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系统之崛起

第119章 教育改革(3)(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19章 教育改革(3)

首先是关于学费的收取上,国办幼儿园的学费被国家控制在了国民能轻松承受的范围内,小学和初中则继续实行义务教育,免收任何学杂费,便是连课本的费用都不再收取,实现真正的全免费教育,同时,严禁学校以任何形式收取费用,一旦被发现或举报,连同当地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将全部要面临至少被免职的处罚。

同时,严禁教师以任何形式开办或参与各类基本课程的补习班,如今的许多老师,上课根本不好好教,全都要求学生参加课外自己组织或参与的补习班,同时还整出个自愿的原则,并不强制要求学生参加,可是自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补习班,试想哪个家长心里不会多想,说是不强迫,可是若真的不参加,不说课程跟不上,就是平时上课还能好的了。

因此,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和平常在班级里能好过点,自然大都情愿或不情愿地参加。

而此次改革则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严厉的规范和治理,只要是国家认定的,专职在学校教学的老师,严禁组织或参加任何课外的补习班。

如果一些老师想搞这样的补习班,没问题,条件是请主动辞去在学校的工作,专职地去搞你的补习班,还必须获得国家相应的资质认可,同时也严禁学校以任何形势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补习班。

当然一些水平较高的老师,特别是一些艺术类,比如美术、音乐等行业的老师,去做私人家教等,国家并不会去干预,但是只要在学校任职,就严禁以赚取额外收入为目的任何家教或培训形式,即使你是再有名的专家教授,即使你在京城大学、青华大学这样的国家着名的高等学府,都是两个字“不行”。

否则,一旦被发现或举报属实,将面临高额的罚款和终生被取消教师资格的处罚等等,这样的规定也许有些严格和不合理,但却从很大程度上制止了目前部分教师缺乏“师德”的现象,同时,国家采取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的措施,刺激和鼓励绝大多数老师安心下来踏踏实实地搞教育。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孩子减少了很多课业的负担,不然,许多孩子每天除了上课,就是上不完的兴趣班、补习班等等,实在是有些苦不堪言。

还有便是高等教育,即大学教育,同样实行免费教育制度,不再收取任何形式的学费、管理费等等,但是允许大学收取教材的成本费和相对合理的住宿费,这些费用的收取,每年国家审计部门都会进行严格的审计。

当然,日常生活和吃饭的费用还是由学生自己负责,但是国家或地方财政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这样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华夏的义务教育直接由九年改为了十五年,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大学六年,也直接从启蒙教育直接贯穿至大学教育,这笔教育经费,尤其是变化最大的大学免学费的改变,对国家而言,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按照每年平均一千五百万的初中毕业生计算,即使国家每年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一万元华夏币,按照六年大学时间计算,每年将需要九千亿华夏币的投入,这样严格算起来,这笔经费对如今的华夏来讲,特别是整顿了吏治,极大程度上杜绝了贪污腐败和奢靡浪费的现象后,其实并不是很多,加上许多地方财政的支持和投入,以及一些社会和企业的捐助,将会大幅度地降低。

尤其是几个星空系列的企业,联合组建了星空教育基金,星空教育基金一方面宣布每年将捐出一千亿美元专项用于国家教育事业,以及为一些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另一方面,将在全国各个省份投资打造至少一至两所星空科技大学和星空技术大学,一百所左右的星空小学和星空中学。

同时,这十五年的义务制教育,也被国家定为强制性的教育,即每一个在华夏出生的,拥有华夏公民资格的孩子,都享有接受华夏十五年义务教育的权力和责任。

不允许出现辍学、退学等行为,否则将直接追究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对一些家庭存在特殊情况的孩子,如家庭困难、父母死亡或离异、亲人病重等等情况,在经过核实和认定后,将由国家资助或社会企业、相关基金资助其完成学业。

当然,准备出国学习,接受外国教育的孩子则不再此列,但是期间若孩子一旦回国学习,年龄又不满二十一岁,属于华夏公民的,国家将会强制其参加相关的资格考试,按照其真实的学业水平,进入相应的学校进行学习。

总之,国家将采取各项有效的措施,切实保证每个华夏的孩子都能顺利地完成十五年的义务教育。

这些措施和决定的出台,真正看出了此次改革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也获得了绝大多数华夏国人的支持和拥护,其实在华夏人的根子里,孩子的教育历来都被无比的看重,不然也不会出现千百年来“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认知,而一时间华夏国民、社会力量也纷纷捐款支持,在经过了严格的吏治整顿后,国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也开始不断提升,因此再不会出现若以前一样对自己捐款的担忧,热情很是高涨。

……

当然,这十五年义务教育的变化,也必然引起了其他制度的变化。

第一个便是考试制度的变化,在华夏,考试制度改革了多年,但仍然逃不过天天被骂的命运,不仅仅是因为华夏考试的单板和唯一性,还有地域保护等等方面,可以说被诟病了多年,此次被全面进行了改革。

