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

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

李知诰有治军统兵之才,为人处世又务实却又极其果断。

特别是当初荆襄战事早期,李知诰能不惜冒着与信昌侯府众人、与养父李普决裂的风险,与韩谦联手反制住柴建、李冲等人,还权于杨元溥,这样的决断,冯缭也是甚是叹服。

在冯缭看来,李知诰是韩谦最坚定的盟友,即便杨元溥有可能猜忌韩谦,李知诰也应该帮着这边说话,不会站出来跟韩谦争出镇寿州的机会。

冯缭哪里想到竟然还存在这种可能?

韩谦将怀里取出一封信报,递给冯缭说道:“除了今天江州派信使送来的捷报来,杨钦已经半天前将信报送到南塘寨了,两者看上去大同小异,但小异处便值得琢磨。”

杨钦率叙州一千兵卒及三十余艘战船,这次也接到征召,编入五牙军水师,一起护卫沿江招讨军兵马东进——杨钦此时就在李知诰身边,对攻陷江州之战自然有着更近距离的观察。

冯缭比较两封信报的异同,确实有一些极不起眼的细微,要不是韩谦直接提醒,他都未必能看出来,沉吟良久,又问道:“倘若李知诰是吕轻侠的暗子,但问题在于吕轻侠又怎么确信李知诰能为她所用?李知诰可不是比李普更好控制的人啊!”

吕轻侠能够操控李普,这点不难理解,毕竟李普主要还是借助吕轻侠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李普离不开吕轻侠,至少需要跟吕轻侠捆绑在一起,才能保住他此时的权势,但李知诰这样的人物,又怎么可能轻易沦为受他人控制的傀儡?

“梁太祖鸩杀前朝昭宗之年,当时宗室之中有两名幼子在之后夭折,但我派人偷偷去挖过这两座幼子墓,都是空穴!”韩谦说道。

“什么?”冯缭怎么都没有想到会有这种可能,但这么一来,韩谦的诸多猜测,逻辑便通了。

冯缭痴痴的坐在那里,韩谦所说的这点秘密,是太令他震惊,半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知诰竟然有可能是当年失踪的两名前朝宗室子弟之一?

冯缭也深刻感受到他与韩谦之间的差距,大概也是这无形的巨大差距,令他死活没能看出李知诰身上的可疑之处吧?

过了好半晌,冯缭才咽了唾沫,艰难的说道:“情势是要比我想的更复杂,但大人擅往金陵从李普手里夺走兵权,在任何人眼里都是大忌讳,大人实是退无可退啊!冯缭说句犯忌讳的话,大人你今天交出兵权,其行其心再坦荡,但在殿下看来,也只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而已,何况你当初便是以权谋诡术授他。”

“你们有这样的想法,无非是从根本上还是觉得叙州偏于一隅,难有作为罢了!”韩谦说道,“叙州根基是浅,所以我才更要回叙州去,而叙州乃是殿下正而八经封赏于我。此外,我也有办法稍稍挽救一下殿下对我的信任——至少到这时,我对殿下也是问心无愧。李知诰身上的秘密断不可外传,至于其他,你多做做冯翊他们的工作,不要再拿这事来烦我。而有心想要留在金陵的人,也绝不是什么坏事,谁要有留在金陵的意思,我也会尽量替他做安排,毕竟收复金陵之后,殿下身边也需要有可用之人。”

冯缭虽说内心还是觉得不该轻易交出兵权、退回叙州,但想到收复金陵之后的局势还是那样的复杂,他想不出能有什么办法解决好诸多矛盾及问题。

除非岳阳兵马在进攻池州时,或在金陵城下遭受大挫,战事再继续往后拖延一年半载。

这样才能方便他们趁机控制界岭山北麓的溧阳、阳羡、金坛三县,将多出来的近二十万妇孺彻底安置下去,并且这些田地里能有一两季庄稼成熟收割,三十多万妇孺都能做到自给自足,不再严重依赖于外部的补给,到时候左广德军才算根基已成。

要是战事在两三个月间结束,到时候溧阳、阳羡、金坛三县的世家门阀闹着要回土地,而李普、郑榆等人所控制的财政系统,切断对三十多万妇孺的粮秣补给,他们要怎么办?

