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基因我爬出焚化炉后成神了任杰姜九黎

第710章 终不悔…少年游!(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710章 终不悔…少年游!

随着任杰的信号弹炸响。

数位顶级念灵师联手操纵智识之珠,一时间,从玄枵,降娄两座灵泉中延伸出的地脉,如一条条怒龙一般,朝着各大星火城市的地下钻去。

大地震颤着,于地下传来的开金裂石之音,宛如龙吟。

巨量的灵气开始随着地脉移动而转移位置,朝着星火城市集中,灵气浓度被拉到爆表。

这一刻,所有星火城市中的大夏民众皆面露震撼的仰头望天。

由于巨量的灵气汇聚,蒸腾,甚至于星火城市上空形成了大片大片的灵气云。

灵雨凝结,从云中落下,泼洒大地,滋润万物,如久旱逢甘霖般,大夏这片沃土之上也因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城中的基因武者们感受着城内暴增的灵气浓度,一个个激动的于雨中高呼,手舞足蹈。

张开双臂,享受着灵雨的滋润。

他们能不激动么?

城中灵气浓度提升这么大,修炼甚至要比平日里快上数倍,都快抵得上吸收灵晶了。

就连如普通民众也觉得空气清新,呼吸畅快,动作都比平时更加轻快了。

浓郁的灵气,对普通人来说也有好处,长时间的浸染,无形中也可以强身健体,增加寿命的。

转眼功夫,大夏33座星火城市,除高天之城外,全部地脉已集中完毕。

城市中的人们,彻底沸腾了!

基因武者们纷纷向高空释放技能,于苍穹下炸响,更有人们点燃烟花,冲向高空!

如果从高空俯瞰下去,每一座星火城市上空,都炸响了缤纷绚烂的烟花,欢腾之声久久不绝。

这是一场属于大夏的盛宴,人族的狂欢!

甚至比大年夜还热闹。

所有大夏民众,在一同见证历史。

虽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星火城市中的灵气浓度为何会提升到如此变态的高度。

但基本都能猜到,此事跟任杰应该有脱不开的关系。

不然怎么可能他一回来,第二天便开始启灵?

怪不得薪火燃到了那种程度。

如果启灵真的是因为任杰,这家伙立下的,绝对是振兴人族的不世之功!

生当做任杰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其在大夏心中的形象,真的上升到了一个无可企及的高度。

这一刻,任杰站在薪火台下,高举右手的画面,仿佛化作了永恒!

然而众人不知道的是,调脉启灵的意义于人族来说远不止于此。

灵气集中向星火城市,大幅度提高人族整体的修炼速度只是一方面,同样也可以降低荒野中魔灾,灵灾,妖灾的发生频率。

并且一扫星火城市中的阴霾,人心向阳,魔灾发生的几率也会下降。

是真正的将两座灵泉利用到极致的体现!

这无疑是划时代的变革。

而很难想象,做到这一切的任杰不过18岁出头,等级也只有四阶。

……

这一刻,夏京礼炮长鸣,满城烟花绽放,将龙城最精彩绚烂的一幕展示给任杰他们看。

只见龙玦笑着,大手一扬:

“看啊!大夏33座星火城市,今天因你们而绽放!”

“这是独属于你们的嘉奖!”

望着那漫天的绚烂,飘扬的金色彩带,任杰五人对视一眼,尽皆笑了出来。

一切…都值得了不是么?

回想起这十天经历的一切,任杰眼中满是感慨之色。

他庆幸自己一开始的决定。

这趟旅程极其冒险,却也收获满满,鲁莽且疯狂!

即便如此,这段旅程也势必化作回忆中的闪光点,无论多少年后,再度回想起来,依旧记得自己年少时的骄狂!

此刻的任杰不禁想起这样一句诗。

弈青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玄幻:从圣女收徒开始
玄幻:从圣女收徒开始
【无敌热血快节奏】如果是十万年前,武行者无数,有很多修武之人行走天下,剑指诸天。而如今,修行败落,只有少数人能够登上山门,寻找属于自己的机缘。然而,他穿越而来,意外获得无名宝塔,寻找武道没落的原因……
佚名
炼魂师:拘魂炼魄
炼魂师:拘魂炼魄
关于炼魂师:拘魂炼魄:族人尽数被屠,独孤鸣苟且偷生,委身于黑暗,看我屠尽仇家满门。拘魂炼魄,培养我的鬼兵军团,伏灵兽收鬼奴,开辟我的炼狱。鬼将,鬼王随我冲杀!
飞象
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
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
关于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殷长空父母双亡以后,被至亲欺压多年,过得生不如死,一朝濒死之际,竟获得统御万鬼的能力,她当即屠戮满府,为自己报仇。巫朗月身为齐王,尊贵又有权势,可有一天却突然被绑定了一个所
百折不弯
难抑
难抑
关于难抑:遇到林安梁那一天,白芷第一次跟人打架,打的还是林安梁的“老婆”。从那以后,两人命运的齿轮犬牙交错,直到血肉模糊。白芷像天外来客,毫无逻辑地打乱了林安梁的生活。林安梁一开始避之不及,后来思之若
寒江雪
甩渣男,追大佬,我的人生我做主
甩渣男,追大佬,我的人生我做主
上辈子,给病弱的丈夫当了四十多年血包和牛马,一生辛苦,就是为了报恩。死前猛然得知,这些都是堂姐和前男友的阴谋算计,只为无偿获取我的鲜血,给灵泉空间升级。我被活活气死。重生回来,迅速抢回空间手镯的我,只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