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第321章 咱们是来打仗的么?(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321章 咱们是来打仗的么?

“叔父,离梁山只剩二里地!”

呼延盛策马从队伍前头来到呼延灼身边,对他说道。

“情况怎么样?”

“探子来报,梁山有一支步军,打着常胜的旗号,已经在隘口驻扎了。”

“常胜?”

呼延灼一愣,随即大笑,“看来这是梁山主力啊,敢用这个旗号,这个主将应该不简单!”

“叔父,那咱们还打么?”

呼延盛问道。

“梁山跟咱们是盟友,切磋嘛,肯定可以切磋一下,但不用太过头,一会儿我先去和他们的主将聊聊看。”

呼延灼这一次就是过来做做样子的,而且慕容知府这一次也比较明智,既然是给蔡京做人情,那就不安排监军之类的了,所以呼延灼也不用担心别的问题。

很快,铁甲骑就来到了梁山隘口,呼延灼一眼就看到,隘口前方,一员大将,正带着兵马,守在那里!

而且隘口前,拒马,陷坑,都有。

“可以,这个布置很不错。”

哪怕是呼延灼这样子的沙场宿将,看到袁朗的布置,也是非常赞叹。

“全军止步。”

呼延灼示意全体止步,等到负责后队的呼延通也跟上来之后,呼延灼带着两个侄子,策马出阵。

“来者可是呼延总管?”

梁山这边,袁朗当然也注意到了黑压压一片过来的汝宁铁甲,好家伙,这压迫感真得厉害,难怪人都说,呼延家连环马一出,除非徐家钩镰枪,不然根本挡不住。

但因为这一世,徐宁早早就上山了,后面和军师们聊天时,也谈到过这个他的钩镰枪的事儿,所以梁山早早就已经让汤隆准备好了钩镰枪,现在自是不怕呼延灼的铁甲连环马,再加上后来和呼延家成了盟友,就更不怕了。

“正是,你是梁山哪位头领?”

呼延灼看着面前骑着卷毛大黄马的袁朗,也是忍不住点头。

这个家伙,不简单!

“在下赤面虎袁朗,梁山步军常胜军团统制。”

袁朗冲着呼延灼一抱拳。

“在下呼延灼,青州兵马总管。”

呼延灼同样回了一礼。

“袁头领,不知道现在,梁山和我们,是否要做过一场?”

“呼延总管,呼延家和梁山,那是盟友,我家哥哥说了,总管来,肯定是要好好招待,而且在总管来之前,军师们也给呼延老将军传信了,估计过段时间,总管会收到老将军的回信。”

袁朗也不怯场,大大方方地说。

“但是啊,我家哥哥去高唐州还没回来,所以呼延统制,我不能做主我们两家之间具体情况。但军师们说了,如果呼延统制想试试水,我袁朗肯定奉陪!”

“至于统制的连环马军,如果想要操练,也可以,我的常胜军团,可以作为陪练。”

“就只有你一支队伍?你难道忘了,登州军也要过来。”

呼延灼有些意外,虽然算半个一家人,但你们梁山就用一个团来挡两路兵马?这么托大么?

“登州那边,有别的兄弟负责,我的任务,就是把总管你们陪好了。”

袁朗笑着说:“呼延总管,那你们打算如何?”

“袁头领,我们这一路劳顿,可以的话,就让我手下的兄弟们先休整一下。”

呼延灼沉吟一下,然后对袁朗说道。

“没问题,不过总管,今日暂时不能让总管进关隘,请总管谅解,但是总管的兄弟们可以在这一块地方休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酒食,可以给总管的兄弟们先用。”

袁朗笑着说。

“那就多谢了。”

呼延灼点了点头,作为盟友,梁山确实很不错,居然还自己准备了酒食。

寒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百炼飞升录秦凤鸣祁嘉城
百炼飞升录秦凤鸣祁嘉城
秦凤鸣,本是一名山村普通少年,误食无名朱果,踏入修真路,以炼器起家,凭借制符天赋,只身闯荡荆棘密布的修仙界,本一切都顺利非常,但却是有一难料之事发生在了他身上……本书自开更之日起,从未断更,请放心阅读
虚眞
徒儿已无敌,带着六封婚书下山吧!
徒儿已无敌,带着六封婚书下山吧!
叶天明本绝世高手,华夏天门传人,资产万亿,手下无数!这一天,他带着师傅给他签订的几封婚约下山!只为兑现当年诺言,护未婚妻周全!然而,刚到家,几封退婚书接踵而来摔在叶天明脸上!“你个废物,也配与我白家订
苍山风月
重生后,我遇到了天命娇夫
重生后,我遇到了天命娇夫
上一世,她的人生如坠深渊。在儿子婚宴上,她被丈夫拒之门外,这才惊觉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竟是丈夫与青梅苟且所生。更过分的是,他们联手将她逼至绝境,举报得她家破人亡,就连年幼的弟弟,也被卖给了人贩子。
佚名
九渊剑主
九渊剑主
修炼之路,夺天地之精华,掌日月之光辉。林宇本是肉体凡胎,却意外得无上传承,获逆天资质,掌不世剑诀。一人一剑,镇压整个世代,终成一代剑主,剑号:九渊。绝世魔头:当世第一?我不配!正道魁首:论虚伪,我只能
从峻
穿到荒年,这个后娘有点强
穿到荒年,这个后娘有点强
《穿到荒年,这个后娘有点强》人在荒年不要怕,拖家带口把荒逃,你种田来我浇菜,发家致富人人爱,公主婆婆将军夫,状元儿子娇娇女。2w0-179328
唐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