目前虽然有八千多户将卒及家小,总计五万余人授以田宅,有一批熟地入秋后就有收成,但所得粮谷有限。

而新开垦的田地则要等到明年夏秋季才可能有些收成,安置到新田的将卒及家小,在有收成之前,与其他未得授田的妇孺,每个月都需要他们总计补入七八万石粮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郎溪广德安吉三县开采煤铁,目前量还不够大,但也需要周边的州县愿意交易,才能换来紧缺的物资,一旦三皇子收复金陵继位登基后,广德军与周边州县缓和下来的关系再次紧绷起来,周边州县切断交易的通道,他们立时便会缺粮,到时候又能怎么办?

如此想来,梁帝朱裕出兵徐州,逼迫楚州军撤回淮东,或许就是针对他们,不让他们有机会消化这么多的妇孺吧?

当然,冯缭这么想也不能到处去说,要不然的话,捅破这点只会叫三皇子及李普这些人更忌惮这边。

…………

…………

冯缭走到院子示意众人都先出去,不要再打扰韩谦,但冯翊跨出院子,还是忍不住问道:“哥,你说韩谦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咱不做贼,但总得防着点贼吧?”

周处、冯宣、赵无忌、赵启等人看冯缭跟着进屋好一会儿,心想韩谦应该有些话跟他说了,也都侧过头看来。

事不密则败。

所谓的人多嘴杂,并非说有人真有背叛之心,而是每个人对待不同的信息都有会相应的反应,从而在有心人的眼里就容易露出破绽。

比如说李知诰之事,韩谦保密到今天,就是不想晚红楼那边知道他已经猜到这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秘密,这样晚红楼才有可能露出破绽为他们利用。

冯缭猜测到韩谦决意交出兵权,退去叙州,也是想着让晚红楼内部的矛盾,让三皇子与太妃、与信昌侯府的矛盾先暴露出来吧!

李普做到这一步,至少是不会有什么更大的野心跟想法了,他只要老老实实跟三皇子认软,三皇子大权在握、声望渐隆,也不会跟他计较前嫌,但倘若李知诰是前朝宗室子弟,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也将最终导致信昌侯府与晚红楼的最终目标严重冲突,这里面还牵涉到太妃,这一切还真是热闹了呢。

而李知诰要真是前朝宗室子弟,相信他也会争取出镇襄州或寿州的机会。

想到这里,冯缭情不自禁的想,要是韩谦能稍稍减轻杨元溥对他的忌惮,以退为进,未尝不是上策。

现在有些秘密不能说给冯翊等人知晓,冯缭也是头痛,当下只能敷衍说道:“赤山军征召奴婢入伍,令世家门阀忌惮极深,而先帝及殿下以孝道立国,大人孝期未满,此前也仅仅是以了先大人遗愿之名来金陵,所以不管怎么说,战后大人都需要上书请求回叙州守孝。至于殿下到时候夺不夺情,就两说了……”

“韩谦真要上书请回叙州守孝,殿下还不就顺势答应下来了?”冯翊咂着嘴说道。

“那也没有办法的事情,”冯缭说道,“大人需要回叙州守孝,但我们要是有人愿意留下来为殿下效力,却也是可以的,同时也需要有人留在殿下身边任事,免得殿下身边都是说叙州坏话的奸佞之徒!”

