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二百八十三章 以静制动
天子眉毛一挑,赞许的点了点头:“臧卿不妄出大言,朕心甚慰。”
荀爽看了看案上摊开的兵书,用手指轻轻地敲了敲:“你是不想为袁家效命,又不想和他们撕破脸吧?”
荀爽微笑着,上前给袁隗施了一礼,袁隗连忙还礼,热情的邀请荀爽入座。陈寔看了他身后一眼,“你那从孙荀攸呢?”
“是,可是他只善用步卒,而且会稽、丹阳一带多山林,水道纵横,与塞北的形势迥异。他能在会稽作战,未必就适合在塞北作战。”
刘修独自站在窗边,看着远处的繁华似锦的洛阳城,良久不语。
荀攸不动声色的听他说完,淡淡地说道,我想回老家一趟。
荀爽顺着他的手指看了一眼,见那人大约三十多岁,五官端正,相貌堂堂,自有一番世家子弟特有的温和中带着矜持的味道,和袁绍有几分相似,只是眉眼之间少了几分英气。
“不然,经验是积累起来的。北疆地势开阔,当用骑兵取胜,本初初为长水营司马,便已经在演习中取得胜绩,随后征战北疆,又是连战连捷,如今身为中山太守,中山民风彪悍,他如果没有点能力,又岂能把中山治理得风调雨顺?”
荀爽明白了,这次袁隗是打算动用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优势,集合整个大汉的国力与鲜卑人一战,如果打赢了,那袁隗的声望可就如日中天了。他忽然想到,这么好的事,袁隗会把名声让与臧旻?
“高处不胜寒?”天子品味了片刻,心有同感的长叹一声:“可不是,要不然怎么会称孤道寡呢,朕可不正是一个孤家寡人。”
当然了,这个机会其实是荀攸提醒的。
刘修耸耸肩:“陛下身为天子,难道还对一介蛮夷感兴趣?”
“自然是袁本初了。”荀爽哈哈一笑,“本初熟读兵书,向来是年轻士人中的魁首,又曾在北疆血战,屡立战功,他如果能领兵出征,应该比臧旻还要多几分胜算吧。”
天子哈哈大笑,摆摆手,指着那几幅画道:“你来好好看看,这就是你马上要去征战的地方。朕希望你能和在会稽一样勇猛无敌,把鲜卑人赶出阴山,让檀石槐向朕称臣纳贡,摇尾乞怜。怎么样,你有信心做到吗?”
“那真是可惜了。”袁逢和袁隗是亲兄弟,他对这个弟弟的心思最清楚了,连忙打岔道:“这是颎川韩氏的年轻英俊,一直想和他亲近一番呢,没想到这次又落空了。”
唐英子一看刘修护着荀攸,倒也不敢放肆,只得愤愤不平的嘟囔了两句。荀攸捧着茶杯走了过来,打量了一下还没完成的画,突然说道:“大人,不如将这张画赠与我吧。”
刘修皱起了眉头,在天子有些急迫的目光中仔细的盘算了一会,最后还是摇了摇头:“陛下,臣……没有把握在一年之内击败鲜卑人。鲜卑人控弦近二十万,可不是东羌……”
荀攸背着简单的行囊,踏进了刘修的房间。刘修正提着一只羊毫大笔聚精会神的在画一幅山水,青山的轮廓已经显现,一幢小楼掩映在浓荫之下,几丛翠竹在山脚下的溪流边随风摆动。
“谢陛下。”
唐英子恼怒的瞪了荀攸一眼,身子一扭,气冲冲的出门去了。
“唯。”张让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天子不舍的看了一眼壁上挂着的青绿山水,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时间不长,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汉子急步走了进来,在殿门口解了剑,脱了鞋,跪行几步,行了大礼,用略微有些紧张的声音说道:“扬州刺史臣旻拜见陛下。”
刘修热情的邀请卢氏住在太极道馆,这里靠着灵台,研究天文什么的也方便。卢氏却说,还是去邙山靖庐吧,那里更安静,空气也好,对修身养性大有益处。
“好山水。”荀攸赞了一声。
“他会听的。”荀攸举了举杯子,“就和这茶一样,清香总在苦涩之后。”
巴蜀地区易守难攻,物产丰富,又有汉中和成都两个大粮仓,占了那里,可以拥有西南半壁江山,自保应该还是够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与天师道结盟对他的好处远远大于卢氏所得。然而宗教上的事不能简单的用这种算法来算,当从两面来看,史上凡是借助宗教起事的,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就是因为宗教里的理想世界和残酷的现实世界往往难以两存,一旦激砺教众的精神信仰倒塌,失败也将接踵而来。
那年轻人连忙过来行礼:“颍川韩馥,字文节,拜见慈明先生。”
臧旻见天子语气平和,还和他开起了玩笑,紧张的心情略微放松了一些,他扯了扯嘴角,强笑道:“陛下仁德施于天下,恩泽普降于万民,怎么会是毒蛇猛兽呢。只是陛下乃上天之子,天威自行,非臣这个普通人所能当,故而战战兢兢。”
