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742章 造就
国人向来有傻呵呵追时髦随风走的毛病,如果寻求历史,绝对够倒到清朝的。
京城人也不例外,想的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区,什么都得赶在最前头,只要时兴就不能错过去。
就这样,大家就一起追了一拨又一拨的流行风,追了这个又追那个,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成了“土老帽儿”。
穿衣、吃饭、居住、出行、甚至健康娱乐,方方面面没有不追的。
当然,这里边多数人都是不过脑子的瞎跟着,几乎全是盲目地学,费劲赶时髦儿的主儿。
甚至还有人不惜做一些“老黄瓜刷绿漆”的事儿,弄出来乐儿可是忒多了。
比方说吧,一个老爷们儿没事再马路边溜达,忽然间前面排了一长串儿人,于是这位什么都不问,排着。
挨到头才发现,原来是排队上厕所的,他还排了女的那个队,怪不得一堆人回头看他呢。
而究其原因,其实这种现象不外乎是长期封建社会形成的盲从心理在作怪。
俗话说得好,“过河随大流,淹死也不屈。”
我们的老百姓心理没准主意的时候,就习惯逮谁跟谁走
何况经历过“大跃进”和“特殊的十年”,大家做事的方式也变得更加极端化了。
习惯了非白既黑,非此即彼。
干什么都讲究一步到位,不能有丝毫犹豫,必须立场鲜明,根本不存在过渡。
而且价值观里“少数服从多数”,和“法不责众”的意识占据绝对上风。
那么只要有人群在,就一准儿能形成氛围,而一有氛围,就能掀起铺天盖地的声势。
所以广告对我们的老百姓就特别管用,我们老百姓也就特容易被忽悠。
真要想改变这种常年固守而形成的心理缺陷,实在是任重道远。
不过什么事儿也得两说着,这种现象倒也能折射出我们的老百姓,无论在生活和精神多么苦难的环境里,始终拥有追求新鲜事物和美好生活的热情。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热情,不断地创造流行并使之商业化,人类才可能使其思维更加活跃。
或许正是因为我们的老百姓永远有这样的信心,并坚持参与各种各样的变革,且积极地与时俱进,才是我们国家富强的真正内动力。
说到这一点,能看得见的最有力证明,就是随着改革开放,1982年的流行频率和流行种类增多了。
而且和过去还有了很大的区别,就是这一年,几乎每种流行都跟商业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反倒是像过去打鸡血、喝红茶菌、刷墙围子、酒杯做台灯、胶片做灯罩、玻璃丝编制、糖纸串门帘,这样无需什么花费,重在参与的流行,很少见到了。
简短结说一句话,那就是眼下的时髦啊,都开始变得和钱有关了。
比如说服装吧,进入了五月份,京城也开始像沪海一样,逐渐流行起百褶裙和无袖的连衣裙来。
今年的裙子特点是上衣因表现形体美而变得紧身了。
而且都是服装厂的成衣,没人再自己做了。
从服装的材料上看呢,人们也一年比一年更加挑剔。
两年前流行的“的确良”面料现在彻底歇菜,已经完全没人穿了。
不过作为服装夜市来讲,这次商机并没有及时抓住,这些裙子都是大商场在热销。
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洪衍武作为掌舵人没及时反应过来。
二是因为花城根本是港式服装的天下,这样的裙子就没有流行起来。
好在他们这伙儿人也不亏,因为洪衍武初次去“花城”就曾有吩咐,让“大宝”和“力本儿”等天气一热,千万别忘了从“十三行”大量购进折叠花伞。
这俩小子都记着这事儿呢,一点不敢怠慢,老早就开始谈货源。
于是一过“五一”,数以万计的,好几个集装箱的货先后运到了京城。
此举竟然无心插柳,成功地在京城掀起了一场“花伞热”。
雨伞也能流行成风?
说起这事儿,恐怕许多人都不信。
可要知道这是什么年头!
这个时候的北方,国人还大多用着黑色布面的大雨伞。
顶多也就还有个绿或蓝,全都统一长长的伞杆儿。
当拐棍儿是合适了,可要不是天气预报说有雨,谁出门也不爱带它。
反过来,折叠花伞就不一样了,那是从香港、台湾传进来的新东西,只有沿海地区花城、福州和沪海有几家工厂可以生产。
别看这种伞此时的样式还只是两折,但伞把一抽就短了一半,已经够装进包里的尺寸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那些难看的伞布,变成了绚烂多彩的花伞面。
得,这一下好了。
不管下雨不下雨,只要出门,姑娘们就乐意从包里拿出伞举着,美其名曰“挡太阳”。
于是不但街上有了撑着花伞的大姑娘们,摇来摆去的一景儿。
这伞也就从此有了个别名,叫“遮阳伞”。
另外除了东西好,伞的价钱也不贵啊。
镶黄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