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48章 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先前湖广总督瑞澂为了省事,把新军的武器弹药统一锁放到楚望台军械库。”
“但不想这个看似英明的决定,反倒在客观上让起义部队不约而同的聚拢在了一起。”
湖广总督瑞澂:连守卫军械库的士兵都支持革命,也怪不得武昌起义能够成功。
他虽然知道清政府的灭亡已成定局,但看到革命党人有这么多人支持,他明白自己负隅顽抗是没用的。
就在他准备有所行动之际,手下匆匆忙忙闯进来,禀报武昌起义已经爆发了。
他脸色平淡,无喜无悲,仿佛早已经预料到武昌起义会提前爆发。
湖广总督瑞澂:你去告诉蒋翊武,就说我投降了。
手下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就回过神来,脸色微喜的冲出去找革命党人了。
“不过虽然这时候参与起义的人很多,但其中却没有高级军官,中层军官也没有。”
“大家相互望去,看到一个叫吴兆麟的连长,于是吴兆麟便被众人推举为临时总指挥。”
“吴兆麟火速上任后,并做出如下部署。”
“指挥部设在军械库南端,以两个排守卫军械库和指挥部。”
“以一个队夺占中和门迎接城南炮队入城,派数人向通湘门、中和门一带侦查敌情。”
“并切断敌人的电话线,派人分头递信,催促武昌城北还没有起事的各营响应,另留一支预备队在军械库北端集结待命。”
“驻守城北的第21混成协辎重队、工程队和炮营收到消息后,本打算就近从武胜门入城。”
“但众人没有弹药,连守卫城门的消防队都打不过。”
“只好绕了一大圈,由通湘门和中和门入城。”
“该来的都来了,起义军随即兵分三路进攻湖广总督衙门和第八镇司令部。”
“进攻期间,第八镇统制张彪指挥清军顽强抵抗,以致攻打总督府变成了一场血战。”
“为了减少伤亡,起义军在总督衙门附近放火。”
“引导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火光处放炮攻击,顿时击垮了清军的抵抗意志。”
“湖广总督见势不妙,令人打破都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
“张彪听说湖广总督跑了,无心恋战,也带着人马退出武昌。”
“如果湖广总督和张彪不跑,战斗估计还得打上一两天。”
“但两人仓促逃走后,被甩在城里的清军士兵群龙无首,斗志全无,只好投降了革命党。”
“1911年10月11日上午,武昌城头飘扬起一面铁血十八星大旗,宣布武昌起义胜利。”
“第二天,起义军乘胜追击,渡过长江,接连光复汉阳和汉口。”
“至此,武汉三镇光复。”
张彪:总督大人都投降了,那我也投降吧!
听到手下禀报从总督衙门传出的消息,他深深叹了口气,随机也心安理得的投降了。
在得知清朝灭亡已成定局时,他就在思索今后的退路。
毕竟清王朝灭亡后,他也要为自己做打算,想着如何在动荡中保留自己的权势。
从主播口中得知武昌起义成功之际,他就已经有了想要投降的想法。
现在得知总督大人都投降了,那他自然也没有什么好抵抗的。
想到此处,他随即派人去通知蒋翊武,他要代表第八镇投降革命党。
“但还是那个老问题,当起义军掌控局面后。”
“大家左看看,右看看,事先制定起义计划的领导人,现在一个都不在武昌。”
“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在先前的大搜捕中逃脱,这会谁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孙武先前因被弹药炸伤,这会还在医院治疗,刘公此时也不知道在哪里。”
“参加起义的人中,最大的官依旧是连长吴兆麟。”
“这种分量明显压不住场,也无法激发武汉市民支持革命。”
“所以起义军接下来只好另找大人物出任都督组建湖北军政府,一开始大家决定推举湖北谘议局议长汤化龙。”
“汤化龙是湖北立宪派领袖,在当地颇有些声望。”
“如果汤化龙能够同意当然很好,但汤化龙担心万一朝廷反扑,自己会被诛九族,便婉言谢绝。”
“见汤化龙不干,起义军又找到第21混成协协统黎元洪。”
“按照流传的说法,黎元洪是被起义军从床下拖出来,强行推上都督之位的。”
“不过,最近也有人考证过黎元洪床下都督的说法源自民国初年的戏说。”
“起义发生时,黎元洪确实惶恐过、抵触过,也亲手杀死过一名革命党士兵。”
“在恐慌情绪的影响下,黎元洪躲到了参谋刘文吉的家中。”
“但当起义军总指挥部派人来请他后,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出任了都督。”
“事实证明,推举黎元洪做都督是相当正确的决定。”
“毕竟是旅长级别,全国也没有几个。”
“据历史记载,当第一份《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张贴于武昌街头时。”
“到处挤满了围观群众,不识字的人请识字的人念给他们听。”
“武昌街头巷尾可谓是万头攒动,群情激奋。”
“受此影响,一些隐匿逃窜的军官纷纷出来表示愿意归附军政府。”
酷酷的橙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