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艺文志

三、游记(6/7)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三、游记

当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福州二次沦陷期中,附近鼓麓双峰等乡的不肖乡民,乘火打劫,成群结队任意砍伐森林当燃料,贩售于市(时福州柴价每斤高至五百元),以致自廨院至半山止,这一路上千百年的参天古松悉被腰斩,与市区乌石山前师范学校海天阁前号称“十八学士”之古松,惨遭同一厄运,殊为惋惜。

放生园旧话

新放生园情况,兹补述于下:旧园原在寺左,十几年前,虚云和尚特于罗汉台前新建一所,颇具规模,其中猪、牛、羊、鸡、鸭不下数百只,下有陈宝琛题联及跋。又在松篁十里间,那条蜿蜒而上的石路,相传其中有一段神话。据云:涌泉寺与西禅寺乃福州两大禅林,唯涌泉建寺后,盛极一时,而西禅反逐渐冷落,有狡僧思以风水术破之,乃伪与涌泉寺方丈结好,并称当寺大道应砌石为途,以便出入,又告以砌石方式,中间须用一整形长方石块,旁衬入杂石头,如是迤逦延有数里(即今从廨院起身,所步的石路),涌泉寺方丈一时不觉,乃从其计,及寺僧死亡,财物损耗甚大,乃悟西禅寺方丈所告之铺石路形,乃一蛇甲形状,盖取“蛇窜燕巢”之意,乃急于离寺数武地,植入“南无阿弥陀佛”(即今无尽山门后面)石碑截断之,取闽谚“打蛇打七寸”之意,以期此蛇不能作祟,西禅之计遂破,故西禅盛况就永不如涌泉。

迥龙阁今昔

走进山门的曲径途中,即可望见恍如宫殿式的迥龙阁,此阁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秋,不戒于火,全座被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陈培锟等募数万元巨款,请福州工程师林天民绘图设计而重建,故极为富丽堂皇。又该阁系清代妙莲和尚所建,前为“澄心亭”,俗称“鱼池亭”,后改为古老式的迥龙阁。现改建三层楼,四面明窗净几,远胜于前。阁旁有陈氏自建别墅岁寒寮,规模虽较小,亦颇可观。

放生池观鱼

池在寺之东,迥龙阁之前,凿自宋代,水源出于寺后,作方形,周围四十余丈,深四尺,水澄清,所收养人家放生的鱼,无虑千百,大者数尺,小者数寸,不时可见。它们重重匝匝,游来游去,好像僧人早晚齐集大殿,雁行礼佛之状,亦有螺髻有丝,轮转不停,观者叹赏之余,多向前开小摊的僧人,购特制光饼饵之,于是鱼儿成群结队,首尾相继,跳跃争食。斯时情景实不让杭州西湖“玉泉观鱼”专美于前。传宋绍兴间,寺僧多病,僧宗演乃开此池,池成而众僧病皆愈。

寺南胜迹

寺门至廨院沿途所经胜迹,已如上述。兹总录其新旧的如下:罗汉泉、海天砥柱门、放生池、迥龙阁、岁寒寮、万福来朝门、无尽山门、驻锡亭、望江亭、香炉峰、石头路滑门、石门亭、万松弯、松关亭、衣钵塔、吸江兰若、钵盂峰、罗汉堂、新放生园、化身窟、更衣亭、纱帽牌、佛窟、海会塔、深翠塔庵、五谷祠、舍利窟、新槐庵、东峰、圆通庵、卓锡峰、平楚庵、鼓崎岗、萧湾岺、蓬崎岺、桃岩洞、桃岩精舍、五贤祠、乘云岺、灵泉、合珪石、合珪亭、乘云亭、听涛观瀑亭、洗心台、仰止亭、狮眠岗、半月岗、牛眠岗、黄石公庙、子房溪、东际桥、遂楼、南园、白云廨院、普渡塔院、利见桥,闽山第一坊,祝圣万年亭、瑞泉、龙桥等六十一处(其中有的已荒废)。

