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娘

第746章放年赏啦(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746章放年赏啦

沈夫人眼皮没动一下。

三太太看见她这样,心里是止不住的高兴,可面子上又不能表露得太明显,忙又收敛住,口中不断热乎关切,“说起来都是一家子,这般闹腾了,外头瞧了多不好。”

说着,她又长吁短叹,“还是瑞哥儿太冲动了,怎么想的,说走就走,留下一个烂摊子给自己的老娘和媳妇,他还把翁姨娘带走了,是不是?啧啧啧,丢下自个儿的正房奶奶,把姨娘带在身边,不知道的,还道他们夫妻离心了呢。如今,瑞哥儿又没个官职在身,又不需要赴任远行,好端端的……呵呵,闹什么呀。”

三太太少有这般口齿伶俐的时候。

长长的一段话,连着戳了沈夫人的肺管子好几下。

若不是沈夫人定力足,也早就知晓自己这妯娌是来看笑话的,怕是根本坐不住。

轻轻缓过一口气来,沈夫人温煦道:“难为你这个做婶子的关心了,瑞儿是去忙正事了,翁姨娘到底不比一般人,这一回有了琼妃娘娘的支持,想必瑞儿定能一帆风顺。”

三太太闻言,脸色有些不好:“这么说来是真的喽?是宫里的贵人许了瑞哥儿好差事?”

“什么好差事不好差事的,不过是去外头见见世面,到底男人家的,总要历练的。”

“那瑞哥儿媳妇……”

沈夫人索性将手里那封信递给三太太,笑道:“也是难为老二家的了,为了给孩子启蒙求学,特地求了

他们长嫂帮忙,喏……你瞧瞧,昨个儿松哥儿才正式入了家学呢。”

三太太笑容凝固在了唇边。

接过信草草看了一遍,她顿时很不是滋味。

瞧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没想到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王氏为了松哥儿求学,俨然一副贤良嫡母的模样。

而沈夫人,一方面支持儿子外出闯荡,还有琼妃娘娘的暗中助力,更是风光无限。

外头瞧着热闹,人家里头早就摆平了一切。

三太太垂眸,眼珠子一转——八成是那抚安王府的大奶奶给出的主意,果真一箭三雕!

见状,三太太忙又笑了:“如此这般就最好了,我这几日担心得都睡不好呢。”

“瞧你操心的,到底是孩子嫡亲的婶母。”

沈夫人也跟着笑了。

屋内顿时一片祥和轻松。

送走了三太太,沈夫人面色沉了下来。

慢悠悠地将那封信收好,命春月锁进柜子里,她起身缓缓走到窗前,望着外头不算晴朗的天空。

春月小心翼翼地过来:“太太,信已经放好了。”

“你去让追二爷的人都回来吧。”

沈夫人淡淡道,“追上的给二爷送些银钱衣物之类的傍身,其余的不用管了。”

春月有些惊讶:“不管二爷了么?”

“管了有什么用?”

沈夫人苦笑,“横竖已经是这样了,他想去闯,那就由得他去吧,说不准也一番造化。眼下他不在京里头也好,也省的一番麻烦。”

春月不理解,但也不敢问

究竟还有什么麻烦,她一头雾水。

但瞧见自家主子满脸莫测的神色,她心头一凛,顿时低头应了。

这一场风波最终还是演变成了沈瑞出府奔前程,王氏守家贤教子这样的版本。

不得不说,名声起码好听多了。

只可惜,其中有一特别重要的人物——翁姨娘,被沈夫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丹娘自然也听到了这些传闻,一笑了之。

事态的发展虽然跟自己想的有些不一样,但殊途同归,大致相同就可以了,她也不是强求之人。

倒是王氏。

柔心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任杰卫平生
任杰卫平生
神圣天门横立苍穹,时空魔渊涂炭人间,当大地涌出十二座灵泉,当月亮不再属于人类…我们又将何去何从?神明的世界?恶魔的世界?不,这是属于人的世界!我将接过那无人扛起的冠冕,成为新时代的王。我叫任杰!生当作
弈青锋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睡服东北虎?你管这叫驯养技巧?
【无直播+动物+温馨日常+无女主】老娘可是东北虎,区区按摩怎么可能屈服?呜~他好会,挠的好酥服啊~他咋知道我要洗香香?嗯?还要抱着我睡觉?他好坏~但我好喜欢啊~......凭借着能听懂动物心声的能力,
白阳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关于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战火纷飞,山河泣血,1937年的华夏大地沦为人间炼狱。德械师,这一支装备精良却背负着沉重使命的铁血部队,于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他们头戴锃亮钢盔,手持德式枪械,以钢铁意
孙苏中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云倾的嫡妹云娇重生了,重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设计陷害云倾,并抢了她的亲事。上辈子云倾嫁给了身有残疾的侍郎府公子谢齐,过的顺风又顺水,让云娇很是羡慕嫉妒。而云娇嫁给了国公府小公爷秦脩,觉得他模样好,家世好,
青墨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华夏,炎黄子孙也。】【炎帝与黄帝联合,破蚩尤于涿鹿。】【炎黄合流,破九黎,迁三苗,遂得中原之地,建华夏文明!】随后,历经百年,才迎来秦国统一……各朝各代的上空,都出现了字幕,上面写着《盘点华夏五千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