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54章 买买买
“老哥,这真的是咱家的房子吗?这么大?”
李小雨被眼前的大house惊呆了!
“嗯,已经付过钱了,钥匙都拿到了,今天我们都能搬进来,怎么不喜欢?”
李霖调侃道。
“喜欢!太喜欢了!咱家这房子比我们班李雪红家的房子都大,她天天在班里炫耀她老豆给我们买的新房子。”
李小雨撅着嘴,吐槽班里的炫富女生。
看着自家的大房子,脸上止不住的微笑,厚厚的镜片下,眼中充满了好奇,左看看,右看看。
“你也可以去班里炫耀了,就说你老哥也买了千尺豪宅!邀请同学们来家里做客。”
李霖揉揉妹妹的脑袋,调侃道。
“我才不要!我上次去她家,她还把我赶出来!就因为我学习比她好!”
李小雨任由老哥在自己头上揉搓,把头发揉成鸡窝。
“这个房子是小雨你的,爸妈,这间主卧你们的”
“好大啊!”
李霖像个考试得了满分的孩子一样,给父母妹妹介绍着屋子里的布局。
“这个阳台这么大,以后晾衣服方便多了!”
李霖母亲对大阳台非常喜欢,在公租房的时候,晒衣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这边是厨房,家具还没有买,有天然气,冰箱已经订好了,楼下的商场送货上门,下午就能送到。”
“厨房有50尺,买两个灶,还能放下冰箱,老妈你以后在家做饭会方便好多。”
“这边是厕所”
等到李小雨兴奋钻进自己的未来小屋高兴的时候,李霖母亲将儿子拉到一边,问道:
“小霖啊,不是说好的买油旺的那栋房子吗?你怎么自己做主买了这么大的?这得有一千多尺了吧!你是不是贷款了?”
“没有贷款,是我老板,他听说了我要买房子的事,多发了一笔奖金,让我买栋好点的。”
“那花了多少钱啊?这栋房子比之前看的大了两倍不止吧,要不少钱吧?”
原本已经商量好在油旺买房子,过几天去看房子,老两口积蓄都准备好了,没想到儿子背着她们,一声不吭买好了。
李霖母亲打量显得空旷的屋子,觉得少说也得有1000尺!还不算外面的大走廊。
这样的房子在香江都是很少的,都是有钱人才买得起的,穷人一般选性价比更高,公摊更少的小房子。
(没错,八十年代公摊这一概念已经在香江流行,而且这一概念并不是李家成提出的,这点真冤枉了的他,公摊的概念最早是霍家那位在1954年提出的,当然,要说是谁发扬光大的,那当然是大家都有功劳!)
“确实不小,是九龙几个楼盘中较大的了,一共是1100尺!”
“一共是57万港元,我自己拿了21万,我们老板帮我出了剩下的36万!全款买下!”
提到这件事,李霖对家神秘老板更加好奇,平日里穿着拖鞋吃十几元的路边摊,在餐厅请客的时候小费都不愿意给还跟服务员发生矛盾。
但在听到自己还差36万时,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便从保险柜中掏出36沓钞票递给自己,像是在牌桌上扔麻将块儿一样。
李霖对此还是很感动的!
东区的房子虽然不如中环地段好,但好地段房价也要四五千一尺,商业中心附近的还要更贵一些,如果要靠他自己,需要好些年才能攒够这笔钱。
而到了那时候,香江的房价还是不是这个价格就不好说了。
“是吗?看来你碰上了一个大方的老板!不过还是要小心一点,有钱的总是比我们普通人要想的多。”
李霖母亲给儿子提醒。
如果是在大陆,儿子碰上这么好的老板,父母肯定要全子女好好跟着老板干,肝脑涂地,赴汤蹈火,但这是香江,资本主义不相信真情,保持戒心才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
“嗯,我知道的。”
“好啦,不说这些啊,今天叫上小雨我们今天出去吃!老妈请客!”
“今天你老爸有课,没有口福,明天带你老爸也来看看,然后请以前的街坊邻居吃顿饭庆祝一下,以后就要搬走了,也住了好多年了。”
“还有,给你在京城的哥哥姐姐也写封信,请他们到港城,以前家里太小,没有落脚的地方,你哥哥姐姐也一直不愿意离开京城,现在阿霖你买了大房子,也可以邀请你哥哥姐姐来港城看看,就算是不愿意留下,也可以带他们在港城转转!”
“我和你老爸离开的时候,你哥哥他才三岁,你姐姐更是才一岁多,刚会叫妈妈”说道动情处,李母再次忍不住流泪,“你爷爷是个老古董,不愿让我们带你哥哥姐姐走”
李母每每想起这件事,都忍不住埋怨自己老公公,不过现在老人也不再了,连当面抱怨的机会都没有了
“嗯,我知道了,其实我们也可以回大陆看看的,我们老板说,大陆现在开放了,很多华侨都回去了。”
“还是再等等吧,有些事情你不懂。”
李母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她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经历的事情让她对大陆故乡有着复杂的感情。
三条电视生产线,加上一处元朗老工业区15万尺的老厂房,一共花了陈泽1800万港元。
随后陈泽又通过中介购买了一条磁带生产线。
从生产线核心的磁带制造机,影响磁带的磁性层质量、录音效果的涂布机,负责干燥效果的磁带干燥设备,切割磁带的切割机,以及包装机,检测设备
整条生产线的所有设备,统一从本子进口,用货船装了两集装箱,直接拉到香江码头。
全新的设备,每天能产3000-5000盒光盘,满负荷情况下能达到7000盒。
整条设备生产线虽说不是本子最先进的,但也是市场中的优等生,产量,效率,良品率等都远超山寨小作坊。
为此,陈泽支付了350万港元给中介。
三条电视生产线,一条磁带生产线,一条二手的录音机生产线,总计花了约2300万港元。
有了这三样东西,以后再也每月花两三百万人民币从陈威那里进货了,而且也不需要再担心货源不充足,自家工厂肯定要紧着自家供货。
陈泽原本还想要买一条彩电生产线回去。
这玩意儿在大陆可是妥妥的奢侈品,两千人民币起步,够在京城购置一套小四合院儿了。
不少公派出国的公职人员及家属,出国代购必不可少的便是一台日立的18英寸小彩电。
大陆虽然1970年便试播彩电,但技术落后,无法自己生产。
在他看来,如果能弄一条彩电生产线回去,自己生产出来,再贴上本子的牌子,绝对是独门生意,数钱数到手抽筋,成为倒爷之最。
或者搞中外合资,大大方方,过些年政策放宽后再私有化,凭借大陆第一条彩电生产线,未来未必不能造就另一个长虹。
可惜,想象很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