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二百三十二章 养虎成患
王允不吭声,平静的喝着茶。刘表也不说话,但是脸色相对来说比较沉重一些。他本来就有所担心,现在听了田晏这么一说,担忧更深一层。袁绍和韩遂低着头,各想各的心思。
“我既然敢来,当然有我的把握。”刘修不动声色地说道:“但是,我不想再像雁门和太原那样征兵,那些人最后能不能听我的,我都搞不清。”
“哈哈哈……”田晏忍不住放声大笑,他拍着刘修的肩膀说:“那边呢,种地的百姓是不多,可是马贼多,你要是能把这些马贼给收编了,别说是五千人,就是一万人都没问题。这些马贼常年在草原上打劫,不仅劫过路的商旅,就是落单的鲜卑人他们都敢劫,骑术、武技都是没话说的,地形也熟悉,只要你能制得住他们,养得起,这些人都是好兵。”
进入雁门境内,雁门太守王泽赶来迎接,他和王允算是同宗,大概是先前得到了王允的通知,知道这个新来的刺史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所以他的态度非常好,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五百楼烦人,这些人装备齐全,刘修一问才知道,这是王允吩咐的,有一大部分钱还是王允筹来的。
匈奴人看向刘修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敬畏。
刘修暗自叹了一声,这王家的实力真是强悍啊,在太原招的三百多人就有一半是王允的面子招来的,现在又一下子送来五百楼烦骑士,而且是装备齐全。这是北军还是王家军啊?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已经进入腊月,刘修见晋阳学堂的事正在进行,一时半会不会有什么结果,便决定到边疆走一趟,一方面实地看看北疆的形势,另一方面也慰问一下守边的将士,特别是要到匈奴人的驻牧地去看一看。王允觉得非常有道理,决定陪刘修走一趟。
使匈奴中郎将田宴派来了安集掾史张修迎接刘修,同行的还有南匈奴单于派来的左贤王呼征,呼征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手下二百骑也是膘肥体壮,威风凛凛。相比之下,张修和他手下的五十个汉军就有些寒酸了,不仅衣甲陈旧,连胯|下的战马都瘦弱不堪,没什么精神,和匈奴人走在一起简直像叫花子。
刘修亲自把董卓送出晋阳二十里,一直到龙山下的大营才停住。
单于一愣,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不自然。田晏却心知肚明,立刻撩起衣甲,毫不犹豫地跪了下去,双手分开,伏在地上。如今是寒冬腊月,美稷早就下过好几场雪,地上被纷乱的马蹄踩成了雪泥,又脏又冷。单于穿着漂亮的皮袄皮裤,有些舍不得弄脏,可是一看刘表手中的节,再看看刘修面无表情的脸,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撩起衣摆跪了下去。
“看来大家还没有成熟的意见,那就先考虑一下,什么时候想和我说再来吧。”刘修没有勉强他们,挥挥手,示意他们散了。
宴后,刘修请田晏喝茶,问起了美稷的情况。田晏连连摇头:“太难了,我都快撑不住了。”
郝昭感激不尽。
对王允表现出来的态度,刘表很不赞同,他第一次觉得王允作为并州名士,世家子弟,在这件事上缺乏应有的眼光和见识。
“你这几个司马,各怀鬼胎啊。”田晏呷着茶,戏谑的对刘修说道:“读书人就是心眼儿太多,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不像我们手下那些粗汉,只要一顿拳脚,全都老实了。”
楼麓既骄傲,又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连连谦虚。呼征大惊失色,楼麓是上谷乌桓大人的儿子,居然给刘修做亲卫骑司马?单于也有些吃惊不已,不敢相信刘修的话,直到楼麓把头上的头盔摘掉,露出髡头,他们才将信将疑。
郝昭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时间不长,他又急匆匆的跑回来了:“大人,曹大人和匈奴人吵起来了。”
“大人远来辛苦,请里面坐!”单于行了礼之后,热情的走上前来,准备要挽刘修的手。刘修抬起手臂挡在嘴前轻咳了一声,不动声色的让开了单于的手,刘表上前一步,拦在单于面前,沉声道:“陛下有诏。”
怎么才能把这么好的土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对刘修来说,这不仅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后世子孙的战略问题。
