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3章 胜利凯旋
正在这时东面城楼外传来轰隆隆马蹄声,刘国梁望眼细看原来是马金叙带着骑兵冲了过来,停在距离城墙100多米举枪射击。
400多人的加入暂时压住了日军火力,剩余清军加快攀爬速度,城楼上的清军沿着绳子快速向下爬。
十多分钟后所有清军都上了城楼,刘国梁举起枪对准炮单连开两枪只听轰隆隆一阵爆炸将清军、日军吓得趴到地上。
“赶快爬下去都趴在地上干嘛”刘国梁急切的大声说道。
已经下楼的100多人快速骑到马背上,清军在快速下楼的同时,日军也反应过来立即趴地射击。
刘国梁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翻身跃起从十米高的城楼跳下去,快接触地面时腰背贴地而后翻身站了起来,不跳的的话肯定会中弹的因为他是最后一个下楼的。
日军以为是击中了掉下城楼也没管,准备起身射击楼下清军时看到几百清军正瞄准城楼立即又缩了回去。
这时从东城门出来的日军也追了上来,清军没有恋战立即上马飞奔而去,日军又迅速起身射击留下二十多具尸体。
最后统计180多人成功突围,其他120多人中大多都是在上城楼时被击杀的,要不是马金叙及时出现刘国梁感觉他们都要交待在这里。
他忽略了炮兵阵地四周城楼的日军数量,他没想到靠近火炮阵地的南城楼上有一百多日军。
实际上这一百多日军是马金叙引上来的,他们在凤凰城到鸭绿江之间破坏日军交通线,偷袭日军辎重部队,日军迅速派骑兵去消灭他们。
待日军还有五公里哨兵立即通知马金叙,马金叙目的明确也不和日军打立即绕道往回跑,半路经过凤凰城南城楼时就听见枪炮声从东南城楼交汇处传来。
一想多半是刘国梁他们便沿着南城楼向东飞奔,日军以为马金叙要攻城立即向城楼增兵。
半个小时后就到达清军阵地,跟在后面的日军骑兵也不敢追了便调转马头离开。
“卑职谢过马大人不是你及时救援我等真的要全部阵亡”张作霖下马弯腰拱手向马金叙说道。
“哎雨亭你这话就见外了大家都是一起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马金叙也下马说道。
“走我们去见宋大人”马金叙拍了拍张作霖肩膀说道。
众人还没有到达中军大帐卫兵早就告诉宋庆了,宋庆急忙走出去笑着对众人说道“英雄凯旋归来可喜可贺啊哈哈哈”。
“卑职、末将参见宋大人”马金叙、张作霖等人忙弯腰拱手说道。
“都赶紧进来他们都在里面等着呢”宋庆接连向军帐招手示意众人进去说话。
刘国梁没想到宋庆真的言出必行已经把酒宴摆好了,众人有序入座完毕宋庆坐在首位,而后又站起来深深弯腰鞠躬双手抱拳说道“诸位兄弟你们辛苦了”。
众人见宋庆弯腰拱手鞠躬立即都站了起来还礼“为大人效劳是我等的荣幸”。
“各位都坐吧你们敌后作战成果巨大啊,马大人不仅破坏了许多道路桥梁而且还不停骚扰日军辎重部队大大减缓了日军的运输速度”,
“这雨亭这边就更不用讲了为我们提供日军阵地图还炸毁了日军40多门大炮哈哈哈奇功一件啊”宋庆笑着说道。
“诸位放心我们牺牲的兄弟我一定会妥善安排好的,外面的兄弟今日和我们一样都是开荤啊,来各位大人我们边吃边聊”宋庆向两边招手说道。
刘国梁看众人都动了筷子他才立马拿起一块羊肉狂吃起来,一直到下午两点酒宴才散席众人又一一道别回到自己军营。
“雨亭兄我想去旅顺”刘国梁和张作霖说道二人吃完饭没有返回军帐而是在外面散步。
“知道你会有这样的想法不瞒你说我也想过,在摩天岭短期是不可能有大的作为了”,
“偷袭一次日军就会加强防备很难来第二次,就这第一次还差点全军覆没”张作霖看着远方和刘国梁说道。
“进攻是不太可能的指望这群新兵,难啊一旦崩溃后果我们承受不起”刘国梁停下脚步说道。
“梁子之前在虎山马大人不是让你训练部队吗,我们可以留下来训练部队啊”张作霖也停下脚步转身望着刘国梁说道。
刘国梁摇了摇头说道“士兵吃都吃不饱你让他们训练,这寒冬腊月的就一个黑馒头一碗稀粥能干啥,就是坐在被窝里半天肚子也会咕咕叫”,
“练枪法吗上次周馥和袁世凯来说的什么你忘了,让我们省点用尤其是毛瑟子弹都快断了,从德国进口的子弹还没到”刘国梁无奈的说道。
“哎你说的也是连你我都忙里偷闲去打猎,不是吃点野味你身体早垮了”。
清军后勤供应不上多半是连发枪和重机枪造成的,整个辽东战场一共3500把连发枪和50多挺重机枪。
大家不要小看这点数量这年头可没有汽车什么的都是骡子马运输的加上东北进入冬季天气不好雪深几尺给运输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
还有一个原因是清军射击水平太差日军每三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清军需要十发甚至更多。
重机枪也不会点射直接扣动扳机一个弹夹不打完不松手的,这两种武器就是吞金巨兽就这个时代而言。
日军你别看后勤补给线比清军长,但人家后勤压力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
第一就是日军全军没有连发枪和重机枪,加上日军射击水平很高所以弹药消耗很少,这就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去运输炮弹和人员。
第二就是日军海路、陆路双线运输,避免了地形不好天气不好带来的影响,毕竟现在渤海湾已经成日军后花园了,北洋舰队自黄海一战就不敢在露头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日本是全民参战,像大山岩的第二军后来登陆那么快都是附近很多渔民自愿加入进去帮助运输士兵,运输线也一样很多日本渔民加入运输。
而清军就如李鸿章说的是以他北洋一军之力抗衡整个日本,虽然有些夸大但也基本属实朝廷主战派一直要打但户部一直以各种理由拖欠不给军费。
1894年9月日军增兵朝鲜的时候李鸿章就向朝廷请命扩军,朝廷包括慈禧都不敢让李鸿章在扩大军事实力。
转而是从内路调军,自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一战之后,各地军队都是自招自养俨然是一个一个小军阀。
朝廷派他们去辽东又不给军饷他们虽然没有拒绝但就是以乌龟速度进军,等日军打进辽东,慈禧发火他们这才加快进军速度。
(不好意思撤的有点远,请见谅)
至于特战部队刘国梁想都不敢想,不是怕吃的供应不出来,也不是怕宋庆不支持,而是时间太长。
一名合格的特战队员是从一线优秀士官选拔出来的然后在特战部队呆一年才能算合格新兵。
至于像刘国梁这样的老兵三年以上才行,另外就是特种也是人也不是刀枪不入,特种兵之所以单兵作战能力超强是因为他们装备先进。
而且还有随叫随到的空军,最后就是士兵的文化,在这个万般皆下属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不是活不下去了谁会来当兵。
你说一个大军里面还挑不出来几百个读书的,那还真没有几百个识字的倒是有。
没有文化那些先进武器、作战地图、敌国语言等等不是说教不会而是会把时间拖的更长。
可是旅顺战役就是不到一个月就要发生的战役,等你训练好黄瓜菜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