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

第45章 第45集《摄大乘论》(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45章 第45集《摄大乘论》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回向跟发心有什么差别?好象说你现在要开车到台北去了,你设定的目标是台北。但是诸位开车的话,你会知道,就算你开在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直的,你方向盘也是要调整,你不调整方向盘,虽然路是直的,它一下就跑出去。就是这个车子本身也会有一个方向,你要随时调整你的方向盘。这是什么意思呢?

虽然我们刚开始在佛前发愿,要上求佛道,但是我们内心也还有很多的声音会出来,因为我们内心有很多的烦恼。在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你遇到很多的功德、会受到很多的诱惑,这个时候你内心很多负面的烦恼会告诉你:唉呀,放弃无上菩提,这样子就可以了,那样子就好了。这个时候,菩萨对目标开始模糊的时候,怎么办呢?靠回向。你用回向把你的妄想,再重新的回转倒向到刚开始的最初发心,所以这个回向是一个过程的调整。

子六、清净

六、由清净最胜,谓烦恼、所知二障无障所集起故。

这个地方是作一个总结。前面菩提心是一个总标,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经过事业、处所、方便、回向,最后他主要的汇归处,就是成就一种清净的功德。什么叫清净的功德呢?谓依止烦恼、所知二障的一种无障碍的情况之下,这个烦恼、所知当然是障碍,但是因为有我空、法空的对治,它就转成一种无障碍的清净心,以无障碍的清净心,来集起一切的波罗蜜,来成就自利、利他的功德。这个地方是说明因为菩萨有六相的功德,所以他所修的六度,才有资格称为波罗蜜多。这个是菩萨在修习六度,他不共于人天善法跟二乘的地方。

壬二、四句分别(分二:癸一举施问答,癸二例余五度)

癸一、举施问答

这个地方用四句偈,把六度的相貌再加以分别、分别。这当中有两段:一、举施问答;二、例余五度。先把布施加以分别:

若施是波罗蜜多耶?设波罗蜜多是施耶?有施非波罗蜜多。应作四句。

这个地方有四句,我们说明一下。第一个,就是说它是布施,但是不是波罗蜜多。我们一般人天的善法,它也布施,但是他内心没有依止菩提心跟空正见,所以它不是六波罗蜜多,就是:是布施而不是波罗蜜多。第二个,是波罗蜜多而不是布施,虽然他具足菩提心跟空正见,但是它不是布施的法,它可能是持戒、或者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第三个,它是布施,也是波罗蜜多,它本身是布施的法,而且又具足菩提心跟空正见,所以它也是波罗蜜多。第四,它不是布施,也不是波罗蜜多,它不具足菩提心跟空正见其他的五度。这个地方是举四句来作说明。

癸二、例余五度

如于其施,如是于余波罗蜜多,亦作四句,如应当知。

布施是这样子,其余的持戒,乃至于般若的情况,也可以作四句来分别,这个地方的道理应该可以了知的。

到这个地方,庚二、相就是要知道:这个六波罗蜜多,大乘的波罗蜜多,它根本的功德相,就是菩提心跟空正见。这两个功德,你不具足……,就是你行六度,你经常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持戒?我为什么要拜佛?我生命存在的价值在哪里?这个地方,菩萨要不断的提醒自己。就是你要提醒自己:你生命的目标是不是已经模糊?模糊的时候,要把它明确一点──我为了要成就佛道。我要成就佛道,我必须来生往生净土;我要往生净土,我今生必须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成就什么资粮?你前面的方向要非常清楚,你才知道你所修的功德,到底它是趋向什么方向?

日本一个很大的企业家叫松下幸之助,他说:我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我不是问我自己这个公司要赚多少钱。松下企业的老板说:我经常问我自己:我这个公司存在的价值在哪里?我为什么要举办这个公司?我的目标在哪里?这个很重要。

我们一个菩萨,你经常要提醒自己:你今天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要持戒?你的目标在哪里?因为这个是你的根本。我们经常要回光返照自己的根本还在不在?因为你这个根本不在的时候,那你这个善法就没有意义了,不能说波罗蜜多了。这一段是佛陀提醒菩萨,要知道你的根本在哪里。我们看庚三、次第,这个地方是讲六度的前后次第,我们看问:

庚三、次第(分二:辛一问;辛二答) 辛一、问

何因缘故,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此次第说?

