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3章 秦革命与唐大头
我在门口安慰老人家一番,余光无意间扫到沙发底下有本破书,我捡起来带在身上,心想以后在外想爷爷了,看看也好。
而唐大头当不成兵,就想着要去北大荒上山下乡(当时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以为就是字面意思去当老师),他爸极力阻拦,说靠咱家这关系可以在城里安排工作。
可年轻人嘛,你越不叫我做什么,我偏就做什么。
唐大头说:“我们这些高干子弟,很有必要再接受中下贫农再教育,不能脱离了群众,也不能老找关系走后门,要不然人家光大人民群众怎么看”
他爸哑口无言,便任由他去。我倒十分同意唐大头的想法,毛主席说过知识分子从人民中来,要回到人民中去。时刻牢记团结群众,只有这样才更能与劳动人民感同身受,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唐大头以前上夜校时老翘课去工人体育馆看电影,虽文化不高,但好歹也是上过学,肚子里有点儿墨水,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让他去当知青教课是再合适不过了。
过了一段时间,征兵办下来通知,我被安排到新疆建设兵团。(我那时才终于知道我爸跟张叔叔在嘀咕什么)
虽然很惊讶,但其实也不奇怪,因为一不靠关系,二不靠不走后门,人家也不知道你是什么身份,就给你扔到远远的。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不让别人知道家庭成分,我也是工农子弟兵嘛。
临走的那一天,我身上绑着大红花,系着红肩带,街面上锣鼓喧天、震耳欲聋,一路都是送别我们的人,就连火车站上也是。
人们都在对我们热烈鼓掌,而且还有女同志喊我们小英雄,给我弄得脸都红了,第一次感受到身上是如此的光荣。
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是上山下乡的知青们,他们虽然也在火车站,但走的时候没人送别,和热闹的我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看着唐大头临走时孤寂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就这样我俩便分别了,唐大头去了北大荒,我到了新疆,两地间隔十万八千里,一别便是八年之久。
起初我们还有书信来往,聊聊每天所遇之事,但后来因为事务繁忙,也来不及去写,我俩就慢慢断了联系。
我们的兵营驻扎在呼图壁,放眼望去全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虽然是沙漠地带,但与天山接壤,远处的皑皑雪山肉眼就可以看到。
这里奇石众多,地质地貌多以沙漠戈壁为主,白天气温非常高,晚上气温极低,时长会有冻害和风害,恶劣的环境让我们的脸都变得涨红,有时还会长冻疮。
那时候我只觉得新鲜,因为还从未离家这么远过,所以就没在意环境条件艰苦,毕竟当兵嘛,就是要在恶劣的环境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怕苦那就不要来当兵了。
后来回去时听唐大头说他在北大荒当知青,那才叫苦嘞,没灯没电,甚至连平坦的路都没有,一到夏天那花腿毒蚊子咬的身上全是包。
由于情况特殊,前线战事紧张,新兵就在预备连里待了两周就被下放入连队,和老兵们待在一起。
而我们这些新兵都是一些血气方刚、乳臭未干的毛小子,在连队里不懂规矩,又自认为是城里来的,就高人一等,处处碰瓷儿惹事。
刚下连队不久就有两个人因为一个白面馒头而大打出手,受了处分,被关了三天禁闭,后又听说这两个人都是高干家庭,从小娇生惯养,没受过什么苦。
但在军营里可没人管你是谁家的儿子,就算你是师长、军长的儿子,也得遵守纪律、听从命令。
有时候老兵看新兵不顺眼,晚上会偷偷打我们一顿,挨打受欺负了还不能说,这叫什么这叫事故,完事儿了打完还得去让根烟给人家陪笑,这又叫什么这又叫人情!合起来就是人情事(世)故。
过了大概一个月,前线藏字四一九师张师长来到我们连队,我们都以为是要让我们新兵上战场,一个个眼中都是饱含泪水,忍不住都哭了起来。
哭的最凶的就数那天打架那两个人,哭哭唧唧像个娘们儿一样,内斗打架的时候浑身都是劲儿,恨不得打个你死我活,到了该上前线打仗的时候,又都泄气儿怂了。
之前他俩还说什么炸碉堡的时候我要第一个抗炸药包,又说什么自己已经做好万全牺牲的准备,牛皮都吹破天了。
虽然我也忍不住落了泪,但一想到这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革命事业而作出的伟大英勇牺牲,我的脸上便感到无比的光荣自豪。
我含泪大声地喊道:“同志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怕死还算什么革命战士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革马裹尸还!”
众位战士们听我一说,便都擦干了眼泪,一个个眼神犀利、雄姿英发,迫不及待地准备上战场浴血杀敌,仿佛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一阵集合哨声响起,我们收到命令后赶紧站队,听连长和张师长在上面讲话。原来仗已经打完了,印军面对咱勇敢的解放军不战而溃,被打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差点就打到他们老家去了。
解散后那两个人一抹鼻涕,又开始吹起了牛,说什么自己一人可以单挑印军一个排,又说自己带一个排能灭印军一个连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虽然不用上前线拼命,但因为当兵的名额来之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这次机会,在部队里遵守纪律,服从命令,积极表现。
上级时常派我们去村里帮助村民下地劳动,村子里有个叫扎克西的新疆姑娘,长的可是漂亮,大眼睛高鼻梁,扎着两个麻花辫,标标准准的美女。
有可能是人家长得漂亮的缘故,每次去帮助村民下地劳动时我老是去她家,一来二去也混了个脸熟,偶尔说几句话,人家朴实真诚,待我如亲人一样。
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我军接到通知:有牧民被困在阿里瓦斯提山,需要救援。上级就给我们下达自愿指令,选出四名战士组成小队去参加救援。
恰逢那天我正在扎克西家做农活,这才得知被困的牧民中有扎克西的阿爸。
我心想平日里人家对我那么好,我都没有什么能报答,这到了紧急关头一定得救人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嘛,所以我就挺身而出报名参加救援。
沐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