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卿凌宇文皓权宠天下

第184章 要嫁给楚王的女孩(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84章 要嫁给楚王的女孩

宇文龄道:“我知道,对旁人我是不敢说的,但是五嫂我信得过。”

元卿凌笑笑。这孩子真单纯,她们之间。其实没相处过多少日子,这般轻易信人,还是不太好啊。

不过。也感动于一个孩子的简单。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就应该简单一些的。只是生长在皇宫里。简单会很致命。

“五嫂,母妃很不喜欢你,改天我帮你说几句好话。”宇文龄道。

元卿凌笑着摇头。“不用。她对我的看法,一时三刻改变不了。或许这辈子都改变不了。”

“为什么?”宇文龄诧异地问道。

元卿凌道:“自古以来婆媳都是互相看不顺眼的,我们都爱着同一个男人。”

宇文龄掩嘴偷笑,“那你也看母妃不顺眼吗?”

是啊。何止不顺眼?简直是讨厌。

“怎么会?我讨好她都来不及。”

宇文龄显然不在意这个问题,挽着她的手臂走在众人中间。遇到一个人,就小声地跟元卿凌介绍,这个是谁的千金,这位是谁的掌上明珠。这位是谁家的嫡女。

元卿凌震惊她的记忆力。按说她深居宫中。很少跟外头的人接触,怎可记得如此清晰?

“咏意,”宇文龄忽然喊了一声,带着元卿凌便朝一名身穿青色绣海棠小花百褶裙的少女走过去。

少女有一张圆润的脸,眼睛很大,浓眉,绾着双丸髻,特别的可爱。

她看到宇文龄,马上上前握住她的手,咧齿一笑,洁白的贝齿齐整均匀,特别的阳光。

有些人,长相是一看就会特别的喜欢。

元卿凌很喜欢她。

“咏意,这位是我五嫂,楚王妃!”宇文龄介绍道。

“楚王妃好!”那叫咏意的少女连忙福身。

元卿凌道:“不必多礼了,公主,这位是谁?”

“袁咏意,袁大将军的孙女,是我的手帕交。”宇文龄笑着说。

“袁姑娘好!”

“王妃,能见到您,我心里真的很激动。”袁咏意用崇拜的眼光看着元卿凌。

“激动?”元卿凌一时没会过神来。

袁咏意小脸蛋通红,眸光熠熠,竟是有几分娇羞,道:“是啊,祖母说您是菩萨再

世,那天城门外出事,您救了好多人,百姓都在说您的事情呢。”

“真的吗?”元卿凌震惊,她怎么不知道?

这菩萨转世,就有些过了。

“真的,我祖母特别想见您呢,我能不能带祖母去拜访您。”袁咏意扭着小手指,期待地看着元卿凌。

“当然可以啊!”元卿凌笑着道,她横竖没有朋友来看望。

“真的?”袁咏意很激动,脸色越发的通红。

宇文龄倒是被冷落在一边了,只能强行插话,“那你祖母今晚没来吗?”

“没有,我跟母亲来的,我母亲也很喜欢王妃……不,不是喜欢,是尊敬。”袁咏意下意识地去看母亲的身影,但是没寻到,讪讪地道:“如果母亲见到王妃,也一定会很激动的。”"

元卿凌不知道自己竟然成了别人的偶像,这感觉真是……受之有愧啊。

“对了,今晚的赏花宴,其实是为我哥哥们寻侧妃,咏意,你喜欢我哪个哥哥啊?”宇文龄问道。

袁咏意痴痴地看着元卿凌,“楚王。”

元卿凌吓了一跳,看着这个可爱娇憨的女孩。

她都忍不住喜欢这个女孩了,宇文皓那大色,鬼见了还得了?

宇文龄高兴地道:“好啊,你嫁给我五哥为侧妃,跟我五嫂作伴。”

“就是就是!”袁咏意激动地点头,小鹿乱撞般的眼神不断地飘向元卿凌。

“五嫂你说好不好?到时候母后问你喜欢谁,你就说喜欢咏意。”宇文龄开心地道。

六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订婚当天,前任他要来抢我
订婚当天,前任他要来抢我
她,在悄无声息中,已经喜欢他长达五年之久。因为两家的联姻,她不得不搬去与他同居。暗恋被撞破的那一刻,她鼓起了全部的勇气,向他表白:我喜欢你,我能追你吗?”然而,他却冷漠地看着她,吐出一句:“我不稀罕你
佚名
我的1977,从看穿一切开始
我的1977,从看穿一切开始
【年代+公社+打猎+致富+报仇+弥补遗憾……】本书又名《致敬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那时我们正少年》悲催了一辈子的李卫民重生了。重生在1977年,和未婚妻即将生米煮成熟饭的关键时刻。正值18岁的人生十字路
推拿医生
未婚妻要退婚,我反手娶她老祖
未婚妻要退婚,我反手娶她老祖
萧云穿越到玄幻世界,开局就遭遇了被未婚妻退婚的经典名场面,但他并没有喊出那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而是邪魅一笑。“想退婚可以,但必须让你家那风韵犹存的老祖宗嫁给我!”此话一出,未婚妻
百炼成神
凌云天途
凌云天途
奇谋算尽官场事,正气浩然天地魂。红颜知己身边伴,悲欢离合生死梦。且看一代官场奇才陆羽,一个县长秘书的跌宕起伏官场人生!
风和暖阳
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穿越大乾,赵煜成为了大将军府的世子,本以为可以纸醉金迷,三妻四妾,却不想被扣上谋反的罪名,面临斩首!正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可到了赵煜这里却是,君叫臣死,臣就反了……手握三十万赵家军,又岂能久居人
清风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