首先,小学和初中的变化并不是很大,保留的传统的期末考试制度,并与国际接轨,不再出现具体的分数,而被评定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等级,同时也不再有“留级”的现象出现,但是却按照孩子的住处、户口所在地、家长工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原则,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

学生初中毕业后的高考制度,则继续在考试的基础上,进行志愿填报,只是考试将进行全国统一考试,不再允许许多省份自主命题,当然教材也将实行全国统一的教材。

同时,各个学校的招生,也完全打破地域的限制,不再允许地域保护、名额限制等现象的出现,真正实现所有学校面向全国的统一招生,在全国范围内,按照考生申报志愿和招生数量的情况招募生源。

如某大学某专业计划招生五百人,很简单,在全国申报该学校该专业的考生中,按照考试分数直接录取前五百人,不再考虑这五百人的地域分别。

以此类推,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一直到第十志愿,总之,国家将利用各种手段,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大学学习。

当然,若是对录取学校或者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并继续参加第二年的高考,或者选择参加入大学后第一年和第二年重新选择学校或专业的统一考试。

但是在大学中六年,特别是后四年的考核却变得无比严格,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还是最后的论文答辩,都变的无比的严苛,成绩低于七十分,达不到丙等的水平,将都不会被认定为合格,也不准予毕业。

尤其是最后的毕业考核,科技类大学主要以论文答辩为主,为保证论文的质量,学生论文将首先提交至一台名为“文曲”的智能计算机,由计算机判断该论文与资料库中的论文相似程度,相似度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

合格的论文按照专业不同,在网络上随机交由全国院校专家库中的五名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同时在指定的地点,通过网络视频进行答辩,得到三名专家的认可才能被认定为合格。

以此类推,研究生、博士生的毕业条件变得更加的严格,分数和专家认可的数量也变得更高,更多。

技术类的大学,最终毕业考核则相对直观,就是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或故障处理或改装改造,甚至是发明创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而最终不能毕业的学生,将保留一年继续在学校学习的资格,若再不能毕业,则将会被强制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并每年都可申报参加毕业考核,直至获得毕业资格。

若不想进入社会,继续留在学校学习,此时便不再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学校将会收取一定的学费。

一个会说话的番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被囚七年身死后,病娇皇子跪求我爱他
被囚七年身死后,病娇皇子跪求我爱他
【强取豪夺+反派男主+双洁+双强+偏执】 楚陌是自幼流落在外的五皇子,当过乞丐、要过饭、被殴打凌辱,圈禁为奴,唯独叶扶苏是他唯一的救赎。 她为他赎身,给他上药,保护他,让他有一处安身之所。 殊不知,她是重生而来。 上一世,叶扶苏犯蠢,圈禁他为男宠,凌辱折磨整整三年,以至于他夺得王储后,招来全族灭门、沦为禁脔的下场。 这一世,只想与他一别两宽,不再有牵扯。 她一心打理侯府,操持家业,保护母亲与弟弟
青宝
毒医宠妃要逆天
毒医宠妃要逆天
为助他登上太子之位,她忍辱负重,嫁给自己最讨厌的人。更是不顾危险,身披战甲,戎装上阵。 她痴心十年,等到的却是他的背信弃义,杀害全家。 好在苍天有眼,让她重活一次,这一次她不仅要亲手送他入地狱,更要与那个错过的爱人,携手称霸这万里山河。
东篱
帝辛女娲九尾狐雷震子
帝辛女娲九尾狐雷震子
意外穿越成最后一代人皇,不甘心自己成为圣人的玩偶,让亿万万人族成为天庭诸神的傀儡…… 重生的帝辛踏,毅然决然的踏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封神之路! 怼女娲、叱太上、收龙族、定洪荒…… 为人族逆天改命,着手建立最强大商,让人族凌驾于诸神之上,让人道凌驾于天道之上! 郑重说明:名下还有两本完本玄幻,《九重至尊天》《九龙道祖》,搜书名或者点击作者名,皆可观看。
无情风
不搞权谋后,我坐看废物儿女作死
不搞权谋后,我坐看废物儿女作死
上辈子她坐上了太后位,为让儿子上位,下毒刺杀皇帝,勾结朝臣, 让怀孕的妃子小产,暗害小太子。 而她费劲心机想要扶上位的好大儿,却在事败之时,从背后捅了她一刀, 从小宠爱的好女儿,反而嫌她死的不够惨,冲上去多补了几刀,一脸癫狂,嫌她毁她婚事。 她死的痛苦,死相更难看,但不及心痛。 这辈子她不想再争了,只想摆烂躺平,当个悠闲太后。
佚名
福孕小娇妻嫁到,大佬宠上头了
福孕小娇妻嫁到,大佬宠上头了
她看着验孕棒上那两道杠,心里五味杂陈。犹豫再三,她还是决定找他聊聊未来咋办。回想那天,毕业聚餐上,她一时没hold住,多喝了几杯,结果一个月后,身体就给了她个大“惊喜”。 在咖啡厅里,那个西装革履、优雅得不得了的男人,一脸淡定地看着她。 原来一切都是他的蓄谋已久啊!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