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青云路无限艰辛
翰林院诸人见他平安归来, 忙过来给他道贺。
大伙儿纷纷打趣, “赵学士, 趁着还没走, 赶紧多看看翰林院的书, 等明儿你高升了, 我们这里的书可不是你想看就能看的了。”
赵世简哈哈大笑, “我倒是舍不得这里呢, 诸位大人待我好, 教我读书修史, 我到翰林院来学的东西比我前十几年都学的多。怪道人家都说,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跟着好师傅, 才能学真本事呀?不过, 以后何去何从,都是听朝廷安排,小子哪里敢置喙。”
有人问他,“赵学士, 是笔杆子重还是枪杆子重啊?”这一听就是找事的。赵世简本是两榜进士, 却要去上战场一刀一枪地杀敌,有些人看不惯。在这些人心里, 觉得垂拱而治才是君子所求, 他一个文人,又不是丘八,作甚干这样有辱斯文的粗鲁事,实在是给翰林学士丢脸。
赵世简忙收敛了笑容, “我不敢说笔杆子和枪杆子哪个更重,只是,圣上治国,自然是文武兼治。圣上一句话,让我拿笔杆子我就拿笔杆子,让我拿枪杆子我就拿枪杆子。我只听圣上的,不知您可有别的高见?”
那人听他抬出圣上,不好再接话,讪讪地回道,“赵学士文武兼修,我等比不得。”
有人又凑趣,“今儿晚上,咱们不若借着赵学士的由头,一起去聚一聚,给赵学士接风如何?”
大伙儿都纷纷说好,赵世简一一谢过大家。
说笑过后,大部分人都走了,只剩下杨镇和夏学士。
杨镇拍拍赵世简的肩膀,“简兄弟聪慧,不必与那等蠢人计较。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你如今文武兼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总比一味留在翰林院读书强。这里何年何月能出头呢,你去从武,有进士身份加持,文人不如你勇武,武将不如你博学,这是一条好路子。”
说罢,他也走了。
夏学士等众人都走了,笑道,“贤弟,明儿我请贤弟吃酒如何?给贤弟接风洗尘。”
赵世简忙道,“兄长不若去我家里,总比外面干净些。”
夏学士笑了,“我给兄弟接风,去兄弟家吃饭,那不又成了兄弟请我喝酒了,说出去,旁人又要说我夏南风抠门了。”
赵世简哈哈大笑,“兄长想到哪里去了,咱们兄弟之间,计较那些作甚。兄长带两瓶好酒,我让家里人准备几个小菜,咱们不醉不归。去外头喝酒,要是被御史知道了,我一连两天在外头喝大酒,要参我荒废正业了。”
夏学士也不矫情,点头道,“那我明儿夜里就去兄弟家。”
当天夜里,翰林院一干同僚凑份子在朝阳街包了个隔间,大伙儿请赵世简一起吃了顿酒,算是给他接风洗尘。
第二日,赵世简才刚到翰林院,他的任命书又来了。
兹有翰林学士赵世简,在征北之役中杀敌有功,封五品游击将军,任御林右军丁字营郎将,即日到任。
赵世简谢过吏部送文书的官员,立刻打包去了御林军。
御林军正一品统帅一名,正二品副统帅两名,正四品翊府中郎将两名,正五品左右郎将四名。每名副统帅掌管一万五千御林军,名下两名翊府中郎将和左右郎将各两名。每名郎将下面有六品长史一名,六品司阶一名,其余参军、中侯、司戈等十几名。
赵世简任右军副统帅翊府中郎将下右郎将,管辖丁字营三千多名御林军,直接对翊府中郎将刘大人和右军副统帅张大人负责。这个五品看似不高,却手握实权。
翰林院一干学士们羡慕不已,但羡慕归羡慕,人家赵学士一来立过两次军功,二来是贤妃亲妹夫,四皇子的亲姨夫,你嫉妒也嫉妒不来。得,还是好好送行吧。
一帮人一起动手,很快把赵世简的东西收拾的妥妥帖帖。
赵世简提着包袱,谢过大家,直奔御林军。还没出翰林院几步路,遇到了赵书良。
赵书良原来是御林军正七品录事参军事,如今听说自家儿子也要来御林军,顿时高兴不已。他跟上官长史大人请过假,自己来接了儿子过去。
御林军主要职责是守卫京城安全,故而其衙门离宫廷不远。赵书良带着儿子去了中郎将刘大人那里,刘大人正四品,是御林右军两名翊府中郎将之一,赵书良是御林左军的小小参事,故而他不认识。但他旗下要新来一位年轻的右郎将,这他是知道的。
赵书良把儿子送到右军衙门口,自己回去了。赵世简自己找刘大人报道,刘大人点点头,并未多说,直接让他去自己的衙门。
