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吞天地

第440章 再见柳思瑶(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440章 再见柳思瑶

无论如何。

许易都得前往圣墓一遭,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圣墓开启还需要一周时间,时间上倒是还富富有余。

但考虑到整个天生秘境都被神秘力量侵蚀,说不定会有意外,所以应该提前到圣墓等候着。

左右时间上大差不差,许易也没有其余事要做。

“我看看。”

许易打开地图,视线在地图上逡巡着,以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喃喃自语。

天生泉在生秘境的北侧,而圣墓则正好在生秘境南侧,可谓是南辕北辙。

“走中间,可以快速到圣墓。”

“大概也就两天时间。”

“若是从边缘绕,可能得走上四五天。”

“……”

许易仔细看着路径。

正常来说。

走中间,横穿整个生秘境,所行走的距离最短;但许易想起一件事——那就是重要关隘被天元国和上三国争夺,生秘境中央的‘象牙关’可谓是最重要的关隘。

这个关隘连通生秘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就算力之纹路让武者趋之若鹜。

减少对关隘的控制。

但像象牙关这样重要的关隘,大概率有人控制。

“也不知道是谁控制着象牙关。”

许易喃喃自语。

原本上,许易可以问问,苟家、齐家、战尘,全问一遍,肯定能得知是哪方势力控制着象牙关。

但‘易旭’还欠着苟家的天生泉泉水呢。

毕竟说的是‘打赢拿一池天生泉’,可实际上,擂台赛最后‘许易’和‘易旭’同时消失。

也不知道最后胜负怎么算的。

‘易旭’和‘许易’还想再装一阵失踪,往后拖拖再说。

“这样。”

“‘许易’绕圈,‘易旭’直奔象牙关,若是有什么状况,可以再随机应变。”

许易在心中定计。

也不是非得知道象牙关在谁的控制之中,左右易旭和许易的实力足够,大可以和控制关隘的人‘打开天窗说亮话’。

“既然决定,那就行动吧。”

许易喃喃自语。

……

于是乎。

‘许易’、‘易旭’分头行动,‘许易’从生秘境的边缘绕上一大圈,从北绕到南边。

‘易旭’则直奔中央,横穿生秘境!!

一路上。

许易和易旭并未停留,确实在路上遇到许多天生花、修炼宝贝,但他都没做停留。

一方面是许易不需要这些东西。

‘易旭’、‘许易’两句身躯都已经恢复到圆满,天生花的意义不大,而且许易身上的天生花并不少。

至于修炼宝贝?

别看许易就差一丝灵气就能突破到武王六重,但对于许易而言的‘一丝灵气’也得是灵脉核心才能够补足。

当然。

修炼宝贝也行,但须得足够的时间进行修炼,就像在苍梧书院中的那会,修炼个七天。

也能突破。

但许易明显没有七天时间来进行修炼。

还有一点。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许易’和‘易旭’身上的力之纹路都已经几乎满负荷,之前‘易旭’击杀陈忠。

刚刚‘许易’和‘易旭’分别击杀天元国三大元帅,这些力之纹路自然汇聚在两具身体上。

此时间。

‘许易’身负四道暗红色力之纹路;‘易旭’身负五道暗红色力之纹路,已经算是接近满载。

不宜再提升力之纹路。

两日时间眨眼而过。

‘许易’还在生秘境的边缘绕圈,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而‘易旭’则已经来到象牙关。

鬼疯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克系执法官
克系执法官
污秽的野兽垂以蜜饵,引诱驯良的灵魂堕入深渊……承载万重信仰的旧日支配者的漠视下,唯有执法官在清算一切……
机智的黄瓜
重生神雕小龙女:我要为自己而活
重生神雕小龙女:我要为自己而活
现代大学女生龙语嫣离世后意外穿到神雕世界成了此时年仅14岁的小龙女,此时神雕时代的故事还没正式开始。 面对全新的自己,新的小龙女希望利用自己的预知能力改变自己原来的悲惨命运活出新的人生。 然而她最终仍发现,宿命终究不是能完全被自己掌控的,面对纷乱的天下和复杂的人性,新的小龙女又将如何选择? 可以先剧透一下,这是一篇很虐的武侠文。 时间跨度将从小龙女14岁开始一直到倚天屠龙时代前的襄阳城破结束,原
肝胆相照
综影视:阿十
综影视:阿十
倚天-周芷若(进行中……) 第四十八个世界 香蜜-荼姚 第四十七个世界 少年歌行-南枝 第四十六个世界 长月烬明-叶冰裳 第四十五个世界 唐-李瑁 第四十四个世界 黑暗荣耀-尹羽姬 第四十三个世界 重紫-文紫 第四十二个世界 延禧攻略-沉璧 第四十一个世界 狂飙-姜念一 第四十个世界 又见一帘幽梦-汪绿萍 第三十九个世界 卿
宁常
神话版三国之邪神降临
神话版三国之邪神降临
佑岩龙君
抗战之关山重重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