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元胜方柔

第166章 为了活命,青山村建设大提速(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66章 为了活命,青山村建设大提速

接下来继续交易,许元胜收下四千八百两银票。

熊掌柜还要连夜赶往青州府送去红糖的同时,并向家里通报许元胜的意思。

熊玉昆则是负责把砖瓦和玉米棒送进城。

“你带几个人跟着熊玉昆一起进城,今晚就宿在城内,明日一大早告诉方远山和郝军,发布告示,北区禁制大批量吃食流入各大商户。”许元胜对谭磊交代道。

“是。”谭磊郑重点头,带几个人随熊玉昆一起进了城。

“走!”

许元胜翻身上马,赶回青山村。

等到了青山村之后,许元胜交给大牛三百两银票,让他兑换成现银,分发下去。

他顾不得多待,先是和许老三以及另外七大姓的老爷子通了通气,先加快修建水渠和青砖墙,护持着土窑周边,这条红糖线不容有失。

八位老爷子也意识到了事态严重。

青山县没有大乱,在那些乱了的县城乱民眼里,此刻的青山县无疑就是香窝窝啊。

“还好,远胜提醒了,让青山村西侧的村民往东边迁移。”

“是啊,若是再分散居住,真乱起来,间隔那么远的距离,我们救都没有办法救。”

“先连夜建水渠,青砖墙吧,红糖线至关重要,有了银子,哪怕村子打烂了,人只要还在,就能重建。”

“附近其它村子也要通知一声。”

“守望相助吧。”

八个老爷子纷纷,很快一个个决议就安排了下去。

这一夜,原本先回家休息的青山村的村民,再次被挨家挨户的喊起来,重新开始挖掘水渠,建立青砖墙,早一日搞好,就能做其他安排。

许元胜没有待在土窑,先回了家。

事太多,需要好好想想。

“刚刚挨家挨户的喊人去土窑,是发生什么事了吗?”方柔也穿好了衣裙,不过最终没有人敲她的门,等看许元胜回来了,心里犯腻歪,那些喊人去土窑的村民肯定是觉得自己陪这个混蛋睡觉,伺候好他,就是最大的事。

“挖水渠,找的都是男的,和你们女的没有多大关系。”许元胜说道。

“天刚黑就让人回去了,怎么又大晚上的再过去?”

“该不会是不安全了吧?”

“最近虽然大家都不说,但还是多少有些风声,说是周边县城不太安全了。”

方柔担心道。

“是挺不安全的,你可以收拾收拾,明日我安排人送你入城。”许元胜点了点头,在城里只要有吃的,饿不死,安全上还是有保障的。

“那你呢?”方柔道。

“我不能走,我的片区在城外,谁走我都不能走。”许元胜摇了摇头,真不能走吗?张方平的信,就是后路。

只不过这一走,未来仕途上总归是个污点了。

再想要进大胜的统治阶层,谋个和朝廷一荣俱荣的安稳身份,就不容易了。

不过这只是其次,他和熊家交好,和张方平的关系,换个地方发展也不是难事。

但一个人根子都烂了,未来做什么事就没了底气。

青山村就是他的根子,是他安身立命的基本盘。

熊掌柜为何当个商户,还如此底气十足,他背靠熊家,虽然还不知道熊家真正的底蕴,但能调动五万兵马,抽调的还是周边府城的驻军。

这般操纵能力,怕是除了皇命直接下达之外,外人想都不敢想的能力了。

古代我和赘婿兄长互换身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修仙之被读心后,我的徒弟想造反
修仙之被读心后,我的徒弟想造反
关于修仙之被读心后,我的徒弟想造反:作为众多社畜其中一个最普通的人,林仙儿以为自己会平凡且辛苦地过完一生。然而变故到来,她被撞死,来到地府却被告知命不该绝,但因她的身体已经被烧成灰,只得接受地府赔偿,经历了各种残酷地训练,带着系统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修仙界。谢祺骏上一世被林仙儿囚禁,各种凌辱,今生他发誓一定会找她报仇。然而第一天他震惊地发现他能听到林仙儿的心声,这女的是谁?
爱吃墨鱼大烤的林天来
谁说他修仙天赋差的?
谁说他修仙天赋差的?
十六岁那年,身患绝症的少年为了活下去,独自踏上虚无缥缈的求仙之路。然而天门隐去,仙路断绝,何以成仙? 人间有仙路,直上青云巅。 一剑开天门,一剑镇九渊。 ……
紫木万军
女神的上门贵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为了不让老婆和女儿受委屈,不装了,咱摊牌了,我要分亿万家产,给老婆孩子更好的生活!
韦小鸨
官场奇才:最强靠山竟是我自己
官场奇才:最强靠山竟是我自己
初入职场,我就离开了权力中心,被贬到偏远乡镇的年轻人,到处受人排挤、嘲笑…… 事到如今,首长竟亲自来到自己眼前,告诉我是他遗落乡村多年的亲儿子? 首长:“放心,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定倾尽所有,让你在仕途上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
佚名
玄幻:史上最强废材逆袭
玄幻:史上最强废材逆袭
十万年前,人人如龙,皆可修炼武道,劫变之后,天道崩塌,诸神陨落,只有一尊须弥神塔遗留世间。 十万年后,武道修行,血脉为王。废血为虫,不得修炼,神血为龙,翱翔九天。 一个废品血脉的少年,偶得无名宝塔,穿越到这个玄幻异世界,以废品血脉踏上了逆天修炼之途。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