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三百六十七章我只经商不谈军事
在北唐繁华喧嚣的商业街上,慕容博的府邸格外显眼。朱漆大门,铜质门环,彰显着家族的富足。慕容博自幼成长于这样的环境,耳濡目染的皆是经商之道,算盘珠子的脆响、账房先生的报账声,如同美妙的乐章,奏响了他人生的序曲。
慕容博的父亲,是一位在商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和果敢的决策,将家族生意拓展至多个领域。丝绸、茶叶、瓷器,从北唐的工坊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换回了丰厚的金银财宝。慕容博自小跟在父亲身边,看着父亲如何与各地客商周旋,如何在波谲云诡的商场中洞察先机,心中满是崇敬与向往。
年少时的慕容博,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天赋。一次,家中的丝绸工坊面临着原料供应不足的困境,负责采购的伙计们急得团团转。年仅十五岁的慕容博,冷静地分析了局势,他发现本地的丝绸原料价格因供不应求而飙升,但邻省却有大量积压的优质蚕丝,只因运输不便、信息不畅,无人问津。慕容博当即向父亲请缨,带着几个可靠的随从,踏上了前往邻省的路途。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穿越山林,渡过河流。慕容博没有丝毫抱怨,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解决工坊的难题,为家族挽回损失。抵达邻省后,他凭借着伶俐的口才和家族的威名,与当地的蚕丝商人们洽谈合作。他提出了一个双赢的方案:由慕容家族承担运输费用,高价收购他们手中的积压蚕丝,同时帮助他们打开在北唐的销售渠道。蚕丝商人们起初还有些疑虑,但慕容博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展示了家族过往的辉煌业绩,最终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当满载着优质蚕丝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回到北唐时,家族上下一片欢腾。慕容博的父亲看着意气风发的儿子,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他知道,家族的未来在慕容博的手中定将更加辉煌。
随着年龄的增长,慕容博接手了家族越来越多的生意。他穿梭于各个城市,参加商业盛会,结交各路豪杰。在一次江南的丝绸展销会上,慕容博带去的新品丝绸惊艳全场。这些丝绸采用了独特的染色工艺,色泽鲜艳且持久,图案精美,融合了北唐的豪放与江南的婉约风格。各地的客商们蜂拥而至,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慕容博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然而,就在慕容博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张之时,北唐的边境却不太平静。邻国屡屡挑起事端,小规模的冲突时有发生。朝堂之上,武将们纷纷请战,文官们也在为军费的筹措、粮草的征集而忙碌。一时间,整个北唐沉浸在一种紧张的备战氛围之中。
慕容博的一些朋友,有的投身军旅,希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有的则为军队提供物资,做起了军需生意。他们纷纷劝说慕容博也加入其中,利用家族的财富和影响力,为国家的军事行动贡献力量。
“慕容兄,如今国难当头,你我身为北唐人,怎能袖手旁观?以你的财力,若为军队提供精良的兵器,必能助我军一臂之力,战后论功行赏,你也能加官进爵,光大门楣啊!” 一位好友言辞恳切地劝说道。
慕容博却只是微笑着摇摇头,“我只经商,不谈军事。我虽心系北唐,但我深知自己的长处在于商场,而非战场。我能为百姓提供衣食住行所需,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富足,这便是我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他的这番话,引来了一些人的非议。有人说他自私自利,只图个人财富,不顾国家安危;有人说他胆小怯懦,不敢在战场上展现男儿本色。但慕容博不为所动,他依然专注于自己的生意,继续拓展着家族的商业帝国。
这一年,慕容博听闻遥远的边陲之地有个玄冥镇,那里虽有着独特的物产和勤劳的百姓,商业却如蒙尘的明珠,黯淡无光。二话不说,他打点行囊,踏上了这充满未知的征程。一路上,慕容博遭遇了诸多艰难险阻,翻山越岭时,狂风呼啸,冰冷的雨水抽打在身上,山路崎岖泥泞,马车的车轮时常陷入泥坑,行进艰难;穿越荒漠时,骄阳似火,水源稀缺,人和牲口都被炙烤得口干舌燥,每前进一步都仿佛用尽全身力气。但这些困难并未击退慕容博,历经漫长的跋涉,他终于抵达了玄冥镇。