走进涌泉寺

寺门口两旁有联,写着“面对香炉,不用隔江招手;背临屴崱,请看顽石点头。”又“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胸中无所得,半是青松半白云。”缓步入寺,即“天王殿”,亦称“弥勒殿”,又称“牟尼殿”,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建,历经灾毁修建,中有一尊贴金弥勒佛,盘趺而坐,身子胖胖,满面堆笑,两旁为土塑四大天王,状貌魁梧奇伟,高约丈余,脚踏小鬼,面目狰狞可怕,两者之中有一副对联:“四大皆空,除非般若门墙,更无坐处;六根已净,但论魁梧奇相,犹是安观。”弥勒龛后,为韦陀像,亦甚宏伟。这几尊菩萨,龛前都有特制玻璃窗,装璜讲究,非其他寺观可比。凡禅林必供弥勒,后必有站立的韦陀一尊,唯涌泉寺所奉的韦陀,乃坐定的,与众不同。

东西钟鼓楼

分列天王殿后东西庑的钟鼓楼,乃崇祯六年(1633年)郡人林弘衍建,右边钟楼那个钟,为清康熙间僧为霖募铸,以精铜白金参制,高约二丈许,钟外周围铸全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负责撞钟的和尚,每念南无阿弥陀佛一百零八遍后,手拉粗绳,上面的木槌即向钟敲击,而传出洪亮清越的“康……”一声,遍闻全寺,那时任何人思虑都为之澄清。

大雄宝殿上

天王殿后正面庭中,有池一口,跨池为桥,曰“石卷桥”,桥之两旁,有铁灯杆两根,高五丈有奇,系马尾船政局所造。其上“大雄宝殿”乃梁开平二年(908年)王审知建。但屡毁屡修,才存今日这样新耳目。殿门口联云:“屴崱巍巍千古秀,灵源湛湛万年清。”其余尚有两联,从略。殿内正面释迦,弥陀,药王三佛,均高约四五丈。佛后有粤制铁佛三尊,高约七八寸,又三佛左右供有十八罗汉。不但金光辉煌,雕刻也很精刻。至于佛前排列许多香案中,以那个福州大商家所供献大可两人合抱的铜制香炉,与炉旁左右站着一对孩儿的烛台,最为名贵。同时该殿为早晚寺僧课佛之地,数百个蒲团分列两旁,井井有条。从两旁拾级登十数阶,到殿后“圆通宝殿”(又称法堂),亦梁开平二年(908年)建,内供铁佛三尊,佛的后面供白玉观音一尊,为暹罗(今泰国)所贡。

藏经殿巡礼

大殿下右边为藏经殿,系明崇祯九年(1636年)郡人曹学佺建。藏经很多,计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御赐藏经四橱,乾隆七年(1742年),又赐藏经七千二百四十卷,共分装六大橱,其中最珍贵的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端阳比丘华能刺臂血,由信士王谷楷书《大乘般若波罗密多经》全部,又乙亥(1875年)仲冬,定慧大师刺血,克定书《佛说四十二音经》及菩提叶上绘罗汉的《贝叶经》。此外,还有一个佛龛,中有释迦如来灵牙,乃福州林得山居士,于燕京寺中得来。牙纵六寸,广五寸有奇,重七十八两,其大龈如金,齿如玉,坚好香洁。又舍利宝塔中,有玻璃瓶如酒精灯,内贮数十个“舍利子”,供人参观。在此处曾住有一百零三岁老僧————养贤大师。原籍湖南凤凰县,早岁曾在台湾服过兵役,对台湾沦陷历史尚能记忆,其卧室陈列亦相当雅洁,但此老僧已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八月间逝世。

