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019章 三兴大汉(大结局)
雒阳城,自从董昭等人完成新城的修建工作。得到刘睿的肯定后,立刻在城外修建九座高台,名为千秋台,用作刘睿登基之用。
其中主台高约九丈九尺九寸,其余八台则是围绕主台而建。而太史令也已经算出了黄道吉时,于十月初六举行登基大典。
得到刘睿准确的登基时间后,大汉十三州的主官将手头的工作都暂且放下,都开始携带礼品,从四面八方赶往雒阳。
各地的世家大族、富商、豪绅,虽然不能直接参与登基仪式。但他们也渴望沾沾喜气,于是纷纷来到雒阳。
此时的雒阳各大客栈、驿站、酒楼也已经是人满为患。还有许多百姓将自家的院子出租,想要趁着新皇登基之时,小赚一笔。
为了应对人口激增,赵云、太史慈、张郃、黄忠几人,更是分别带兵镇守四门,维护治安。
至于尚书台的各位官员,更是在这段时间忙的不可开交。戏忠作为尚书台主事,每日都在与荀攸、贾诩、毛玠等人商议登基事宜。
除了刘睿登基的各项准备工作,他们还要清算这些年各级官员立下的功劳。该如何封赏,封地、食邑又在哪里等等。
很快,时间很快就来到刘睿登基的这一天。
天色刚亮,就有早起的百姓,发现城中已经变了模样。数不清的士卒,就穿戴着崭新的铠甲,精神抖擞的在城中各个街道上戒严。
而从皇宫到千秋台的主干道上,更是披红挂绿,布满了装饰物。站岗的士卒,更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军中精锐,各个威猛雄壮,气势非凡。
辰时一到,随着礼乐响起,刘睿的车驾便开始向着城外驶去。接着是各级文武官员,纷纷跟在刘睿的车驾后面。
等到刘睿的车队抵达千秋台的时候,周围已经布满了前来观礼的官员和百姓,无数士卒穿插其中,将观礼的人群隔开。
见到刘睿的车驾到来,原本嘈杂的人群,也逐渐变得安静下来。每一个人的眼神,都随着刘睿的车驾而移动。
主祭台上遍插旌旗,已经准备好了三牲五畜、瓜果香烛等祭天之物。刘睿下了马车后,就在台下静候吉时。
在等候吉时的时候,刘睿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从前。从自己前往南阳起,到现在横扫天下各路诸侯,一统天下,已经过了近三十年。
在称霸天下的这条道路上,有无数人倒在了上面,其中有他的朋友,也有他的敌人。不管怎么说,刘睿都要谢过他们。
回想着刘表、袁术、刘备、袁绍、曹操等人的面容,刘睿心中唏嘘不已。如果没有这些对手,就不会成就今日的刘睿,也不会有这样一个鼎盛的大汉。
如今刘睿一统天下,并扫除了匈奴、西羌、南蛮、鲜卑等异族。辽东的高句丽,扶余、新罗等国被灭,变成了大汉新的疆土。
可以说刘睿如今的成就,已经不输以往先贤,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吉时已到,有请陛下登台!”
就在刘睿还在脑中回顾以往的时候,负责司礼的管宁高声唱道。
眼看时辰已到,刘睿收回思绪,抬头看着面前的高台,迈步而上。
到了台上,身着黑色龙袍,头戴十二旒冠冕的刘睿。先是祭拜上天,接着告慰祖庙先贤,拿出尚书台在就准备好的祭文念了起来。
因为刘睿乃是汉室正统,所以经过群臣的商议之后,还是延用大汉国号,改元开和。
等到刘睿铿锵有力的声音落下,宣告着大汉再次迎来了新生。接着刘睿左手持天子剑,右手高举传国玉玺,缓缓来到高台边缘,中气十足的喝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见到这一幕的所有的文武百官,以及围观的百姓纷纷跪倒在地,像膜拜神灵一般,对着刘睿跪拜。自此大汉再兴,四海升平。
“参见陛下!”
不少内心激动者更是感动的热泪盈眶,天下人期盼的和平,终于再次降临。
登基完毕后,刘睿又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来自各个州郡的士卒排成整齐的方队,接受了刘睿的检阅,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老兵方队。
这些老兵都是历经数次大战存活下来的精锐,只不过他们的身体都或多或少的有些伤残。刘睿之所以把他们放在第一方阵,就是要告诉天下人,大汉不会忘记任何一个功臣。
检验完军队后,刘睿又宣布免除今年税赋,大赦天下,百姓无不欢欣雀跃。等到登基大典结束后,百姓各自散去,而刘睿则是在皇宫内宴请文武百官。
等到百官各归各位后,刘睿看向一旁的贾诩。贾诩会意,从一旁的内侍手中接过了圣旨。
看到圣旨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不自觉的挺直了身板。他们追随刘睿多年,南征北战,浴血拼搏,终于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刻。
接着贾诩开始宣读圣旨,开头是诏封世子刘宁为太子,接着就是诏封蔡钰为皇后,以及后宫一众嫔妃。
诏封完了他们,接下来就是那些久随帝侍的文臣武将们。只不过这一次刘睿取消了三公,以尚书台主政事,新建的军机处掌军事。
其中荀攸为尚书令、封颍国公,贾诩为中书令、封威国公,戏忠为侍中、襄国公。董昭、毛玠分别为尚书左右仆射,永宁侯、永定侯。
荀彧为御史中丞、长宁侯,诸葛亮为尚书郎、琅琊侯,庞统为侍郎、永安侯,徐庶为中书郎、长留侯。
三余无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