方尘三千道门

第967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967章

只是……这术法似乎除了剥皮之外,把人魂魄囚禁,似乎也没什么特殊之处。

“不对不对,既是强者留下的传承,必有其独到之处。”

有人眼神已经透着一丝火热,看样子传承给谁,是这两位说了算,不是那四位元婴。

一名炼气修士突然走向最近的凳子坐了下来,目光殷切期盼的看向那两尊纸人。

众人权衡利弊,最终也一一入座,包括那四位元婴。

到最后,只有一人不曾入座,便是方尘。

“你也坐下吧。”

白纸人看向方尘,微笑道。

“不用了,我腿脚不方便,站着听就行了。”

方尘笑道。

“若是如此,你有可能得不到剥皮术的传承。”

白纸人轻声道。

“得不到就得不到吧,在下修为低微,能精通一两种术法便是祖上烧了高香,不敢奢望其它。”

方尘淡淡道。

有人不耐烦,冲方尘道:“大家都坐下了你鹤立鸡群是何意?快点坐下,这两位就能开始选择把传承交给谁了。”

方尘看了对方一眼,随后席地而坐,冲白纸人道:

“阁下且开始吧,就当我今日看个热闹也好。”

白纸人幽幽的看了方尘一眼,随后轻轻点头,紧接着一群纸人从后堂走了出来。

这些纸人都是丫鬟仆役模样,手中端着铜盘,每个铜盘上面都放着一件纸衣,那是道袍,上面似乎纹着三神兽。

“这是主人留下的道袍,主人说了,以后若有人进了剥皮殿,能穿下道袍并坚持一个时辰者,算是与他有缘,可赐下剥皮术。”

白纸人轻笑一声:“诸位且自行抉择,主人没有强迫的意思,不穿也可。”

方尘面前也被端来了一只铜盘,他打量着上面的道袍,没有伸手触碰的意思。

机缘他已经够多,贪心不足蛇吞象这个道理他从小就明白。

有时候不争,就是争。

众人看着面前的纸衣,总觉得有些晦气,这穿上了就跟陪葬品一样了。

见众人迟迟不动手,黑白纸人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坐在座位上静静等候着。

“人死卵朝天!”

柴顺突然低喝一声,随后当着众人的面穿上纸衣,这一穿,他立马感觉到一种痛苦的感觉由心底传来。

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源源不断,脑海中浮现出种种过往,有些过往明明在他看来无关紧要,可在穿了纸衣后,这些情绪就被强化了百倍千倍。

眼见柴顺时而哭,时而大笑,众人神情愈发古怪,下意识望向两位纸人。

“他只是在体会七情六欲,若能撑过一个时辰,算是入了主人的法眼。”

白纸人淡笑一声:“不会有性命危险,最多……也就是道心不稳罢了。”

道心不稳?

这话让本来有所意动的家伙纷纷僵住。

修士最忌讳道心不稳,若天赋不行或许刻骨能够弥补,若出身不好或许来一次机缘就能扭转乾坤。

可若是道心不稳,这对日后的修行之路乃是极大的阻碍!

穿上眼前这件纸衣有可能会影响到道心,这让许多修士心存忌惮,迟迟不敢动手。

柴顺只穿上不到十息的功夫,他终于忍不住脱下了纸衣,整个人显得已经快要虚脱,浑身都是冷汗,面色苍白如纸,比白纸人都要白一些。

“若及时除下纸衣,也不会对道心有太大的影响,一切但凭诸位。”

白纸人轻轻一笑。

众人心思微动,既然可以自主脱下,看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风险,似乎可以一试?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道德始终是引领我们走向进步的指南针。它如同璀璨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道德育人,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
喜欢九霄环佩琴的麃公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李小鱼穿越了,穿成一个抢亲,还拿嫁妆上赶着再嫁他人的小混蛋。看着小混蛋被亲爹用扁担打伤,送回家徒四壁的顾家。大家都在看笑话。看她如何欺负那位不仅瞎眼,还断了一只手和一条腿的倒霉新郎。日子一天天过去。他
家有白白一只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他,侯府庶子出身,天生废体又被侵害,所以被家族流放之道观。本以为他只能在这孤山老林中,青灯常伴,最后老死,没想到居然有奇遇。只要他打坐就可以增加道行,半日便入道,五年化婴圆满,这天下他不光能成霸,还练
佚名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渣夫哥一朝得势,命令姜岁欢自贬为妾,赶紧给他真爱让位?好好好!必须让!一纸休夫书拓印万份散播全城……渣夫前途尽毁,颠了!渣夫真爱臭名远扬,疯了!渣夫大骂:姜岁欢,你就是个变态。姜岁欢:乱葬岗中活下来的
元宝儿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她,上市公司的金牌销售,因为过劳死穿了。成了七零年代小说中的一枚恶毒女配。开局她正在霸王硬上弓男主,下一秒这个局就被她识破。作为糙汉首长,他对这种作风有问题但机敏的女子也不得不另眼高看。后来的相亲联谊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