王允冷眼旁观,刘表却皱了皱眉,有些不安。刘修这次以长水校尉的身份只带着长水营出征,天子没有给他专门派一个监军,他就兼领了监军的身份。一路上,他一直保持着中立,既不和袁绍走得太近,也不帮着刘修应付袁绍,王允出现在刘修身边以后,他也同样处理。
刘修感激不尽,谦虚的受教。两人越说越投机,详谈到下半夜,董卓也不走了,就和刘修抵足而眠,第二天才起程赶往河东上任。
“我要征兵,你看怎么合适?”刘修直截了当地说道。
于是刘修带着袁绍和韩遂两司马,加上新征招的三百多人,踏上了北行之路。董卓说话算数,一到河东就让人送来了铁锭,再加上晋阳郡武库里的存货,刘修手头总算凑齐了五千人的盔甲用铁,只是要想打造完毕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勉强能把现有的人员装备齐。
大营在段煨和张济的安排下已经驻扎完成,刘修进了大营,立刻找来了赵云等人,一方面把董卓讲的情况向他们做了转述,另一方面问他们谁愿意去三封查看一下地形,接下来要在三封一带屯田驻兵,那里究竟什么情况,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必须要有一个人先去搞清楚。刘修接下来要走很多地方,等到三封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王允听了这句话非常满意,他立刻说道,大人放心,我并州毗邻边疆,善于骑射的人并不少,要征个三千人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也觉得如果全由匈奴人或者乌桓人做骑兵,以后难免会生事端,必须要有我们汉人自已的骑兵才行。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话里透出的意思,他是连凉州人都不太相信,就是因为凉州人中羌胡特别多,包括董卓本人都有羌胡的血统,他们血液里就是蛮人,就是不安份的主。
可惜的是,这么好的地方,现在却大部分成了匈奴人的牧马场。
袁绍脸色不太好,神情很疲惫,眼里还有些血丝,看样子昨天晚上又接待宾客到很晚,一时没什么反应。韩遂犹豫了一会,刚要说话,赵云开了口:“大人,我去吧。”
田晏忧心忡忡,唉声叹气。
田晏说,今天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本来呢,匈奴人是来逃难的客人,我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可是现在呢,主人穷得没饭吃了,来逃难的客人却越养越肥。你知道并州有多少人吗?并州总共不到六七十万人口,而且几乎都集中在上党、太原、雁门三郡。美稷属西河,西河一郡才两万人,而仅是在美稷的匈奴人就有五万多,他们驻在五原、朔方各郡的人总共加起来近五十万,比汉人只多不少,你说这几个郡究竟谁是主人?我现在之所以还能凭着这千把兵镇住匈奴人,一方面是有曼柏的度辽将军营,和西河派来协助的西河长史所领的两千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匈奴人摸不清我们大汉的底细,如果让他们知道大汉已经衰弱到这个地步,他们迟早会生变的。
王允接着又向刘修解说并州的形势,诸如各郡县现在是什么情况,哪里有盐池,哪里有铁官,哪里的百姓适合当兵,哪里的百姓现在基本都成了贼,一个县只有几十户人家。他读的书多,考虑事情也更精细一些,比起董卓把重心放在军事上要更全面一些。刘修听了之后大受启发,觉得这个虽然有些拧,可是本事确实也不小。
“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看来一点没错。”刘修浅笑着拍了拍韩遂的肩膀,示意他不要担心。韩遂心中一热,连忙再拜,又向田晏施了一礼,转身出去了。
由雁门西行,在君子津渡过黄河,便到了西河郡,离南匈奴的驻牧地美稷不远了,这里已经是内蒙古高原的南界,美稷的地点相当于后世的准格尔旗,这是一片水草丰茂的河谷地,作为汉朝收容匈奴人的收容所已经上百年了。
刘修摸着下巴沉思不语。到了美稷,他不过走了半个并州,可是情况已经让他很惊心了。他从上党、太原、雁门一路走过来,还没有感觉到匈奴人有那么多,可是到了西河,再听田晏这么一说,他知道情况非常严峻。说得难听点,由此向北,与其说那几个郡还是大汉的地盘,不如说是匈奴人的地盘,匈奴人已经实际控制了那些地方。
庄不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