方丈堂附近

方丈室即古“频伸斋”,在法堂右,内列仪仗,为清妙莲和尚进京领经,谒慈禧太后奉旨还山所赐。堂前有铁树两株,传一为王审知手植,一为僧神晏手植。从前该寺方丈为古月师,他圆寂后,由达本继任,近达本也圆寂,请鸡爪山德清和尚为方丈。他道行颇深,在寺内佛学院每日说法一次。此堂前面为禅堂,乃僧家坐禅之所,黄帐下垂,别有天地。禅堂外为“且本堂”,此系供僧住宿。堂前有古松如盖,传为神晏手植,名“罗汉松”。堂前为戒堂,亦称“戒月寮”,以供每年浴佛节各地寺院前来受戒者小住。更前为梵王堂(即梵王寮),后改为禅堂,以居行僧。又此堂前为“华严堂”,传寺内昔有“华严岩”,为僧灵峤诵《华严经》驱龙处,该堂即其旧址也。

寺内诸景

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宝殿、伽蓝殿、闽王祠、钟鼓楼、地藏殿、祖堂、斋堂、香积厨、沩雪寮、白云堂、星聚堂、大悲楼、净业堂、明月楼、东际楼、藏经殿、祖师堂、寿昌堂、宝积仓、方丈堂、禅堂、戒堂、梵行堂、华严堂、佛学院、佛教医院、经楼、如意楼、老人堂、巡山楼、宝月堂、学习楼、水亭、兴圣国师塔,永觉禅师塔。

食宿可勿愁

谈到食宿,此间都很方便,只怕没有钱,如寺内右边白云堂,专供官绅憩息,陈列颇佳。堂左为星聚堂,又左为大悲楼、净业堂、明月楼、东际楼,以上各处床榻俱备,帐被皆有,电灯、电话应有尽有。抗战前僧厨素菜有数元、十余元不等,普通三餐约在数角左右。我们的膳食都由香积厨包办,该厨规模甚大,凡六间,且铜铁两巨鼎,径大数围,深及丈,木盖的开闭,系用绳拉吊。又他们自制的甕菜(即俗呼糟菜),味极香,富贵之客游罢下山,寺僧多持此菜及岩茶相馈。此外,山中私人别墅也有好几座,如陈宝琛的听水斋、陈培锟的岁寒寮、林寿国的遂楼等。至于寺旁的“光霁”、“振声”两楼,乃新建的洋房,与火后重修的迥龙阁,多供团体旅行住宿,惜内部空无所有,须自带卧具。

受戒的洗礼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为“浴佛节”,届时有受戒之举,各地寺院新收僧尼,多上山受此洗礼,故年年游客必多,但最近该寺当局为避免观众拥挤,早于初三、初四夜提前举行,致使游客败兴而返。兹将受戒实况介绍如下:每个新来的僧尼先将发剃光,跪在佛像前,由执行者把一种特制的香和艾,在他的额头燃以火。此时,被受戒者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口中频念南无阿弥陀佛,以减轻痛苦。至于所烧孔数,由六孔、九孔至十二孔,因这样可使头上留几个白点,永远不会再生发,为僧尼唯一标识。据云:烧三孔者可在本山吃饭,烧六孔者可在全省内禅寺吃饭,至烧十二孔者可在全世界禅院吃饭。

和尚的教育

寺内设立佛学院,为僧众研究佛学的地方,僧徒来此受戒,就算为该寺的和尚,不过先要受几个月的训练。院内设教务、训育主任各一人,掌理一切,并建教室一间,传授衣钵。同时早晚还有礼拜念经和一切仪式,课程分讲经、坐禅、养心、国文等。训练三年,期满毕业,便到各岩洞里修养,或是到各院堂自行修道,俾成正果,现改为佛教医院。

寺东的游程

关于寺东胜迹,共计二十四处,兹录如下:驻锡桥、灵源洞、弥勒院、雊雒墓、蹴鼇桥、艮止亭、喝水岩、国师岩、忘归石、将军石、仙迹石、鸡头石、龙头泉、观音亭、龙泉亭、白猿峡、石门、临沧亭、水云亭、甘露松、石帆书屋、听水斋、般若庵、天镜岩。

