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 八十六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时间,本来就已经承受不住重负的南廷百姓,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与此同时,满清朝廷也陷入了艰难的处境之中。
自从失去了江南地区丰厚的赋税支撑之后,整个北方地区变得一片荒芜,十户人家中有九户是空的,到处都是荒废闲置的农田。
也许在十个州府里,有九个半地方的人口,还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农民起义军在陕西地区肆虐了长达十多年之久,接着又波及到了山西、山东、河南以及北直隶等地。
崇祯皇帝南迁之后,大量的百姓纷纷举家迁往江北五府。
而崇祯皇帝北上用兵的人数虽不算多,但却在潜伏的锦衣卫配合下,整个北境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
王瑜承和孙浩博所率领的部队,像滚雪球一般规模越来越大,孙浩博的军队已经超过三万人,而王瑜承的部队人数也接近三万了。
另一边,豪格率领的大军一直在辽东地区与高时明部对峙着,后方根本无法提供补给。
于是,多尔衮命令他就地筹备物资。
然而,这导致了原本在满清入关后,得到休养复苏的辽东地区,被豪格一次又一次地掠夺。
起初,他们只是掠夺汉人,但渐渐地汉人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军需,加上底层士兵的私心,他们的目标逐渐扩大到了满族的大地主和士绅身上。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辽东地区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此时此刻,北京的满清朝廷财政状况比崇祯末年时还要糟糕,甚至与当年崇祯朝廷拖欠军饷的情况如出一辙。
如此这般,建奴内部的矛盾日益加剧。为了能过上一个安稳年,多尔衮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士绅阶层。
首先受到冲击的便是山西的八大晋商。
自天启年间起,这些晋商就一直从事着向蒙古鞑子和建奴鞑子等非法走私的活动。
然而,当满清入关之后,他们刚刚得到了朝廷的封赏,可还未来得及高兴,他率先遭到清廷的清算了结。
山西的锦衣卫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用飞鸽传书的方式,将这一重要信息传递至扬州。
而此时此刻,李若琏这里才刚刚结束了休朝,便收到了这一份匆忙送来的传书。
他怀揣着传书,急匆匆地赶到乾清宫的时候,崇祯皇帝正在全神贯注地规划着铸币厂的改革事宜。
王承恩恭敬地站在崇祯皇帝身边,轻声禀报:“陛下,锦衣卫指挥使李大人求见。”
崇祯皇帝放下手中的毛笔,回应道:“宣李若琏觐见吧。”
听到宦官的传见声,李若琏急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匆匆走进了乾清宫。
他先是躬身行了一个大礼。
“陛下,山西锦衣卫的暗卫传回了建奴鞑子的最新消息,微臣觉得此事至关重要,第一时间就把传书给陛下送来了。”
王承恩赶忙上前接过李若琏递过来的纸条,然后转呈给了崇祯皇帝。
崇祯接过纸条,仔细地看了起来。
“多尔衮查抄山西八大家,获银两千余万两,其余房产、商铺、田产更是不计其数。”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不禁露出一丝苦笑。
他心中暗自感叹,果然印证了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崇祯微微皱眉,陷入沉思之中。
片刻后,他抬起头来,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李若琏,轻声询问道:“若琏,对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李若琏稍稍思考了一番,然后开口回答道:“陛下,北境多年来饱受战乱之苦,建奴又频繁出征,四处扩张。
依臣之见,此时他们的国库必定空虚,无奈之下才会选择对八大晋商下手。”
崇祯皇帝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他接着说道:“八大晋商家中或许还有一些粮草储备,但恐怕也支撑不了太久。
依朕之见,建奴得到这笔巨额财富后,很可能会前往南方采购粮食。
我大明地域辽阔,东至海滨,西至黄州,建奴想要通过陆路运输这些粮草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运河又被我大明严密掌控着,以江南士绅的智谋和手段,通过海路将这些粮草运往北方并非难事。”
李若琏听后,恭敬地躬身说道:“那么,依照陛下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应当如何行事呢?”
崇祯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坚决,他沉声道:“立刻动员江南地区的锦衣卫,密切监视江南的粮草动向。
同时,务必想方设法找到郑家,与他们取得联系,郑家掌控着海上贸易,也许能提供一些重要线索。
或者协助我们阻止建奴的计划,至于后果他们应该会很清楚……”
李若琏领命道:“遵命,陛下!臣定当全力以赴,确保完成任务。
陛下,还有一事,江南锦衣卫暗卫传回不少关于江南士绅的消息,其中就有很多世族与建奴暗中勾结,之前更是有大量粮草被运往北方边境。”
崇祯心里很清楚,江南的士绅们一直以来都通过海运将军粮卖给建奴。
尽管目前并没有攻打南明的计划,但现在也是时候采取一些行动,对他们略施惩戒了。
“若琏啊,能否让江南地区的锦衣卫也去给那些人找点麻烦?比如想些法子把他们弄几个到扬州来。
而且眼下正值寒冬腊月,气候干燥,这些士绅的家宅和仓库,失火也并非什么稀奇事嘛。”
“微臣领旨。”
李若琏深知这次任务至关重要,绝不敢有半点疏忽。
当他转身离开时,心中已开始筹划具体的行动方案。
望着李若琏渐行渐远的背影,崇祯暗自思忖道:“只盼着郑家能够看清形势,明确自己究竟该站在哪边。
否则,终有一日,即便我万般无奈,也不得不跟这位民族英雄算算帐了。”
潜伏在福建的锦衣卫,已经接到了朝廷的飞鸽传书。
福建,郑家,内宅。
郑芝龙端坐在主位之上,其下方则坐着郑之豹和一名中年汉子。
此时此刻,他们三人的神情都显得极为严肃,似乎正在沉思着什么事情。
郑芝龙微微颔首,表示道:“上差,关于你刚才所说的那些话,我会仔细认真地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