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命人

第691章 真假张知穆(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691章 真假张知穆

但他身边一位长着话白胡子的老人却硬生生按住了他。

我倒是没怕孔天命。

当初我们在曲阜的时候就打过一次,那时候我们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

现在别看我没了身躯,他也走过了问心之路,可我依旧不怕他!

反正大家都撕破脸了,谁还考虑你的感受?

孔天命见了我就气的全身颤抖。

这家伙也是难得的青年才俊,自从出生以来,就一直在磨炼自己的灵魂,增强自己的体质,学习各式各样的知识。

在他看来,全世界年轻一辈里面,除了宋君子还算个人物,其余全都是酒囊饭袋!

就算是五公子里面的其余四个,也不会被他放在眼里。

可是谁能想到,自从遇到了我,孔天命就到处吃瘪。

最主要的是,我入行才不过一年而已。

一年时间,就凭借灵魂经文到处压他一头,这让孔天命见了我就来气!

我笑着说:“别瞪眼,瞪眼你也打不过我。”

一边说,我一边低头对余院士说道:“302号试验品是什么东西?你说的主人,难道是我?”

余院士同样压低了声音:“302号试验品,就是利用克隆技术和符文技术相结合,给你创造出来的躯体啊!”

“为了你这具躯体,我们研究分院都快被百鬼围宅了!”

“无数孤魂野鬼都想要占据你这句躯体,要不是有光影符文防护系统在,你知道会来多少恶鬼吗?”

不是,我听完这句话后整个人都是懵的。

302号试验品,就是我被制造出来的身体?

不是,那你们这群人争个什么劲儿啊!

我的身躯,你们来争?

还有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邓伯川说道:“302号试验品到底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现在张知穆已经到了,所有的一起手续全部作废!”

“这件东西,本来就该是他的,也必须得是他的!”

“谁想拿走,就得问问我手里的符文战刀答不答应!”

孔天命喝道:“他是张知穆?开玩笑!”

“如果他是张知穆,那我们请来的又是谁!”

他拍拍手,身后同样站出来了一个亡魂。

这亡魂是用阴气凝聚起来的身体,身上释放着一种很熟悉的灵魂波动。

他站出来后,就对众人淡淡的说:“中土特案处特别行动小组负责人,张知穆,见过各位。”

这个“张知穆”一站出来,登时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不是,怎么又来了一个张知穆?

我看的都惊呆了,这特么都有人冒充的吗?

惊呆完后,我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假李鬼遇见了真李逵,你特么冒充谁不行,非得在我面前冒充我!

看你的相貌,你的灵魂波动,甚至你身体里面的炼体符文,还真就跟我一模一样!

孔家到底是从哪里找出了这么个玩意儿?

我在看冒牌货的时候,冒牌货也在看我。

然后这家伙陡然厉声喝道:“你是哪里来的亡魂!竟然敢冒充我!”

我特么!恶人先告状了是不是?

还我是哪里来的亡魂,敢冒充你?

我登时就笑了,说道:“你是张知穆?”

那亡魂冷冷的说:“我若不是张知穆,难道你是?”

还别说,这家伙的语气真的跟我有几分相似,尤其是灵魂波动,真的跟我当时是一模一样。

只是,这家伙到底是怎么弄的?

不是说一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人的灵魂波动是一样的吗?

张无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赶山打猎
赶山打猎
王安回到了1980年··· 生活不易,也要放弃前世的浮华,赶山打猎,虽危险艰辛,却自由幸福!!!
木辛三土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现代特种兵穿越水浒世界,化身灌口李二郎,机缘巧合,除掉叛变草头神,得二郎显圣真君传艺,汇合天下英雄起兵反宋,威服四夷,以雪人神之愤。 徽宗年间,内忧外患,主昏臣庸,狼心狗肺之徒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辈纷纷秉政,四方蛮夷磨牙吮血,华夏文明危机四伏…… 纣无道,起而伐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且看李二郎左牵黄,右擎苍,金弓银弹,率一百零八星,一千二百草头神,以三尖两刃刀还世间朗朗乾坤!
太玄岳
凰命:我的官场人生
凰命:我的官场人生
将门出虎女,作为父亲的女儿,我自然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空降成为党委书记后,我就明白了我的使命! 且看我如何带着群众脱贫致富,一步步走向小康和新世界。
佚名
港娱:功夫之王
港娱:功夫之王
现在。李小龙刚刚去世,李联杰还是小学生,陈龙还在澳洲卖炒饭。赵雅之还没有嫁人,林清霞的初吻还没有被夺走,周惠敏还是个小萝莉。大街上流行的还是英文歌,初代歌神许关杰还没有将粤语歌搬上舞台。徐刻、许安华还没有开启香江电影新浪潮!所有的一切,都还在孕育之中,正等待着他的开发!群号:722289285
搂住油菜花
关家儿女
关家儿女
本书为本人长篇历史小说《关家大院》的续集,讲述了从1939年到21世纪一百多年间,关家几代儿女们在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 如果您是《关家大院》的老书粉,请从第一章开始阅读,如果您从未看过《关家大院》,推荐您先读读这本书,然后再来看这本《关家儿女》,那样故事更具连贯性。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