灵源洞探幽

此洞去寺百余武,为大顶峰的左支。岩窦嵌怪,从迥龙阁迤逦而登,树木阴翳,至额书“灵源深处”的穹门,下重叠石磴六十级,豁然开朗。四面岩壁,怪石纵横,石刻如麻,古木参天,清幽为一山最。中裂一洞,跨以石桥(即蹴鼇桥),俯瞰深可三丈,有似于洞,故名。李拔题联云:“地出灵源润海表;天生石鼓镇闽中”。洞之桥下,有朱熹书“寿”字,附近上下岩石,皆为宋、元诸诗人、名士的遗墨,因年代久远,苔藓半蚀,致难辨识。东壁为“忘归石”,乃蔡襄所书,径三尺。洞侧有峙立状若甲士的“将军石”,石下有四个指痕迹,称“仙迹石”。又洞中有鸡头石,一峰独耸,旁垂如俛啄状。洞侧有雊雒墓,题曰:“八哥灵鸟之墓”。

蹴鳌桥神话

此桥乃跨灵源洞上,建于唐时。传唐黄朴五世祖太和,少好导引术,年三十,弃家入鼓山,妻子求之弗得。至大顺初,忽坐此桥之上,人馈以食不吃。璞游山偶见之,问其家世,始知为自己的五世祖,乃悲泣请他还家,不听。翌日,璞再率家人往谒,竟不复见。

国师岩来历

岩在灵源洞西涧底,东壁深广各十余尺,僧神晏曾以神力涸其涧水后,移居于此,尝掇石而食,至今指痕犹存。相传神晏道行高深,一日,闽王王审知上山游玩,抵岩下,见他破衲不完,而神清气足,眉宇慈祥,知为非凡,乃向前致礼,僧如不见不闻,王私计:“吾以南面称王,全闽寸土皆吾所有,何物老僧,傲慢若是!”转念之间,老僧似有所觉,突然飞锡卓立石岩之顶,人坐其上。王复思:“践土之义安在?”霹雳一震,杖临空而悬,僧安坐其端如故,王见其神异,乃合掌敬礼,僧徐徐而下,挽王而笑曰:“兹山与王有缘,合当创建丛林,阐扬佛法。以故衲子面壁空山,专候车骑,敢请大发信心,尽量布金,为开山第一檀越。”王问:“需地丈尺?”僧曰:“但乞一袈婆足矣。”王许之,僧遂出图中水田,披不盈一握,就地平展,续续不完,僧遥指曰:“可矣。”于是四十里山地,皆属图之范围。王益信佛法无边,乃鸠工庀材,寺貌悉依僧之图本,赐名“涌泉”,封僧为国师,并以名其岩。今洞底石壁,刻有“国师岩”三字,径二尺,传为陈襄所书。

听水斋船轩

从灵源洞下四十九阶,即可望见对面岩壁间,刻一神光祖师像,趺坐蒲团,手捧经卷,神采栩栩如生。上题“顽石点头”,闻系画家李霞所绘。附近岩壁更有“横息尘劳”,“是曰缘”,与陈肇英所书“千里乘龙”。从此上四十八级,为清遗老陈宝琛建的船轩。轩又名船屋,颜曰“听水斋”,上有楼,祀净名庵乩仙。福州人龚易图、叶大庄暇曰曾扶乩于此。石柱有陈宝琛书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忧中有乐,乐中有忧。”楼下有石隙,数年前可喷水丈余高,今已坏矣。

