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格沃茨的库洛魔法使

第214章 以德服人、以理服人(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14章 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你把他从家里带出来就是因为他太小了会被欺负,那么我让他变成正常的大小让他回去过巨人应该过的生活如何?”

海格陷入了犹豫,巨人的侵略性和暴力让他们哪怕是同类之间也经常厮杀,更不用说现在格洛普原本的族人已经投靠了食死徒。

“我选第二个选择。”

“好的,那么尽快吧,在开学之前让他搬走。”

亚当点点头,看向费伦泽:

“费伦泽教授,你能否带我们找到禁林中的马人群落?”

“……我应该可以做到,如果他们的行动规律在将我驱逐之后没有改变的话。”

费伦泽点了点头。

在前往寻找马人群落的路上,费伦泽看向亚当道:

“里德教授,容我冒昧一问,你给马人们准备了几个选择?”

“同样也是三个:服从、离开,或者死亡。”

……

“骄傲的马人也没有他们所说的那么硬气嘛。”

亚当摸了摸洗净之后恢复光亮的暗之杖,淡淡道:

“说服他们比之前说服八眼巨蛛还要顺利。”

眼睁睁看着亚当是如何用暗之杖“说服”马人群落的费伦泽思考了片刻,最终选择保持沉默。

相比起明智的阿拉戈克和已经见识过亚当实力的海格,马人的态度要暴躁得多也直接得多,因此亚当也是直接选择了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在亚当充沛的武德和精妙的物理下,马人群落成功被亚当打动,同意搬家到危险等级xxxx的区域里居住。

不过在那之前,他们请求亚当给他们两个月的时间做准备,比如养伤之类的,亚当大度的同意了。

回想起之前马人们叫嚣着禁林一直都是属于他们的,亚当就忍不住感到好笑。

如果马人真的一直居住在禁林,并且保有禁林的所有权,霍格沃茨的契约是不可能把禁林包括在内的。

亚当在成为校长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份古老的魔法契约中蕴含着类似自然意志的灵性维度力量。

也就是说,当初定下这份魔法契约的时候,校长的身份就是得到了霍格沃茨城堡、禁林以及黑湖等霍格沃茨所有区域的承认的。

所以马人要么是在四位创始人建立霍格沃茨之后搬来霍格沃茨住下的后来者,要么就是当年就被四位创始人打服却最终被放过的原住民。

如果是前者,那真是寄人篱下久了把这当成自己家了。

如果是后者,当初打输了现在还敢跳出来,是当我提不动魔杖了?

知不知道上一个被打服的原住民叫印第安人,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不管怎样,现在禁林算是基本处理好了,接下来只需要把各个分区好好完善一下就可以准备开学了。

齐——哦,对了,差点忘了!

亚当看向海格,挥手把海格这段记忆中对亚当的认知抹去。

他会记得他和新校长在今天做了什么,但新校长的具体信息他却无法再回忆起来。

这样才算齐活~

红叶黄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开局被挖至尊骨,无上帝族寻来
开局被挖至尊骨,无上帝族寻来
关于开局被挖至尊骨,无上帝族寻来:姜元穿越玄幻世界,发现自己天崩开局。他镇魔百年,拯救宗门于水火,自己因此修为尽失,不曾想宗门反手将他背刺。不仅夺其神子位,榨干他的气血,还要剜他重瞳,挖他至尊骨!眼看自己已无力回天时,不曾想远在帝族的亲人都疯狂了,纷纷寻来!顷刻间,局势逆转,宗门废物一跃成为帝族帝子。爷爷外公皆大帝,父亲是帝族之主,母亲是古皇之女,就连兄长和姐姐,都是冠绝时代的禁忌天骄,而他自己
诸君北面
家父吕奉先
家父吕奉先
吕逸穿越了,乱入东汉末年。开局中平元年的并州。这一年灵帝还健在,始终坚持祸乱朝政。这一年,黄巾之乱刚起,大贤良师张角病死。这一年,刘老板刚开始找合伙人,桃园结义如火如荼。何进还没进京,董卓还在西北开荒,丁原还没当上并州刺史,貂蝉还不满十岁...所以哪怕他是吕布的儿子,也还来得及。首先第一步,我不能死!
一世浮生若梦
草木缘
草木缘
万劫不灭, 水火不绝 , 万物复苏 , 缘起缘灭 世间之要有草木,便可来去自由不死不灭
朝良
我在王者峡谷里算命
我在王者峡谷里算命
关于我在王者峡谷里算命:你是否曾有过这样大胆的想象: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尽情遨游时,竟能与现实中的救命之恩不期而遇?那种在游戏里毫无保留被人洞悉的滋味,是不是光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还有更神奇的——仅仅一个游戏账号,被人瞧上一眼,就能据此为你推算命运。哪怕你没有自己的账号,别担心,家人的账号同样可以。而创造这些神奇的人,就是苏墨。想知道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吗?那就跟随苏墨的脚步,走进他的直播间,一
墨叨
带着空间穿越,本妃杀穿古代
带着空间穿越,本妃杀穿古代
我本现代医学博士,医毒超绝,却意外穿越到了一个古代王朝,还有了个空间。 而且上来就被表妹推进河里?姐不是小趴菜,不能忍!直接把表妹按河里洗澡! 让我嫁残疾太子?我嫁! 本小姐马上就治好他,还创商号,掏出空间里的各种东西,帮太子打江山。 众人:你就宠他吧。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