佛陀是什么因缘,一定要我们先布施,然后再持戒,然后忍辱,然后再智慧等等?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的前后次第呢?提出这个问,把修学次第提出一个问。我们看回答:

辛二、答

谓前波罗蜜多,随顺生后波罗蜜多故。

因为这个波罗蜜多有前后相生的理由,就是说布施能够随顺引生持戒,持戒能够随顺引生忍辱,它有前后相生、相顺的次第。这个六度的次第,古德的注解当中,有两个不同的注解。

这个地方,本文的注解是偏重在它的难易性。从难易的角度,说前前引生后后,后后清净前前。前前引生后后,就是说你一定要先修布施,你才能够持戒,因为布施是比较简单。一个人,你连把多余的财物施舍出去都很困难,你烦恼那么重,你也没有办法持戒,持戒是要约束自己,所以布施是比较容易。透过布施以后,你这个人个性稍微淡薄一点,少欲知足,诶,再持戒,因为持戒是长时间的。

诸位,持戒没有人说是持十分钟、五分钟的,那是尽形寿的,你布施三分钟就布施完了,所以持戒长时间的。你一个人对身业、口业有所约束,哦,你这个人多少有调伏自己的力量,你遇到逆缘的刺激,你就比较能够安忍不动。你戒持不好、你连身口业都管不好,你不要去管内心,你内心不可能管到。你内心能够忍辱,你就容易安忍不动,就容易成就禅定的寂静。你有寂静的心态,就能够观照诸法实相,它这个是前前引生后后。后后清净前前,当你持戒持得好,帮助你布施会更殊胜;一个人,你忍辱修得好,你持戒更庄严:后面的会反过来加持你前面的,会让你前面的功德更清净。这个地方是从顺生的难易程度安立。

第二个,在《入中论颂》,它讲到佛陀安立次第的第两个理由,是约着众生的急迫性。我们一个有情众生,你要这个众生发心去断恶、修善、度众生,他要完成他的目标,第一个他的身心要得到安乐,安顿下来。一个人假设在饥饿、寒冷,缺乏饮食、住处的情况之下,你很难让他行菩萨道,所以佛陀要我们先布施。你从布施当中,得到一个富足的资具,你布施以后,你才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饮食可以吃。

然后,身为一个菩萨你不能太卑贱,你做一只狗,怎么行菩萨道呢?你不是有饭吃就可以了。有饭吃,得到温饱以后,你要有一个尊贵的色身,你持戒才有尊贵色身。有了的尊贵色身,你得要把你的功德保护住,不要把这个功德烧掉了,所以你要修忍辱。把这个忍辱修好以后,你要培养一个寂静的心态,然后在寂静的心态修我空、法空,消灭你的执取,进入到平等法界。就是说我们众生的需要,它是有一个前后次第的,急迫性有它前后次第。这个地方是从急迫性,来安立这个六度的次第。在本文当中只讲到难易性,在其他的注解有讲到急迫性。

庚四、训词(分二:辛一问;辛二答)

辛一、问

训词是对六度名词的解释,分二:问、答,我们看问的地方:

复次,此诸波罗蜜多,训释名言,云何可见?

