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熙居宋惜惜易昉

第197章(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97章

老夫人听得她说起宋惜惜,一时心头方寸大乱,她并不知道大长公主与宋夫人的一些往事,只以为如今宋惜惜立功,皇家看重她。

这会儿说她宋惜惜孝顺,是不是要替宋惜惜出头?

但瞧着她温和的眼神,也不像啊。

正无措之际,听得坐在一旁的齐夫人说:“大长公主,这孝顺都是做给别人看的,和离了,连前婆母的死活都置之不顾,何来的孝顺?表面功夫谁不是做啊?战老夫人之前都闹到国公府门口了,若不是没办法,谁愿意丢这个脸面啊?”

这位齐夫人是皇后娘家的嫂嫂,齐大人官拜三品,是朝中肱骨之臣。

齐夫人一发话,便有人在底下纷纷附和,“可不就是仗着自己自己立了几分军功,便没把人放在眼里了么?这般忘恩负义的人,自是人人唾弃的。”

“战老夫人,听闻她娘家遭灭绝的时候,你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连晚上睡觉都陪在她的身边,唯恐她一时想不开做了傻事,你倒是疼着这个儿媳妇的,可惜人家不念情分啊。”

战老夫人一听这些话,开始是懵的,但很快就回过味来。

这些夫人看似反驳了大长公主,但大长公主并没有生气,甚至脸上露出了一抹似是而非的笑容。

显然,她们说出了大长公主想说的话。

她明白了,这场宴席宋惜惜肯定会来,而大长公主与宋惜惜有私怨。

大长公主并非是顾念北望的战功而邀请自己前来,她能来,因为她可以落宋惜惜的面。

意识到大长公主与她一样憎恨宋惜惜,她像是闻到了臭味的苍蝇,顿时兴奋了起来。

做戏,她怎不擅长?

长叹一声,眼底蓄泪,“大长公主见笑了,有时候真心未必换得了真心,我待她一场无愧自己,这便足矣。”

大长公主叹息,拭了眼角,一脸的同情,“老夫人真真是难啊,男子娶妾本是稀松平常的事,偏生人家出身尊贵容纳不了小妾,诸位夫人可比不得她,你们家中夫婿都是纳了小妾的,你们若是不容小妾,大概也只会自请下堂,而不会闹到圣上面前,求一道和离旨意,说白了,她自觉身份尊贵,诸位夫人都比不得,将军府她更是不放在眼里。”

一番阴阳怪气的话,表明了她对宋惜惜的态度。

在场有些夫人也是去国公府拜访过的,也想过做个媒人,拉拢男儿娶宋惜惜,至少能承爵,自己乐得了个人情,何乐不为呢?

但是大长公主这么一说,可就不敢再做这媒人了。

甚至是有些伯爵府邸眼见自己日薄西山,想着出卖府中儿郎换个爵位,也急急忙忙打消了主意。

先不说宋惜惜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算她未必刻薄婆母,但不容小妾是真的。

在场的夫人怎么会真心容得下小妾?但是她们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能纳妾。

若她宋惜惜生不出儿子,岂不是那一房要绝后?

战老夫人借着这个时候,大吐苦水,把宋惜惜塑成为骄矜善妒不孝之人,若不是立了军功回来,那是人人唾骂的妒妇。

三人成虎,更不要说本就有大长公主有心带头诋毁,不过半个时辰左右,宋惜惜已经成为在场大部分夫人嘴里万恶不赦之人。

有些知道宋惜惜不是那样的人,却不敢说话,免得被人群起攻之。

宋惜惜还没到,但是德贵太妃和慧太妃以及齐贵太妃等先帝的嫔妃都到了。

毕竟,大长公主是她们的大姑子,如今皇太后掌着宫里大权,她们要去大长公主的寿宴,皇太后没有说不准的。

诸位太妃到场,少不了诸位夫人要起身行礼的。

慧太妃本是不愿意来,她和大长公主素来不和,在她手底下吃过不少亏的。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方羽五千年
方羽五千年
修炼了将近五千年的方羽,还是没有突破炼气期……………………………………
李道然
夜夜叫我抬水?丫鬟嘎嘎乱撩
夜夜叫我抬水?丫鬟嘎嘎乱撩
绿茶|白莲花|雄竞|修罗场|万人迷|训狗开局当抬水丫鬟,林妩萎了。谁家好人夜夜叫水,还一夜叫三次啊。世子两口子不能睡会儿觉吗?她好累。世子妃又是个善妒狠毒、疑心很重的神经病,天天要打杀她这活,干不了一
东渣木鸡
踹男人,领战功,满朝文武求她回京
踹男人,领战功,满朝文武求她回京
【宠妾灭妻女强将军女报复】她从未想过,她一直敬爱的相公会带别的女人回府,还要立为平妻。更没想过,他竟为了那个女人,可以放弃这些年的军功!也罢,那她就成全他们!进宫求了一道和离的圣旨,被太后疼惜,再披上
佚名
北派阴阳先生,但身捆出马仙
北派阴阳先生,但身捆出马仙
我出生在九零年代的东北农村,八岁那年我一板砖拍向了村里的黄大仙...我是个阴阳先生,一生要经历九死十三灾,那年黄皮子复仇,不得已我向黑蛇借命,十八岁时又身捆了出马仙儿。那些年,我经历了很多事儿,清风,
蓝冠鳕鱼
最强双修体质:我靠纯阳之体破境
最强双修体质:我靠纯阳之体破境
我生来就有男人和女人最爱的纯阳体质,这种体质最适合双修破境……可我却心有所属,只愿稳打稳扎修炼。可同门师兄弟不做人,他仗着有个长老亲戚,欺负没有背景的弟子,在一次比试中结下梁子,他居然派一个同门师妹前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