冯缭想法转变过来,便照着韩谦交出兵权返回叙州的方案考虑后续的事情,也看出韩谦之前有一些闲棋冷子还是有用意的。

交出兵权之后,左广德军及将卒家小的要如何处置,就只能商议着来,他们则失去主导权、主动权。

到时候三皇子即便给足韩谦的面子,兑现韩谦对投营奴婢的承诺,同时也奖赏这些将卒的军功,最大的可能也是将他们拆散开来安置,不可能集中安置在广德军制置府附近。

对于大多数底层民众而言,主要还是求稳、求安生,分散授田安置之后,最大的诉求得到满足,之后顶天偶尔念念韩谦的好,其他事情就不要指望他们能做什么。

然而对有些人,他们在拿起刀弓矛戟的那一刻,胸臆间的热血便被点燃起来,虽然他们中很多人视识字学习班是折磨,但掌握基础组织、操训之法,对当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胸臆间被点燃的热血,又怎么可能会被熄灭掉?

他们一旦被分散安置到州县,没有其他晋升途径,又不甘心被压制在底层没有出头之日,要么通过经商、行商,要么通过与叙州出身的官员联络,保持与叙州的联系。

所以说,他们还是要有相当多的人留在金陵,或分赴其他州县及军中任职的。

另一方面,韩谦有回叙州守孝的需求,其他人立下大功,理应受到朝廷的提拔跟奖赏。

更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重生+无敌+杀伐果断+极道】 李道重生到大乾王朝成为一名三等伯爵。 一场宫廷夜宴中,意外醉酒闯入一座宫殿之中,恰逢此时前世记忆复苏,于是记忆混乱外加醉酒的他坏了宫殿女主人的清白。 最后,皇帝大怒,将李道发配至边塞死囚营,想让其死在关外。 结果,他意外觉醒了‘杀敌爆属性‘系统。 从此杀人便可无限变强。 至此,大乾少了一个纨绔伯爵,多了一个屠戮无数的人雄。 王朝争霸,江湖纷争,异族入侵,海外汹涌,
大和尚o
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江孜一睁眼变成了古代农家女,家里一穷二白,娘亲缠绵病榻是个病秧子,兄长在外辛苦卖苦力挣钱,最小的弟弟才五岁羸弱瘦小。 好在没有什么极品亲戚,家里人一心努力过日子,没钱怕什么? 有手艺的人到哪里都能过得好。 挣钱,建房子,买田地,买铺子,日子过的蒸蒸日上。
白日梦不营业
渣总别作了,黎小姐已另嫁豪门
渣总别作了,黎小姐已另嫁豪门
五年的感情,却换来陆时骁一句“倒贴货”。 黎尤笙平静地提分手,退出他的生活。 他朋友让他去哄。 他淡定喝酒嘲讽:不用管她,等她闹够了,自己就回来了 然而。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 黎尤笙再也没有出现过他身边。 直到他看到她家出现了别的男人,高傲不可一世的北城太子爷不淡定了。 “你为什么在她家?黎尤笙呢?” 曾经他看不起的穷酸男人,此刻却成了高不可攀,谁也不敢招惹的存在。 高高在上睥睨着他,无声的挑
猫猫虫
穿成捕快后,我靠练功在武林杀疯了
穿成捕快后,我靠练功在武林杀疯了
穿越这种好事还能发生在我身上? 一朝穿到了九州大地,武道昌盛的武林。 作为穿越者,我没有系统,没有外挂,除了一门《纯阳无极童子功》外…… 虽然穿的平平无奇,但无所谓! 上辈子活的够累了,这辈子我只想混个编制,朝九晚五上班摸鱼,老老实实的做个小捕快。 可只想躺平的我渐渐发现,我想混日子,可总是有人急着上门来送死。 怎么办? 只能想办法全埋了!把他们都杀了! 查案断案,谋划剑法,修炼童子功! 一举突
佚名
激荡年代,我为祖国守边疆
激荡年代,我为祖国守边疆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战争时期他们为国家流过血。和平时期又为国家流过汗。他们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西北边陲。还有他们的子女们。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大强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