这个名词的解释,大乘佛法经常说是名以召德,每一个名词都代表一种功德,所以它这个地方等于是讲功德。大家会质疑说:前面讲布施的相有六种功德,这个地方又讲功德,这两个功德有什么差别呢?前面六相的功德,是从理论上来说,就是说每一度都具足它的菩提心、空正见等等。这个地方的功德是比较从实际具体的说法,就是当你具足这个六相功德的时候,实际表现在布施,它会产生一个如何的灭恶生善的效果?所以这个地方的功德,是比较具体说明。前面是理论上,每一度都具足六种功德;这个地方是把六种功德,具体化、落实化。

辛二、答(分二:壬一总释度名;壬二别释施等)

壬一、总释度名

我们看回答,回答当中有两段:第一个是总标,第二个别释。先作总标:

于诸世间,声闻、独觉,施等善根最为殊胜,能到彼岸,是故通称波罗蜜多。

这个地方,先解释它的总名,六度的总名叫做波罗蜜多。为什么称为波罗蜜多呢?因为它在一切世间的善法当中,乃至于在声闻、独觉的种种善根当中,菩萨所修的布施等六度的善根是最为殊胜的。因为它能够引导我们从生死的此岸,到达大般涅盘的彼岸,所以它有资格称为波罗蜜多。我们修五戒、十善,是成就一个人天的果报。人天的果报虽然美妙,它毕竟是生灭之法,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所以这个地方没有资格说是究竟圆满。二乘的涅盘,虽然是不生不灭,可以究竟的享有,但是它缺乏万德庄严,所以它也是有所欠缺。只有佛菩萨的波罗蜜,它不但是能够永久的受用,而且具足庄严,所以它有资格称为波罗蜜多,它的功德是最圆满的。这是一个总说,以下把六度的内涵各别的说明。先看布施:

壬二、别释施等(分六:癸一施;癸二戒;癸三忍;癸四精进;癸五静虑;癸六慧)

癸一、施

又能破裂悭吝、贫穷,及能引得广大财位福德资粮,故名为施。

这个布施的功德,有灭恶跟生善。我们不断的布施,能够破裂悭吝,悭吝就是不肯帮助别人的一种自私的心态。它的果报呢?悭贪是恶因,它的果报是贫穷。我们一个人,身边有很多的东西,比如衣服也好、财物也好,其实有些东西你永远用不到。如果你经常把这东西占有,不肯布施出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无形当中,你就会有一种自私的心态,这个自私的心态,它就会伤害你的目标、伤害你的菩提心,它就会去左右你的菩提心。所以佛陀劝我们:你太多东西最好布施出去,因为它会把这种负面的力量──悭贪破坏掉,当然你没有悭贪就不会贫穷。

那生善呢?及能引得广大财位福德资粮,能成就广大的财富地位,所以菩萨在成佛之前,他的果报都是特别尊贵富足。而且他这样的福报,又能够成为一种资粮,成为无上菩提前进的动力。这个资粮我们说明一下。世间人修习布施,他成就广大的财位,基本上会产生放逸。

我们看世间人,有些福报很大,你看他真的是福报很大,你看他受用的资具特别的尊贵;但是他没有时间修学佛法,他为他的福报所障碍,产生放逸。有些人你看他福报也很大,但是他不把福报当一回事,他能够把这个福报当做如梦如幻,他继续的修习他的戒定慧,继续的往佛道前进,他不会被这个路旁的小花障碍住。为什么呢?因为他有目标,他有菩提心跟空正见,他有这种大乘的善根。

所以你的福报,如果背后没有菩提心跟空正见,这个福报对你不是好事情。诸位要知道,所有的地狱果报,都是福报大的人创造出来的。所以印光大师说:你没有菩提心跟空正见,福报愈大,你这个生死业力愈大,你造罪愈大。但是当你有福报,你背后有菩提心跟空正见的时候,那就不同了,那这个福报是一种资粮,你前进到无上菩提的一种动力。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菩萨在行布施的时候,他能够把这个广大的财位,转成一种成佛的资粮,这个就是有波罗蜜多的意思。第二个持戒:

癸二、戒

又能息灭恶戒、恶趣,及能取得善趣等持,故名为戒。

菩萨在持戒的时候,有灭恶跟生善的效果。第一个,他能够息灭这个恶戒。恶戒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奉持不正当的戒,外道持牛戒、持狗戒,这个叫做恶戒;第二个、他不奉持善良的戒,不奉持善良的戒,就是造杀、盗、淫、妄。那怎么办呢?菩萨以持戒,来消灭你的罪业,消灭罪业就能够远离三恶道的苦果。所以持戒有什么生善的效果呢?取得善趣等持,故名为戒。