观音阁龙泉

观音阁里的龙头泉,泉水喷自石壁中,相传即喝水岩西涧之水,被神晏国师一喝,而逆流于此。涧水势甚凶猛,滚流如泻,朝夕不息。引以石龙,注于石池,池水弗溢。伏流而下,出于前涧。僧人于池中装一轮转机,绳牵于钟上的钟,机受泉冲激而转动,于是机转钟鸣,颇有趣味。泉水味甜可煮茗,满盛以杯,水则高浮杯面,游客至此必一试为乐。传说阁的观音签甚灵应,故香火颇盛。过此阁数十阶即“白猿峡”,闻昔有白猿居之。峡左右有二石嵯峨,对峙如门,即所谓“石门”。门的左右古人名人题诗甚多。

瞻仰朱子祠

过石门不远,到朱子祠(即水云亭,又名凤尾亭),祠壁有朱子画像,勒于黑色石碑。亭下有甘露松,传为神晏手植。根蟠石壁上,夭矫如虬龙,因恒有甘露降其上,故名。过此,为石帆书屋(已废)、般若庵、天镜岩(岩中有洞深八丈,广二丈,上通一窍,其圆如镜,天光下透,故名,明崇祯时,僧知谛始辟楼倚涧而居)等胜迹。

寺西的游程

寺西多岩、洞、庵、阁,最著者为十八洞。一路尚见平坦,徒步亦不为劳。关于寺西胜迹,共计二十九处,兹录如下:狮子峰、达摩洞、古望州亭、石灶、无诤居、仙猿岩、八仙岩、福泉庵、刘海台、金蟾洞、蟠桃林、葛仙岩、曼倩居、伏虎洞、灵岩洞、降龙洞、玉笋峰、太乙洞、木公庵、卸甲岩、翠峰阁、三会塔、定空洞、莲花亭、北斗亭、紫竹林、华岩洞、华藏海、福尔庵。

达摩十八景

达摩洞在小顶峰右支,形若狮子踞地的狮子峰之上,四面峰峦降伏,涧流环绕。洞广五丈余,深二丈余,前有石壁,高一丈二尺许,阔二丈余。古人以石壁在面前,故取达摩面壁之义,现壁间有清盐商魏杰题“面壁”两大字,洞中有灵泉一壑,甘露可饮,大旱弗竭。洞外附近有岩石一片直立,上刻十八景之名,及七言诗十八首。十八景为:1达摩面壁;2南极升天;3仙猿守峡;4老鹤乘云;5仙人巨迹;6福寿全图;7蟠桃满坞;8玉笋成林;9蚁艇渡潮;10渔灯普照;(注11狮子戏球;(注12金蟾出洞;(注13伏虎驮经;(注14神龙听法;(注15铠甲卸岩;(注16慈航架壑;(注17八仙岩洞;(注18千佛梵宫。以上十八景,均相距不远,可以畅游。有的是夜景,须留宿该洞,须及时观赏,才有意思。洞右“仙猿岩”高五丈余,似猿坐而听讲。洞左为“八仙岩”,列嶂重叠,耸秀如画,洞口石壁镌“八仙岩”三字。近岩前后有千佛庵、福泉庵、刘海台、金蟾洞、蟠桃林、葛仙岩、曼倩居诸胜。洞后有宋时建的“望州亭”,今已废。石灶传系灵峤初入山时,炊饭于此。洞前有石池、仅容斗水,盛夏不竭。下有灵峤岩。岩侧一巨石,如独木冲天,高约十余丈。岩下为“降龙洞”,祀有开山灵峤禅师法像。洞广五丈余,深三丈余,远吞山光,平挹江濑。洞附近有古梅万株,环抱如屏,花开时,红红白白,如际晚霞,如漫天雪,香闻数里。立洞口,俯视田畴,曲折回旋,成“福”、“禄”、“寿”、“喜”四字,秧穗平分,点画不苟。洞口有石船、帆棹俱全,魏杰题“慈航”二字。渡石船,有“龙首岩”,上有灵泉滴之,大旱不涸,注以石龙,流于洞侧。左有“伏虎洞”,前一巨石,如虎皈依。又有玉笋峰、太乙洞、木公庵、卸甲石、翠峰阁、定空洞、莲花洞、北斗岩、紫竹亭、华岩洞、华藏海、福尔庵、三会塔等,以上诸景,或以景胜,或以形名。

