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熙居宋惜惜易昉

第275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75章

不过,说起姓王的,她似乎记得王家真有来求过亲。

是平西伯王彪的小堂弟,不过母亲没瞧上。

罢了,往事休提,她和谢如墨还有两个月便要大婚,往日种种譬如昨日一死,往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告别过去,奔向重生。

天气渐渐冷了,院子里的梅花结了苞,估计再过数日便要开。

今年的梅花开得早,福伯说这都是祥瑞之兆。

瑞儿能下地了,但只能走几步,便要回去继续卧床。

府中也在密锣紧鼓地筹办婚事,嫁衣在定了亲事那日便开始叫人缝制,交给凤莲阁的绣娘去办,京中权贵嫁女,多半会光顾凤莲阁,一来是她们绣工好且快,二则是凤莲阁绣娘的绣工名闻商朝,许多外地的富商贵人,不惜一掷千金都要订凤莲阁的嫁衣。

梁嬷嬷这天去凤莲阁看进度,回来便神色古怪,似乎有话要说,也似乎这话说出来有些晦气。

宋惜惜见状,问道:“是嫁衣出了什么问题么?”

她今日穿了一袭立领斗篷,扶着瑞儿去赏梅,回来便要背着他了。

他是想走的,但是宋惜惜遵照丹神医的吩咐,暂时还不能多走动,只能一天下来两三次走动走动,活一些气血,免得脚上气血凝滞。

梁嬷嬷看着瑞儿服下药膳,收拾了碗才道:“姑娘,也没什么事,就是碰见了王家的人。”

“王家的人?”宋惜惜顿时便想起了她之前想说未说的那句话,她道:“嗯,我记得王家是来提过亲的,但如今不提那些事情也罢了。”

她安顿好瑞儿,便与梁嬷嬷一同出去。

天色阴沉,风很大,宋惜惜裹紧了领子,看着嬷嬷把药碗交给瑞珠,便与她一同往库房去,今日说了要整理整理新买的嫁妆。

梁嬷嬷的声音被寒风吹着,“倒不是因着以前的事,是王家请凤莲阁做嫁衣,我多嘴问了句,才知道王家的三姑娘要嫁给战北望为妻。”

宋惜惜微怔,“战北望又娶妻?易昉不是他的妻吗?休了还是和离了?”

“易昉是平妻,就是妾,如今要娶的是正妻。”

“王家,是平西伯王家的三姑娘吗?”

“正是呢!”

宋惜惜记得此人,她也是和离的。

只不过她的情况是有些特殊。

当年她嫁给方天许将军的十一弟,那方十一郎也曾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武将,只是嫁过去刚一年,那少年武将便马革裹尸了。

方家贤德,不愿意耽搁王姑娘一辈子,方老爷便帮儿子写了和离书,把嫁妆全部还给她,亲自送了她家去。

听闻说那三姑娘还不愿意回去,说是要留在方家为亡夫守寡,只是不知为何后来却又愿意拿了和离书回去呢?

算起来,那位三姑娘也有二十六了,比战北望还要大三岁呢。

“这门亲事是如何促成的啊?这易昉能同意吗?战北望也同意?”宋惜惜虽知道不该问那家人的事,但实在好奇啊。

梁嬷嬷道:“我打听得也不甚清楚,只听闻说是丞相夫人保媒的。”

宋惜惜更觉得奇怪,丞相夫人素来不是多事的,更不爱做媒,怎么却愿意为三姑娘和战北望做媒人?

将军府的情况,一般姑娘是避而远之的,谁斗得过那平妻易昉?再说,那乱糟糟的内宅事,谁听了不摇头?

只是攀上平西伯府,战老夫人大概是高兴的。

就不知道这门亲事,里头是否还藏着什么内幕。

宋惜惜也不深思,毕竟与她无关了,只当好奇一听便过去了。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最好的重生
最好的重生
带着上一世许多遗憾的李龙,重生回到了八一年。 这一年,土地还没包干,他还没成家,哥哥也没因为他摔死,嫂子也还没视他为仇人,而侄子侄女还健康成长。 引发后世一切问题的根源还没发生,一切都还来得及! 在这个年代,一双胶鞋就能在山里换一只羊,一把手电就能在山里换来一对鹿角。 对于李龙来说,这是最好的年代,他不求大富大贵,只想着打打猎,捕捕渔,过上幸福的小日子。
羁中马
离婚当天,前夫跪求我复合简初戚柏言
离婚当天,前夫跪求我复合简初戚柏言
简初暗恋戚柏言十年,为了嫁给他甘愿抛下一切;结婚一年,他却为了白月光毫不犹豫提出离婚。为了留住最后一丝尊严,她忍痛答应,只有一个要求:“离婚后,永不再见。”他嗤笑,“简初,你别后悔!”然而当这段婚姻彻底结束时,她真的做到了;那年,所有人都知道他如同疯了一样翻遍整座城市也寻不到她半点儿影子。数年后,她挽着未婚夫再次归来,他红着眼眶道:“老婆,玩够了么?我来接你回家。”女人红唇微扬,冷冷吐出一个字:
棠梨
探长家的大小姐
探长家的大小姐
民国年间,白嘉月大学毕业,来到风云动荡的海城投靠哥哥,却在黑夜的街头,被陌生男人尾随。 沈淮是新上任的巡捕房探长,年轻有为,身手了得,他万万没想到,人生第一次被缴枪投降,是被一个斯斯文文的小姑娘。 连续失踪的少女,会发光的神女,群魔乱舞的杀人小鬼……海城阴云笼罩,诡案频出,盼一道光冲破黑暗。
月莫
重生家奴,怎么转眼就成皇孙了?
重生家奴,怎么转眼就成皇孙了?
小心翼翼活了八年,最后还是要死在牢狱之中,这种憋屈,谁懂啊! 八年前,他穿越到了大明,跟着老道士相依为命。 谁知那老道士在他学会拳法后就不辞而别,最后还是好心人将他捡回家,成了家奴。 本以为这家人心地善良,随后他却被连累进了监狱,不过救命之恩不能不报,没有被死刑的他就算人在教坊司做杂役,也决定想办法为这一家子换来一线生机。 一朝沉浮一朝勇,他费尽心思,直到那日,他见到了当今皇帝…… 明帝:“你就
佚名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
今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