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621章 无法理解的战争逻辑
那木罕淡淡地说道:“我不会反抗,你先把他们俩放开,我的事情与他们无关。”
阿难答呵呵一笑,说道:“要不你让我打一巴掌,我就放掉一个人?”
那木罕目光如刺,狠狠地戳向阿难答。
阿难答不由地侧头避开,想恼羞成怒,终究攒不起勇气。只能在心里狠狠安慰自己:算了,我敬他是叔,先把这巴掌记下再说,总有讨回的时候……
随即强颜冷笑道:“他们跟你的事情有没有关系,可不是任由你说了算。没手下的帮忙,你一个人也做不出勾结叛贼之事!”
这蠢货想用这种方式来杀鸡儆猴?
可是不得不说,这手法似乎很有效。利用这机会,将最支持自己的三个千夫长一股脑儿全逮走,底下人就算想要反抗,也没了领头羊。阿难答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这支军队。
这是有高人在给阿难答支招?
而且,帐中其他的千夫长,必然已经有人暗中投靠阿难答。会是谁?
那木罕默默地叹口气,任由怯薛兵将自己捆好。
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啊……阿难答心里悬着的巨石终于落下。
来此之前,他已经打听清楚。这支军队的核心自然便是那木罕的两千护卫,只要搞定这两支队伍,其余的都不会有问题。
王爷的护卫队,便如皇帝的怯薛军,其出身都是贵族子弟。这种将士最怕的便是被扣上谋反的罪名,因为必然祸及家人,乃至部族。
而十个怯薛兵,却足以掐住他们的命门。
除非把他们逼急了,否则绝对没人敢当场反抗。
阿难答得意洋洋地抖着叉开的双腿,将手中帅印往案上一盖,睥睨道:“传我号令!”
七个千夫长不由地肃然而立。
“令,所有派出的部队,必须在半个月之内赶回驻地,否则军法从事!”
这……来得及吗?
得派人出去寻找这些散落的部队,还得给他们回来的时间。而且,有一支部队已经突入高丽境内,都得让他们半个月回来?
未等质疑,阿难答又铿锵有力地令道:“每个回到营地的军士,必须最少上缴一石粮食!”
一石粮一百斤,意思是每个人都得背一百斤的粮食,从辽西辽东乃至高丽各地,跋山涉水地赶回这里?
怎么可能!
低低的质疑声,在阿难答冷冷的注视之中随即消散。
若做不到,受罚的也是那些汉军,与自己有何关系?
至于这些汉军如何去抢去偷,以满足定额,更不需要自己这些人去担忧。
阿难答心下却更是得意。
上次领兵剿匪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粮。只要给自己权力,想要解决粮食的问题,其实真的不难。
六万人,便能带回六万石粮食,省着点吃足以支持整支军队两个月的行军与作战时间!
有两个月的时间,我连大都都能给他灭了……不不,不能这么想,太危险了!阿难答额头莫名地沁出点点冷汗。
他赶紧将这可怕的念头赶出脑海,随手指向一个千夫长,继续下令道:“派出一支百人队,将北平王与三个千夫长押往大都,交由皇帝亲自审问。你们若有冤屈,大汗皇帝自然会给你们一个申诉的机会。”
三个千夫长明显地松了口气,凭着他们为朝廷多年的出生入死,他们不相信自己与北平王会蒙受不白之冤。
只有那木罕看着自己的三个手下,幽幽地长叹一口气。
日月岛军已经在觉远岛已给自己备下船只,也许他们早就预料到了有人会出手对付自己?
自己想逃,倒是不难。就算要求三个手下,或是三千个手下与自己一起离开,都不算难事。
可是一旦走出这一步,那就是造反的下场。
包括自己在大都的王府与家人、自己所有的财产,必将被查抄一空。这样的代价自己根本就承受不起,更何况是这些手下!
也许是担心那木罕留在军营之中,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威,不过半个时辰之后,阿难答便派出一支百人队,由一个怯薛兵率领,押着那木罕四个向大都疾驰而去。
领队的怯薛兵倒也没有过于为难这四个人,只是将他们捆在身后,安于马上。
对于蒙古人来说,不用手骑马,本就是最基本的操作。
当夜,这支队伍驻营于蓟州城外。
给了半个时辰吃饭与放风的时间之后,那木罕与三个千夫长被重新捆上双手,安置于同一座营帐之内。
看着安安静静的北平王,三个倍觉屈辱的千夫长,也只能默默忍受。
“王爷,咱们就这样离开,那支军队,会不会出问题?”吐尔温忍不住问道。
那木罕默默地摇摇头,便有护卫千夫长替他回答道:“出问题是肯定的,可是关咱们何事?”
“怎么可能不关咱们的事,我的部下可都是我部族中的子弟,出了什么事我怎么回去交代?”
“呵呵,放心吧。安西王挫得很,他不可能有胆子深入东北平定哈丹的叛乱,更不能带兵造反。最多也就是从部队嘴里抠些粮食下来偷偷地藏起来,又能怎样?”
“他会不会把部队拉去打太行山的盗匪?早知道,还不如咱们去打呢!”
“你以为那些盗匪那么好打?”
“再难打,咱六七万人,堆也堆死他们了!”
“正是因为咱们人多,才更加难打!”
“你在胡说些什么啊……”
“安西王虽然又蠢又笨,但也是经历过许多战事的老将。他此次出兵太行山,之所以这么狼狈,并不是因为他不擅长打仗,而是他不擅长管理后勤军需。”
“是啊……”那木罕终于开口道:“朝廷无论哪次征战,领兵的将帅必须得是蒙古人,但是负责后勤粮草的,从来都是汉人。”
三个千夫长面面相觑,好像确实如此……
“单靠蒙古人的勇猛,可赢不下这许多场的战争。”那木罕长叹一口气说道:“咱们真要去打太行山,没有妥当的粮草供应,下场只会跟安西王一样,甚至更惨……”
人越多,死得越快?
吐尔温觉得自己实在无法理解这样的战争逻辑,蒙古人打仗,哪里会去琢磨粮草的问题?
老大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