寺北的游程

寺北胜景最著者。推屴崱峰与白云洞,唯路径较崎岖,昔人多畏难而止。最近自曾汀藩先生亲自督造一条“鼓通路”,从寺起经大顶峰口、越凤池山、绕白云小顶峰(有两岐路达白云洞),循柯坪下岺,渡溪桥,复上岺,至鼓岺之梁厝窟止,长约十华里。沿途铺石,建小亭,岐路处竖立界碑为引,旁栽乌栢五千株,从此寺北之游,始无跋涉之苦。关于寺北胜迹,共计四十四处,兹录如下:屴崱峰、天风海涛亭、海天一览亭、白云峰、忘归岩、缒猫石、调象庵、凤池山、浴凤池、石鼓岩、观音掌、塔石、云卧庵、佛手岩、风动石、栖船岩、槨石、海音洞、佛头岩、腾云寮、青龙寮、梅花寮、白云洞、吼雷湫、印月潭、金刚石、云屏岩、三天门、吽佛岺、龙脊道、天梯、元真庵、说法台、龙舌岩、观瀑台、化龙桥、凡圣庵、通天洞、挹翠台、东山岩、卧潭桥、积翠庵、胡忠节墓、烈潭亭。

攀登屴崱峰

循寺后曲折向北行,约数百武,有池围以石,山岩诸水汇于此,盖即寺之蓄水池。凡寺内所用之自来水,悉于此引流,设管通之。过此,行约五里,至白云小顶峰,有石如鼓,径二丈,据云:鼓山即因此得名。再行约里许,地有窦泉涌出,称神泉,大旱祷雨辄降,而《请雨记》与《鼓山铭》则镌岩上。旁有忘归石、缒猫石,更上,石愈峭峻,约二里,至屴崱峰。峰为鼓山绝顶峰之别名,一名大顶峰,海拔二千九百英尺,约高十余里,状如覆釜。山顶常为云气所笼罩,必须天气晴明,登临其上,始可举目远眺。夜半登绝顶峰,可看日出,唯须逢极好天气,才能如愿。峰前有“海天一览亭”乃宋淳熙间僧元嗣建,初名水云,后朱熹据赵汝愚诗句,改为“天风海涛”,并书此四字刻石。不久以前,林秉周曾重修之。现亭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七月,为风所毁。此外,明代汪文盛在其附近亦题有“青天白日”四字。此峰从下望,虽颇尖税,但既登其上,则宽旷平地,周围有一里多。又闻其旁,从前有神泉喷于石壁中,可以愈病。清代遇有大旱,官方常祈雨于此。

凤池与海音

大顶峰北七八里,有“凤池山”(距寺十余里),三面皆山,南辟为门,中平衍百余亩。山上有池,广十亩,不纳他流,而大旱弗涸。回岸修竹千竿,花木幽雅,茅舍数椽,往来僧道多居于此。相传:唐末有樵者见五色雀群浴于此,故名浴凤池。附近更有两石,对结如髻,称“双髻石”,有石如掌,上刻“观音掌”三字,有石如塔,名“塔石”。有古庵曰“云卧庵”,现已废。庵的遗址,有佛手岩、风动石、栖船岩及槨石诸胜。又从凤池,右历数峰,可到海音洞,洞口可列四席,中深不可测。传有道人居此,时闻海涛之音,以为通于海,故名。洞前隆起如佛头,岩之左右有腾云寮、梅花寮。

白云洞中游

白云洞离寺十余里,系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僧悟宗所辟。如由黄坑而来者,沿途可见石壁嵯岈,中开如门者三,仅容侧身,如三天门。过吽佛岺,仰视危岩如削壁,俯视长涧若深渊,石径逼狭,几难容踵,即龙脊道。天梯自一天门历石磴七百二十级,至一坪,又百步,始至洞。洞势崄嶻峻峭,巨石棋布。有时洞中白云漫布,咫尺莫辨,须到山色开霁,始能四望俱澈,而福州市区灯火也近在眉睫。