袁隗眼角抽了一下,有些不高兴。他觉得他非常给荀家面子了,可是荀攸那个年轻人就是不识抬举,因为袁绍在北疆时对他有些慢待,他一直不肯接受袁家的垂青,宁愿在宫里做个黄门侍郎,也不肯在司徒府任职。他倒不是在乎荀攸,他并不觉得荀攸除了是荀淑的后人之外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在乎的是荀攸对袁家的排斥。
“还有一件事,朕想再问问你。”天子收起了笑容,很郑重地说道:“你给朕一句掏心窝子的话,究竟有没有可能一战击溃鲜卑人。”他抬起手,示意刘修不要急着说话:“如果朕能给你准备二十亿的军费。”
刘修眨了眨眼睛,微微一笑,不再说话,运笔如风,很快画好了那幅画,那两处破绽也被他化腐朽为神奇改作他用,青色的点隐在一片苔绿之中,无力的山棱变成了石上隐士的衣角。
“袁绍出征,能赢吗?”荀爽眨着有些红的眼睛看着荀攸,不等他回答,他又笑了:“有司徒府的大力支持,有袁氏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的参与,这一次出征的实力将是历年来最强的。”
臧旻迟疑了一下,再次弯下了腰:“陛下,臣蒙陛下天恩,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可是在臣了解北疆的形势之前,臣不敢妄下断言欺瞒陛下。请陛下容臣了解情况,制订出方略之后,再请陛下明鉴。”
“兰台秘书虽多,可是朕哪里有时间去看,每天的朝政也就罢了,如果不都是那些让人棘手的问题,也许还能让人开心开心,可是现在呢,不是天灾就是人祸,没一件事让人开心的。马上又要到八月了,一想到年底的上计,朕这脑门子就疼。至于宫里,就更别提了,没一个省心的,哪像你啊,长公主替你操持家务,聪明不亚于男子的王楚从旁边协助,还有一个漂亮的胡女替你暖被子……”
刘修呵呵一笑,拿起笔在色盘里蘸颜料,对唐英子说道:“英子,你下去让罗家婶婶准备点吃食送上来。”
只是卢氏刚从蜀中回来,还没能喘口气,这时候就问房中术的事未免有些不妥,只能以后再说了。刘修捏捏张鲁兄弟的胳膊,觉得这哥俩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身体不错,应该是已经修炼过多年导引术之类的传统功夫,卢氏让他们拜在自己的门下,套近乎的成份更大于习武。
“这孩子说话是中原的口音,为什么称呼却是鲜卑人的称呼?”荀攸兴致勃勃地打量着唐英子离开,这才突然说道。刘修摇摇头,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唐英子一直称他为大哥哥,而是不像其他汉人一样称为大兄,反倒和风雪有些像,他也怀疑过唐英子是鲜卑人,可是唐唐英子自己说不清老家在哪儿,而唯一了解内情的张角现在又一直碰不上。
袁隗听了“明公”二字,心里非常舒坦,点头道:“慈明有何高见,还请指教。”
“刚听太尉说了一下,据说几年前平定会稽许生之乱的,用兵颇有章法。”刘修一边描绘着青山纹理,一边说道。
“当然了,只有冀州还是不够的。”袁隗看了一眼韩融,韩融会意,轻声笑道:“大汉十三州,除掉司隶之外,兖豫青徐向来是根基所在,财赋之源。北疆是大汉的北疆,可不仅仅是幽并凉的北疆,既然要打这一仗,这四州可不能旁观啊。”
荀攸一直静静地看着他,见他道歉,这才笑了笑:“这也怪不得大人,就是最善于狩猎的猛虎,也有失手的时候。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不少人自作聪明,自以为自己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其实他既无识人之明,又无自知之智,纵使一时得手,也不可能做到百战百胜。”
荀爽连连点头称是,“冀州户口百万,物阜民丰,向来是支持幽州、并州的不二选择。”
天子忍不住笑了,顺手用袖子甩了刘修一下:“放心,朕没和你抢女人的心情。你撒得起泼,朕还丢不起那人呢。”
“公达,怎么不做官了,要回家?”刘修一边继续画,一边让人给荀攸上茶。大汉人的一般习惯用酒水待客,但是他现在已经改用茶待客了。
荀攸含笑不语。
“那个……你喜欢兰台秘书,就不要再拖了,明天开始就给袁美人授课吧,兰台秘书可都是她在管着,朕已经下诏,兰台秘书任由你查阅,只要不带出宫就行。”
荀爽还礼,和韩馥攀谈了几句,这才知道这个韩馥是刚被司徒府征辟,顺便准备参加今年十月的大考的。虽然前两年考试的结果让很多人失望,但现在是袁隗做司徒,用人权回到了他的手中,他坚持继续进行大考,大概是想做出一番成绩,既给天子一点面子,又想趁机招揽天下英才,壮大袁家的实力吧。
“你去兰台吧。”天子挥挥衣袖,示意刘修退下,看着刘修消失在殿门外,这才转身对张让说道:“宣臧旻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