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尘三千道门

第935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935章

这些目光有的透着好奇,有的透着忌惮。

居中坐着一名身着青色长袍的老者,应该就是申屠春口中的游长老,青木宗九大管事之一。

身上的修为气息甚至还不如盖洪,徐青松之流。

“我等见过游长老。”

方尘抱拳作揖。

游长老面露微笑,抚须道:“小友无须客气,今日小友此来,可是为了那苍元果?”

见对方开门见山,方尘也不兜圈子,轻轻点头:

“正是为此果而来。”

“唉——”

游长老轻轻叹了口气,“小友算是来迟一步,那苍元果已经被人订下了。”

被人订下了?

方尘心中一边判断对方此言真假,一边问道:

“不知是谁订下了苍元果,他们出的价格如何?”

“老朽不好说出客人的来历,但老朽可以告诉小友,他们出了这个价。”

游长老翻了翻手掌:“整整一千中品灵石。”

中品灵石?

方尘眉头一皱,与下品灵石比起来,中品灵石的价值的确要大上许多。

这两者之间,甚至没有一种等价换算的公式。

中品灵石在破境方面,要远远强于下品灵石,是中三重修士修行首选之物。

再多的下品灵石都无法替代中品灵石的作用。

“游长老,不知一千中品灵石,可以换到多少下品灵石?”

方尘不太甘心,继续问道。

他储物戒里有数十万下品灵石,或许有可能让对方回心转意。

“下品灵石?”

不少人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游长老也笑了笑:“如若只是寻常灵果,本宗也是以下品灵石来结算。

可到了苍元果这个层次,即便是用上品灵石来结算也不为过,更何况是中品。

若真要说一千中品灵石能换到多少下品灵石,也只是看个人需要而已。

在我这里,便是五百万下品灵石也换不来一千中品灵石。”

方尘心中叹了口气。

他知道对方这句话的真正意思。

并不是说真拿五百万下品灵石换不到一千中品灵石,只是对方在强调中品灵石的重要性。

“世子,不然我们走吧。”

玉仙子低声道:“或许其他地方也有苍元果。”

“小姑娘,这句话就不对了,据我所知,如今中洲国里只有我们青木宗有一棵活着的苍元果树。”

游长老微笑道:“你们在别的地方,不可能找到第二棵苍元果树。”

“游长老,我曾经见过一位青木宗的前辈,不知这位前辈如今可在?”

方尘突然开口。

“你见过青木宗的前辈?是其中一位管事吗?”

游长老笑着摇摇头:“苍元果既已卖出,任何一位管事都没办法改变结果。

这是我们青木宗的立足根本,若我等自己坏了这个规矩,青木宗又怎能在中洲国传承至今?”

“游长老今日倒算是颇有耐心了,还特意命人把这两位接上门来。”

“废话,女的是虚仙剑宗弃徒,说是弃徒,你看虚仙剑宗那般态度根本没把她当成弃徒。

不过逆仙魔胎么……她的确是无药可救了,除非她真的入魔,可虚仙剑宗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另外这位的背景也不可小视,唉,我们青木宗想要做到左右逢源,还真的颇为困难,也就是九位管事这些年不断努力,才不至于得罪各方。”

殿内众人暗暗传音交流。

“晚辈也不知晓那位前辈是不是九大管事之一,但晚辈还是想试试,或许那位前辈能有什么办法。”

方尘道。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
道德育人思想高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道德始终是引领我们走向进步的指南针。它如同璀璨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道德育人,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
喜欢九霄环佩琴的麃公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替嫁:恶女家的温柔夫君又疯又野
李小鱼穿越了,穿成一个抢亲,还拿嫁妆上赶着再嫁他人的小混蛋。看着小混蛋被亲爹用扁担打伤,送回家徒四壁的顾家。大家都在看笑话。看她如何欺负那位不仅瞎眼,还断了一只手和一条腿的倒霉新郎。日子一天天过去。他
家有白白一只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被流放道观后,众生求我除妖
他,侯府庶子出身,天生废体又被侵害,所以被家族流放之道观。本以为他只能在这孤山老林中,青灯常伴,最后老死,没想到居然有奇遇。只要他打坐就可以增加道行,半日便入道,五年化婴圆满,这天下他不光能成霸,还练
佚名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贬妻为妾?男颠女疯,她五行缺德
渣夫哥一朝得势,命令姜岁欢自贬为妾,赶紧给他真爱让位?好好好!必须让!一纸休夫书拓印万份散播全城……渣夫前途尽毁,颠了!渣夫真爱臭名远扬,疯了!渣夫大骂:姜岁欢,你就是个变态。姜岁欢:乱葬岗中活下来的
元宝儿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穿书七零:退婚后依旧躲不掉帅糙汉
她,上市公司的金牌销售,因为过劳死穿了。成了七零年代小说中的一枚恶毒女配。开局她正在霸王硬上弓男主,下一秒这个局就被她识破。作为糙汉首长,他对这种作风有问题但机敏的女子也不得不另眼高看。后来的相亲联谊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