一个人能够奉持如来的戒法,从近果来说,成就人天的尊贵身;从远果来说,成就禅定的前方便,这个等持就是禅定。因为你持戒,内心安稳,所以你就容易成就专注、成就相续,而成就一个等持的功德。

前面布施的善法跟持戒,最大的差异在哪里?戒法是佛制的,这是最大的差别。善法不是佛制的,佛陀不出世,也有很多的十善法。佛制这句话代表什么意思呢?佛陀为什么在无量的善法当中,选择其中几样,说这样子是一个戒呢?这有两层意思,诸位要知道:佛陀是为了圣道而制戒的,他是为圣道布局的。

就是说,你要成就圣道,第一个、你要成就尊贵身。你要是做一只蚂蚁,你没有办法修学圣道;第二个、你要成就圣道。你必须成就一个寂静的心态,所以持戒能够成就人天的尊贵身,也能够帮你成就一种安稳寂静的心态。你看有的宗教持戒,它说:你一生当中不能喝咖啡;你也不能坐汽车,只能够骑脚踏车。但是我们看不出这个戒,对于成就尊贵身、成就禅定有什么帮助。这个,我们讲就是无益的苦行,就是说你这样子行动没有效果。

但是佛陀制戒不是,佛陀所制的戒,都是引导你成就人天的善趣,成就一种寂静的心态,他是为圣道而布局的。这个讲到持戒的功德,我们先到这个地方。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怀孕那天,老公要和我离婚
怀孕那天,老公要和我离婚
老公白月光回国那天,我被查出,怀了一对双胞胎。 可是老公他不讲人性,要我把孩子打了,和我离婚。 还给了我三亿离婚费。 可是孩子我才不打呢! 忽悠老公离婚后,我带着孩子去了国外。 可是,他怎么找上门了啊?
佚名
我,天帝归来
我,天帝归来
洞房花烛夜,遭挚爱背叛,天界第一战神身死道消! 百年之后,天帝重生,再不做殿下之臣! 这一世破苍穹,逆乾坤,凌万天,踏万界! 俯瞰诸天神域,谁与争锋? 天帝之威,煌煌于世!
第一神
穿越长生:我和妖后延续永恒
穿越长生:我和妖后延续永恒
他穿越到古代偶得神奇能力,可以返老还童并世世无限轮回—— 于是,人世变迁,朝代更迭,历史永未停歇,唯吾千秋万载,长生不灭……
佚名
随军娇妻超好孕,绝嗣大佬放肆宠
随军娇妻超好孕,绝嗣大佬放肆宠
关于随军娇妻超好孕,绝嗣大佬放肆宠:作为医生的夏栀重生了,刚重生原主的竹马兼未来丈夫就被重生回来的郝丽萍抢了!她以为竹马顾云深是什么高知分子,实际上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不仅如此,郝丽萍还有模有样的学起原主上一世发家致富的路子。夏栀看着这一幕,和同病相怜的陆北庭达成协议结婚,带着医学系统转身投入自己敬爱的事业,帮助女性产子,调养身体,最后成为家家喻晓的名医。夏栀每天除了治病救人,巡防以外还多了一项
路锦有鲤
惊!无良王爷插足求名分
惊!无良王爷插足求名分
【爆笑+医妃+甜宠+萌宝】 穿成镇南王府准王妃,但冷酷王爷,竟然吃干抹净不承认了? 哼,你既无心我便休! 一纸休夫书,沈时鸢藏起孕肚逃走五年。 五年后,镇南王府太妃病重,镇南王四处求医无果。 此时,神医清梧横空出世。 为了找到神医,王府侍卫尽数出动。 可惜,没人知道的是,神医清梧就是当年的王府弃妃。 不仅如此。 天下第一虫谷,南疆谷主是她的死忠粉。 天下第一杀手,暗雨家主是她的
青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