岩壁划开深丈许,广逾五丈,倚岩为屋,石天如盖,长有十二丈。相传入洞深处,可至连江县,但从未有人尝试。洞前有水悬注,声如雷吼,名“吼雷湫”,有潭澄清,名“印月潭”。潭上有“金刚石”,潭前有“云屏岩”,岩石稍坦者为“说法台”(台旁为潭,即谶所谓三潭、九井之一)。又从金刚石上数百级,有龙舌岩、化龙桥。桥旁有观瀑台,瀑布如线,溅散入桥下。再下有凡圣庵,为里人曾尊彝募建。再下为积翠庵,附近一门通天洞、挹翠台、东山岩、卧潭桥诸胜。洞下有明忠臣胡忠节(梦泰)墓,与烈潭亭。亭在庵下的溪潭旁,据林尧所作该亭碑记云:“当民十九年四月廿三日,烈妇何春香,浙之明西里人,五岁为董知县养女,笄年归埔头乡陈姓。逾年,夫瘵而死,妇倾奁为殓。既为营葬,过此潭,爱其洁,不忍去。及夫将葬,遂投潭中殉焉。”现潭边尚有曾汀藩先生题“烈妇陈董氏殉节处”,一忠一节,前后辉映,尤为名山生色不少。同时,游程至此,可全部结束。

————《鼓山导游》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一月十七日

福州《中央日报》副刊

按:本文因记载游程较有系统,且系实地采访,故予转录。编者对原文有删节,题目亦编者所加。

丙公生平不详。

游鼓山记

1979年11月23日晨7时45分登车出发,先赴福州雕刻厂参观象牙、黄杨木以及寿山石的雕刻工艺品,在厂停留约一小时,九时登车到鼓山游览。

鼓山是福州的著名胜地,位于城东三十里地,志书述其形势及得名之由说: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假千金抢走我上一世的老公,我笑了
假千金抢走我上一世的老公,我笑了
真千金回归,却并未得到应有的宠爱,反倒是假千金处处占尽先机。前世,两桩婚事摆在眼前,一个是贫寒却才华横溢的男人,另一个是出身显赫的军官世家子弟。假千金眼疾手快,抢先选择了世家子弟,而将她推向了穷小子。
佚名
妻女死祭,渣总在陪白月光孩子庆生
妻女死祭,渣总在陪白月光孩子庆生
【重生+双洁+伪禁忌+追妻火葬场】和名义上的小叔宫沉一夜荒唐后,林知意承受了八年的折磨。当她抱着女儿的骨灰自杀时,宫沉却在为白月光的儿子举办盛大的生日宴会。再次睁眼,重活一世的她,决心让宫沉付出代价!
易小文
对弈江山
对弈江山
一场平行时空的三国江山权谋对弈,你是作壁上观?执白子?抑或执黑子?
染夕遥
惨死重生,捂不热的权臣我不要了
惨死重生,捂不热的权臣我不要了
为妾五年,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将她和孩子锁在枯院里,任下人对她折辱打骂,百般羞辱。她跪在冰冷的木门前,磕的头破血流,却没给自己的孩子跪出一条活路。他十里红妆迎娶白月光那日,她用火点燃自己,烧尽这一世情缘
十三朵
霍总高调官宣,哥哥们肠子都悔青了
霍总高调官宣,哥哥们肠子都悔青了
【先虐后爽+伪骨科+横刀夺爱】自从真千金被找回来,简柠就成了一个错误。只要她和沈安安对上,做坏事的永远都是自己,他们只一味的相信亲妹妹可怜又单纯善良。她是那个十恶不赦,屡教不改的恶毒姐姐。真千金撒谎说
纤指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