赵世简虽是五品,但有自己的一套班底。前一位右郎将是景平帝亲信,如今留在了西北军中。御林军是景平帝的亲卫,凡五品及以上任命,必须经过帝王亲自过问。
赵世简是被景平帝安插近来的,御林军里皆是帝党,对景平帝把自家妃子的妹夫插进来,不置可否,且看他后面表现如何。
各位属官早就在等候,赵世简浦一进屋子,众人忙迎接过来,“见过赵大人。”
赵世简打眼一看,十几个人,个个都比自己年纪大,想来办差都经验老道,自己初来乍到,少不得还要倚重他们。
属官们行过礼后
,赵世简忙赶紧扶起大家,“诸位大人不必多礼,我初来乍到,还需要诸位大人多帮衬。”
众人都点头,顾长史是个文人,笑眯眯道,“下官姓顾,是六品长史。赵大人杀敌有功,居其位名正言顺,我等以后还要跟着赵大人建功立业,保卫皇城。”
赵世简忙谦虚道,“侥幸得以平安归来,请顾长史多指教。”
右郎将有两名亲兵,顾长史随意点了两名机灵的,供他差遣,若有不趁手的,请他自行调换。
赵世简一天的功夫,把旗下的各卫队都巡视了一遍。御林右丁字营共三千多人,分十个卫,设卫长一名、副卫长两名,每个卫有十个队,各设大队长一名和三个小队长。
所有卫队的卫长队长,他都见了个遍,头一天,只是打个照面,具体如何,他还要多下功夫。
当天夜里,赵世简先回了家。李姝备了一桌酒席,赵世简与夏学士边吃边谈。
夏学士笑问,“贤弟今儿过去,感觉如何?”
赵世简苦笑道,“不瞒兄长,我心里直打鼓呢。”
喝了一口酒,他又说道,“我预备长住御林右军丁字营,直到彻底摸清情况,掌控丁字营。”
夏学士还没走,赵书良赶来了。
赵书良做梦也没想到儿子能到御林军任右郎将,一下子掌管几千人马,他心里又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是儿子年级轻轻身居要职,担心的儿子如此年轻,除了两次上战场,从未在军中任过职位,忽然一下子挑这么重的担子,他如何受得住?
赵书良当日一整天都无心差事,夜里还没等吃饭就跑过来了。与夏学士打过招呼后,赵书良随意坐下了。
李姝忙又添了两样菜,给赵书良做了些他爱吃的饭食。赵书良不在意吃食,打发李姝去带庆哥儿,然后与赵世简仔细说了御林军里的情况。
三万御林军,里面很多贵族子弟,也有寒门子弟,许多将领之间亲连着亲,赵书良到里面好几年了,也才摸清了他们左军的情况,对于右军,他知之甚少。
但左右两军规模和官职设置都是一样的,各项职责和规矩也大差不差。
夏学士听赵书良说过后,笑道,“自来父子不同衙门,贤弟去了御林军,职位不低,想来叔父很快要调离御林军了。”
赵世简倒有些不好意思,“为了我,又要让阿爹奔波了。”
赵书良笑道,“嗨,贤侄不知道,我不过是个小小的七品参军,又不直接掌管军队,老二这才是要职。别说让我调离御林军,就是让我回家养老,我也不说句二话。”
夏学士哈哈笑了,“自古父母心,皆如叔父这般呐。”
听说赵世简到御林军当差,李姝知道他以后必定是早出晚归,说不得还要时常值夜。当天夜里,李姝把赵世简的衣裳准备了几套,又让墨染去鞋匠铺子里给他定了两双上好的靴子。
当天夜里,李姝把儿子哄睡后,与赵世简说悄悄话,“官人,此去御林军,是不是很不容易。”
赵世简摸摸她的头发,“肯定是不容易的,我没有在御林军待过,对里面一窍不通。若不是阿爹刚才跟我说了这许多,我更是两眼一抹黑。娘子别怕,我万事先照着规矩来,等摸熟了,就好办了。御林军要紧的是忠心,这总比上战场简单一些。只是,往后我可能经常不能回来了。娘子在家里好好带着庆哥儿,我闲了就会回来。好在我如今身上还有个五品游击将军封号,一下子领了两份俸禄,娘子又可以大方地用银钱啦。”
李姝笑了,“官人能干,我们母子也跟着沾光。官人放心,我会在家里好好带着庆哥儿的。得闲了我就带着他回柿子树巷,看看阿爹。”
赵世简想着自己后头很长一段时间可能回不来了,一边和她说话,一边伸手摸索着解了她的衣裳,夫妻二人说着说着就交织到了一起。
第二天早上,赵世简亲了亲儿子,摸了摸自家娘子的头发,带着墨染一起去了丁字营。
墨染把赵世简送到丁字营之后,自己回来了。御林军里不允许任何官兵带家人进去,有品级的武将,身边皆有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