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332章 士族老爷们的春天终于到了!(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332章 士族老爷们的春天终于到了!

方孝孺,字希直,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今浙江宁海)人。

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

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

方孝儒闻名于史的事,当属开辟‘诛十族’的故事。

此事是真,但也算以讹传讹。

朱棣靖难之役后,惜方孝儒之才,也曾起了收拢之心。

只是方孝儒宁死不从。

朱棣大怒之下,调陈瑛为都察院佥都御史,调查方孝儒及其同党。

这陈瑛是个正儿八经的酷吏,急于立功之下,瞅谁都像是逆党。

经过他调查之后,‘发现’方孝儒的逆党里不止有他的亲戚、朋友和学生。

还有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

陈瑛大喜,伸手一挥:抓,统统滴抓回来!

最后一数,竟然多达八百七十三人。

这按照国榷的说法,这个人数早就远超九族之外,蔓延到了十族。

所以不是朱棣要诛方孝儒的十族,而是方孝儒的亲戚、朋友、学生遍地都是,实在是太多了。

抓着抓着,杀着杀着,就变成了十族

后世记载,建文忠臣以‘齐黄方练’为首。

这方孝儒可是连个功名都没有,官职也不过是五品翰林学士,却能排到第三,可见其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文人为什么这么捧他?

这还要细数建文上台之后,他做出的几件‘丰功伟绩’。

第一,文人上台必撤军权。

在他的建议和引导下,裁撤陕西兴州、辽东营州、内蒙开平等各处北方卫所。

这样一搞,草原就松了口气。

要不是朱棣后来迁都北平、数征草原,明朝估计都等不到土木堡之变,就得出事。

第二,裁撤朱元璋在各府衙门设置的检校。

检校是什么?

检校就是老朱在文官中设置的特务机构,职责就是监督地方官员,和锦衣卫职能类似。

方孝儒把检校一撤,天下官员彻底欢腾,人人载歌载舞。

没了检校的掣肘,他们在地方那不一个个都跟土皇帝一样?

这也为明中后期,地主、士族开始大肆土地兼并,埋下了祸根。

再三,弄完了检校,他又把手伸到了科举上。

虽然没有一上来就明目张胆的废除科举,但他却提出了保举法——

凡朝廷五品官员以上及各县县令,皆可向朝廷推荐‘才子’当官。

他这就是直接开历史的倒车,和宋朝的荐举制有啥区别?

宋朝的冗官那么多,就是因为这荐举制。

这么一搞,士族彻底嗨皮。

大明经他这么一玩,寒门、百姓还想有出头之日?

做梦呢。

方孝儒这一举动,直接就断送了寒门、百姓的晋升之路。

至于第四,虽然对百姓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官员们却爱死他了——提升文官品级。

六部官员?

直接正一品!

布政使?

不要客气,正二品拿去拿去!

不止是给这些大臣们原地升官,还新增了许多职位。

什么左右侍中啦,佥都御史啦,只要能想到的,那就统统安排上。

至此,老朱辛辛苦苦搞了那么多年的文武平衡,算是彻底被他打破了。

武将至此走向下坡路,直至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武将再无地位。

给各位文官老爷们原地升官后,老方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还需继续努力。

身为文人中的领头羊,虽然官不高,但咱责任大啊!

手抽的鸡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脑透
脑透
关于脑透:AI纪元初年,人们还在关注人工智能如何融入生活和参与内卷的时候,更加致命的一幕正在悄然发生。A国、C国两强相争,A国率先研发出能读取人类大脑意识的AI模型——“脑透”(KnownToo,你所
吴为而至
改嫁摄政王,我复仇虐渣妹
改嫁摄政王,我复仇虐渣妹
她,本是侯府千金,一片赤诚,为太后挡刀,重伤濒死,只盼能为家族换取爵位,保家族荣光。可换来的,却是南下养病三年的孤苦生活。三年后,她满心欢喜归府,却发现一切都变了。表妹鸠占鹊巢,住进了她的院子,还抢走
佚名
从犬夜叉开始的乱穿诸天
从犬夜叉开始的乱穿诸天
关于从犬夜叉开始的乱穿诸天:(正太开局~搞笑起步~轻松剧情~沙雕有趣~都市高武~可爱度化~猫猫变身~沙盘推演~穿越万界~不无脑~不阴暗~三观正~友情~群象~亲情~商贸~灵异事件~圆梦)。转生后,凌天渊
像一条大海参的猫猫
重生后,我决定宠狼夫,养狼仔
重生后,我决定宠狼夫,养狼仔
我这一生只想好好生活,可没想到最尊敬的师父竟突然遭暗害惨死。可没想到呼风唤雨的狼王帝君就是凶手,他也是我当年下界时顺手救过一只狼崽子。误会解除后,原来是我深爱的初恋为了成仙,杀害了师父,还想要剔我神骨
佚名
穿越:我一人干翻反派大佬
穿越:我一人干翻反派大佬
他穿越到了异世界,机缘巧合之下,拜了一位老道士为师,一心学习长生之道。时光匆匆,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这一天,师父带回了一个活泼俏皮的小女孩,对他说:“从今日起,她便是你的师妹。”他还没来得及为有了师妹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