踏入玄冥镇,慕容博看到的是狭窄杂乱的街道,街边的店铺大多简陋破旧,货物摆放毫无章法,商贩们扯着嗓子吆喝,虽透着股子质朴劲儿,却难掩生意的萧条。慕容博心中暗忖,这地方虽看似落后,实则潜力巨大,正适合大展拳脚。他沿着主街缓缓前行,目光扫过一个个摊位,忽然,一阵响亮且极具穿透力的吆喝声传入耳中:“刚出锅的麻花哟 —— 香酥脆甜嘞 ——”
慕容博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形佝偻却透着精气神的中年汉子,站在麻花摊前忙得热火朝天。摊位前围满了顾客,有挎着菜篮子的农妇,有蹦蹦跳跳的儿童,大家都被那金黄诱人的麻花吸引。慕容博走近摊位,细细打量着麻花,色泽金黄油亮,香气扑鼻而来,轻轻一掰,“咔嚓” 一声,酥脆之感尽显。卖麻花的正是李广,见有陌生人靠近,他抬头友善地笑了笑。慕容博俯身拿起一根麻花,咬上一口,瞬间,香甜在口腔中弥漫开来,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嗯,这麻花口感绝佳,老板,怎么卖?” 李广笑着答道:“一文钱三根,客官,您尝尝,咱家麻花可是祖传手艺,用料扎实,包您爱吃。”
慕容博心中一动,如此美味的麻花,若加以商业运作,定能大获成功。他当即向李广表明身份与来意,提出想让李广做自己的学徒,跟着他学习经商之道,一起将麻花生意做大做强,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李广听后,面露犹豫之色,他在这玄冥镇卖了几十年麻花,习惯了这种平淡安稳的生活,况且对眼前这个陌生的外乡人,心中难免存有几分疑虑。慕容博看出了他的心思,诚恳地说道:“李大哥,我知道您有所顾虑,但您想想,您这手艺若是只局限在这一方小镇,岂不可惜?我慕容博在商界闯荡多年,有诸多渠道与资源,定能帮您把麻花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让更多人品尝到这美味,您也能多赚些钱,改善家人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李广沉思良久,终被慕容博的诚意打动,他望着自家那小小的麻花摊,又看看眼前意气风发的慕容博,狠狠心,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下来。从那以后,李广便跟着慕容博开启了他的从商新旅程。
起初,李广对经商一窍不通,只知道埋头做麻花。慕容博却极有耐心,手把手地教他。“李大哥,做生意可不能只守着摊位等顾客上门,咱们得了解市场需求,看看大家喜欢什么样的面口味,什么样的包装。” 慕容博带着李广在玄冥镇四处走访,询问百姓对麻花的看法,还去临近的镇子、县城考察市场。
有一回,他们去县城集市调研。县城里人来人往,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慕容博指着一家生意火爆的糕点铺对李广说:“你看那家铺子,位置并不比咱们的麻花摊好多少,可为什么顾客那么多?关键就在它的产品创新和营销。他们推出了新口味的糕点,还会在节日搞促销活动,吸引顾客。咱们的麻花也得这样。” 李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对经商有了些许新的认识。
回到玄冥镇后,慕容博和李广开始着手改良麻花。他们尝试加入不同的配料,制作出了豆沙馅、芝麻馅等新口味麻花,还设计了精美的包装纸,将麻花包扎得漂漂亮亮。“李大哥,咱们这新包装一上,麻花立马就显得高档了许多,顾客看着也更有购买欲。” 慕容博笑着说。李广也开心地笑了,他没想到,小小的麻花经这么一折腾,还真有了大变化。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玄冥镇的一些本地商贩听闻李广跟了外乡人慕容博,还把麻花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心生嫉妒。他们暗中勾结,买通了几个街头混混,时常在慕容博和李广外出办事途中寻衅滋事。一日,慕容博和李广刚从一家商铺谈完合作出来,几个混混便围了上来,为首的一个满脸横肉,恶狠狠地说道:“外乡人,还有你这个叛徒李广,想抢我们的生意,没那么容易!” 慕容博心中一惊,但面上仍镇定自若,“各位兄弟,我来此只是想与大家一起谋发展,并无恶意,这玄冥镇物产丰富,大家齐心协力,定能让日子越过越好。” 可混混们哪肯听他解释,一拥而上,欲动手打人。慕容博身形矫健,侧身躲过一击,边招架边呼喊求救。幸好街边有几个热心的百姓闻声赶来,混混们见下不妙,落荒而逃。
经此一劫,李广有些灰心丧气,他对慕容博说:“慕容兄弟,这生意太难做了,咱们是不是不该折腾啊?” 慕容博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李大哥,这点挫折算什么?咱们走的是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只要咱们坚持下去,一定能成功。” 在慕容博的下,李广重拾信心。
