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大型修罗场中她运筹帷幄

第42章 盛装出席只为见证你们的幸福(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42章 盛装出席只为见证你们的幸福

当体验结束时,木朽君还心有余悸,腿脚都似乎有些发软,不过他倒是没忘借此机会朝嬴储的身上靠去。

“姐姐,我有些腿软。”他扶着嬴储的胳膊,咬着下唇有些不好意思的朝她看了一眼,有些懊恼自己这不听使唤的双腿。

【我靠,这小子绝逼是绿箭!】

系统空间里,目睹这一幕的煤球语气听起来有些气急败坏。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男孩子还蛮可爱的嘛!】

煤球闻言顿时急了,【主人,你不要被这小子的表象给迷惑了,他就是个变态痴汉!】

【我知道。】嬴储赶忙安抚道:【就是说说而已,我记得自己的身份,不会为任何人停留的。】

【那就好!】煤球终于松了口气。

“来,我扶着你吧。”木渐离说着便要伸手去抓他的胳膊,不过却被木朽君不动声色的躲了过去。

“没事的哥,我已经好很多了。”他为了证明自己说的实话只能恋恋不舍地松开了抓住嬴储胳膊的双手。

之后的游乐项目,嬴储和木渐离为了迁就木朽君便只玩了旋转木马、蹦床、旋转飞椅、摩天轮和碰碰车之类的游戏。

虽然玩的都不是多刺激的游戏,但一天下来他们也是非常开心且疲惫的。

之后嬴储也经常三番五次的与木朽君‘偶遇’,这说没有猫腻谁信啊!

不过因着没有做出什么逾越的举动,嬴储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便应付了事。

可随着婚期将至,木朽君再也坐不住了。

他直接找到嬴储开门见山的询问道:“姐姐,你真的爱我哥哥吗?”

嬴储有些惊讶于他的直白,不过鉴于人设和剧情需要,面上仍装作一副羞涩憧憬的模样一本正经的回答说:“我爱他。”

“小君,虽然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么问,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我很爱阿离!”

“我想嫁给他,成为他的合法妻子。”

见嬴储一副深情缱绻的样子,本已做好告白求爱的木朽君顿时望而却步落荒而逃。

他曾经阴暗的想着,如果嬴储不爱他,那他就将嬴储绑架囚禁起来,将她藏在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让她天天只能看着自己一个人,哪怕她仇恨自己也在所不惜。

可今日面对嬴储对木渐离的坚定告白时,他却退缩了。

明明自己在听见她的口中诉说着对另一个男人的爱意时痛苦到了极致,可他却下意识看向了嬴储那双如同布偶猫般媚而不妖娇俏疏离的眸子,他不想这样一双美丽的眼睛因他的自私而流泪。

她该是永远幸福快乐的。

之后,嬴储便再也没有‘偶遇’过他了。

直到她与木渐离结婚这天,她才在嘉宾席下看见了一身西装革履的木朽君。

彼时的他眼中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炯炯有神,浑身透露着一股生人勿近高冷淡漠的感觉。

他们视线交汇之时,嬴储冲他露出一抹温柔的微笑而后若无其事的转过头去,而木朽君却依然死死盯着她精致的侧颜,五指不由自主地握成拳头。

一股名为后悔和不甘的念头占据着他的大脑。

如果、如果当时他再狠心一些,是不是就不用盛装出席却只是作为他们幸福的见证者了?

是不是他再强势一些,此刻站在她对面的男人就是自己了?

可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如果,更何况对面的男人还是自己的qin brother,他终究只能作为他的little brother,她的little uncle,默默看着他们幸福。

血月藤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都离婚了,必须浪起来
都离婚了,必须浪起来
关于都离婚了,必须浪起来:出差归来,杨浩发现家里的天塌了!老婆把房子和车子全卖了,说好的为了买学区房办的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一夜之间,一无所有!然而,就在杨浩绝望之际,“挂爹”从天而降,从此飞黄腾达
柚子要起飞
给员工画饼就能暴富
给员工画饼就能暴富
关于给员工画饼就能暴富:陈老板获得了财富系统,但是和员工绑定,员工幸福感越高,陈老板的财富也就越高。为了让自己的财富越来越多,陈老板的企业越办越大,回头一看,他已经成为了打工人心中的神仙老板。
芝士丸子汤
夫人她要对暗号,世子他在躲猫猫
夫人她要对暗号,世子他在躲猫猫
舒妗月醒来发现自己穿书了,成了丞相府二小姐,明日就要嫁人,而她想要活着回去就必须完成系统的奇葩任务:对暗号。勇威侯世子洛知珩一朝重生,决定扭转乾坤。本是去参加好友的婚宴,谁知新娘竟逼迫他带她私奔!私奔
你要花花不咯
怪谈游戏设计师
怪谈游戏设计师
“医生,我做的游戏好像变成了现实。”“这不挺好吗?现在人们工作压力那么大,你却能够摆脱这些,游戏人间,过上自己梦想的生活。”“可我是一名怪谈游戏设计师,我构思过一百二十六个凶案,塑造过几十个性格各异的
我会修空调
混沌大魔头
混沌大魔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的美景却被一声啼哭打破,只见一蓝衣女子暗自伤神,将襁褓婴儿放在庙门前。他乃混沌圣体,可刚刚出生就遭到了贼人惦记,夺了他的心,他的眼,他的灵骨,以及……奄奄一息之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