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

第三百一十七章 魏延头生反骨?将谋长安!(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三百一十七章 魏延头生反骨?将谋长安!

酒宴之上。

觥筹交错。

孟达面带谀笑之色,屡屡向刘禅敬酒。

“殿下平定汝南,名声,便是东三郡亦是得闻,如此功绩,着实是让末将佩服。”

刘禅不置可否,只是说道:“都是将士用命。”

孟达继续奉承道:“只要有殿下在,那伪魏不过是土鸡瓦狗耳,轻易间便可以击败。”

见孟达有越吹越狠的架势,刘禅喝了一口酒,眼神瞥向他,问道:“将军之后准备如何治理房陵郡?”

治理?

孟达面色一囧,说道:“要末将打仗还行,治理地方的话,便不是在下擅长的了,以在下看来,无非是多屯田,让治下的百姓不至于饿肚子。”

刘禅摇了摇头,说道:“自筑阳入房陵,一路上来,道路曲折险阻,不少地方坑坑洼洼,难通车马,将军的第一要务,是要将道路修缮好。”

要想富,先修路。

这路不修好,还想发展房陵郡?

那不是痴人说梦?

再者说,作为转运兵员、粮草,连通汉中与南阳的通道。

这路要是不好,岂非会在关键时刻贻误战机?

修路?

孟达面露苦色,只得说道:“房陵郡内方才十万人而已,供养军队近万人,便已经是尽力了,殿下若是罚他们修路徭役,我怕上山为匪者便就更多了,那东三郡的匪患,便更加难以根除了。”

孟达此话一出,关平撕扯着金黄的羊腿,吃得满嘴流油,此刻却是说道:“孟达将军无需忧虑,那剻均麾下山匪,已经被殿下冲杀一通了,成不了什么气候。”

殿下冲杀一通了?

孟达愣住了。

“那剻均来无影去无踪,就像是泥鳅一般,滑腻腻的,根本抓不到手,殿下居然能将其重创?”

刘禅轻轻一笑,说道:“对于不同的情况,便要应用不同的方法,我以商队辎重为诱饵,那剻均其军在山中缺乏补给,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好机会,更不用说,我假扮商贾的事情,早通过校事府的密探,告知剻均了,有我这个诱饵在,便是剻均明知有埋伏,还是不甘心,要前来碰碰运气。”

“原来如此。”

听完之后,孟达只得是感叹一声。

“殿下以身为饵,如此胆魄,实在是叫末将佩服。”

这家伙,当真是逮着机会就要拍刘禅的马屁。

“以殿下之见,我要发动郡中百姓修缮道路?以多少人为好?”

刘禅沉思片刻,说道:“山路崎岖,若是想要修缮好道路,必是要死不少人的。”

便是在后世,在青藏高原修铁路的时候,穿越山川大河无数,克服了没有设备,冻土层,以及高原反应等种种难关,牺牲了将近3000名铁道兵战士。

这个时代的条件更差,且又在崇山峻岭之中,这难度只会大,不会小。

死伤,亦是少不了的。

“最好便是让罪犯、降卒来修。”

虽说这房陵郡是流放罪犯的地方,然而这罪犯的数量也不够修路啊!

“罪犯拢共数百人,降卒,那更是一个都没有。”

若是放在去年,还有降卒,现在那真是一个降卒都没有了。

“将军何不捕捉山匪来修缮道路?”费祎突然在一边说道。

东三郡匪患无数,剻均只是最大的一股,其余小股山匪,那更是不计其数。

“如此的话,末将明白了。”

孟达看向刘禅,心中依稀有了那么一个念头:

这是殿下对我的考验!

既要修路,又要让房陵郡不生乱,还要平定房陵郡的匪患!

雨落未敢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空间狂炫肉
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空间狂炫肉
【种田+空间+爽文+逆袭+日常】赵无为意外穿越到了大道朝一个贫困的村子里,家徒四壁是全村最穷的人家。在赵无为接受了穿越的事实之后,下定决心带领全家填饱肚子。意外获得储物空间,储物空间不仅仅有储物的功能
一曲重楼
吞天骨
吞天骨
少年方凌,惨遭背叛,血脉被夺,丹田被毁,沦为废人。却意外融合吞噬魔骨,重聚丹田!修饕餮古经,吞天噬地,熔炼万物!闯禁地,败天骄,战九霄,踏帝路,无敌万古!这一世,我为神魔,当斩尽世间一切敌!
新晋
国货之光,从制造电动车开始
国货之光,从制造电动车开始
关于国货之光,从制造电动车开始:穿越到平行世界,本以为是可以实现财富自由的的富二代,却没想碰到了一个有梦想的爹。自家老爹为了梦想造车,被合伙人骗,投上全部身家,竹篮打水一场空,导致自家制造厂面临着资金
柒肆叁捌
利用完我就丢掉?俏知青她不忍了
利用完我就丢掉?俏知青她不忍了
有个姑娘,下乡四年,默默耕耘,在未婚夫家既是厨娘又是护士,把瘫痪的老太太照顾得无微不至,成了村里的口碑担当。可就在婚礼前夕,她意外撞见了未婚夫的另一面,心碎一地。更奇葩的是,他家一边想攀豪门,一边还想
佚名
断绝亲情后,我成了九幽魔神
断绝亲情后,我成了九幽魔神
一次意外,他重生了。上一世的他是个勤勤恳恳的外卖员,正在送外卖时,一辆迈巴赫疾驰而过,阴郁的天空电闪雷鸣。似有神灵在祷告。突然……疾驰的迈巴赫发生了侧滑,撞到了一旁在暴风雨中马不停蹄送外卖的电瓶车上。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