随着麻花生意逐步走上正轨,慕容博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发现玄冥镇的手工皮具、特色药材都独具风味,只是缺乏精细加工与推广。慕容博想带着李广一起涉足这些领域,李广却有些犹豫:“慕容兄弟,我只会做麻花,这皮具、药材我可不懂啊。” 慕容博笑道:“李大哥,经商之道一通百通,您有这股子钻研劲儿,跟着我慢慢学,肯定没问题。”
于是,慕容博又开始带着李广接触手工皮具和特色药材生意。他们招募工匠,对手工皮具进行设计改良,融入北唐的时尚元素,使其既保留古朴韵味,又符合当下潮流;对于特色药材,他们邀请名医研究配方,制成方便服用的药丸、药散,拓宽了下销售渠道。在这个过程中,李广虽然时常犯错,但慕容博总是耐心地帮他纠正,李广也学得越来越用心。
在忙碌的生意之余,慕容博还注重培养李广的人际交往能力。“李大哥,做生意不光要有好产品,还得会与人打交道。您得学会和不同的人交朋友,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把生意做得长久。” 慕容博时常带着李广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他结识玄冥镇的名流、富商以及普通百姓。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慕容博的悉心教导下,李广从一个只知道埋头做麻花的小贩,成长为一名有商业头脑、懂市场运作的助手。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产品不仅畅销玄冥镇周边,还逐渐打入北唐市场。
然而,就在他们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北唐国内却传来噩耗。慕容博家族生意因竞争对手的恶意打压,陷入了巨大危机,资金链断裂,商铺纷纷倒闭。慕容博心急如焚,一方面,他放心不下玄冥镇这边辛苦打拼出的成果;另一方面,家族的困境又如一块巨石压在心头。李广看出了他的痛苦,轻声安慰道:“慕容兄弟,你放心回去处理家族事务吧,玄冥镇这边有我帮你看着,我相信你一定能度过难关。” 慕容博感动不已,紧紧握住李广的手,“李大哥,辛苦你了,我处理完那边的事,定速归与你团聚。”
慕容博马不停蹄地赶回北唐,一入家门,便看到家族一片衰败景象,长辈们愁眉不展,伙计们唉声叹气。慕容博没有丝毫气馁,他凭借着在玄冥镇积累的坚韧与智慧,冷静分析局势,四处奔走寻求合作与援助。他向昔日的商业伙伴阐述自己在玄冥镇的商业蓝图,展示那些独具特色的产品样本,以诚意和远见打动了几位有实力的富商,获得了资金注入。同时,他还联合家族成员,调整经营策略,针对竞争对手的弱点展开反击。
在北唐忙碌的日子里,慕容博时刻心系玄冥镇。他时常写信给李广,了解那边的生意进展与百姓生活,也在信中倾诉思念之情。李广则不负所托,尽心尽力地帮着慕容博管理玄冥镇的生意,遇到问题及时写信告知慕容博。
历经数月的艰苦奋战,慕容博终于带领家族走出困境,北唐的生意逐渐恢复生机。处理完家族事务后,慕容博怀揣着满心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憧憬,再次踏上了前往玄冥镇的旅途。
当他再次踏入玄冥镇,看到那熟悉的街道、热情的百姓,以及愈发繁荣的集市,心中感慨万千。李广早已在镇口等候,两人相视一笑,眼中饱含深情,无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后,慕容博和李广继续携手,扎根玄冥镇,拓展商业版图。他们的麻花生意越做越大,手工皮具和特色药材也成为玄冥镇的招牌特产,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慕容博还在玄冥镇创办了商会,将本地商贩团结起来,共同规范市场、抵御风险,玄冥镇的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多年后,当人们谈及玄冥镇的发展历程,慕容博和李广的名字总是被反复提及。他们一个来自北唐,一个土生土长于玄冥,却用彼此的智慧、勇气与信任,书写了一段跨越地域、融合商业与情感的动人故事。而那每日清晨依旧准时响起的 “刚出锅的麻花哟 —— 香酥脆甜嘞 ——” 的吆喝声,仿佛在诉说着这段故事的起源,见证着玄冥镇的变迁与成长。
尽管慕容博一生未曾涉足军事,专注于商业领域,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执着与努力,为北唐、为玄冥镇的百姓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与机遇,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在他的心中,商业的繁荣同样是国家昌盛的重要支撑,而他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这一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