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09章 图什么
袁红舟带着船队,一路走走停停,他和汪大掌柜跟着东家王衍爵,四处打点,运粮的执照一出,再加上送礼到位,果然少了很多麻烦。chunmeiwx
袁鸿舟这才知道,舜华为啥要把九江码头的生意,两成利润用来维护与官府的关系,有这点关系在,不期望官府的保护,他们不来打压骚扰,对商人来说,就是烧高香了。
船到上海,进入黄浦江段后,袁鸿舟算是长了见识,从米市渡到下游吴淞口之间,有很多的渡口和码头,虽然没有南京的码头繁华,但也船来船往,十分忙碌。
王衍爵在吴淞口码头,租了一个中转仓库,这里的负责人叫周济川,跟汪大掌柜十分熟悉,两人都曾是王衍爵老爹最得力的助手。
船到码头,袁鸿舟安排船员,把吊架和手推车的材料运到岸上,就在岸边叮叮当当的组装起来。
不一会儿,就安装了一台吊架,和十几台手推车。
周大掌柜和汪大掌柜,都十分好奇地看着这些人的举动,汪大掌柜在九江见识过吊架和手推车的装货速度。
没想到,袁鸿舟还随船带着这些设备,他边看,边向周大掌柜讲解,这些吊架和手推车的作用。
安装好一套设备后,长江航运公司的两艘船上的水手,熟练的当起了教练,教授当地力工如何使用这些设备。
运粮船都是四百料的大船,长江装卸公司配置的设备,是一台吊架配二十台手推车。
本地仓库的工头胡大力,见周大掌柜只允许他,派五六十个工人进场,就很不满意。但是,这一带是官仓,他不敢放肆。
看见十二条船的运粮大队,他的头都大了,这得搬到猴年马月啊?
此时,见到上游来的人,用几根木材搭建起来的架子,竟然轻而易举的,就把粮食从船上吊到了岸上。
粮包被放上手推车,那个只有一个轮子的车,一次还能放两包粮食,力气大的,能放三包!
胡大力双眼瞪得溜圆,他第一次看见,一个轮子的车能推得那么快!
这些都是眼见功夫,当地的力工们,很快就学会了操作吊架和手推车。
三组吊架装完,六十台手推车,七十个工人,只用四个时辰,就卸完了十二艘船的粮食。
卸到最后三条船的时候,一艘比沙船大的体积大一倍的海船,缓缓驶入港口。
袁鸿舟指挥一艘沙船靠过来,利用岸上的吊架,直接把粮食从沙船上,吊到海船上。
又放了几台手推车在海船上,把粮食直接推到船舱,省去了往来搬运的时间和功夫。
周大掌柜看得心花怒放,对王衍爵道:“公子从哪里带来的这一些设备?简单又实用呢。”
王衍爵也不知道,舜华是如何设计出这些设备的。
只得说到:“这套设备呀,出自江西瑞昌的一家作坊,在九江一带的码头上使用,装卸货物,又快又好。”
想了想又说:“他们还有一种叫卡板的木台子,用在仓库里,粮食堆在上面,免受潮气,我看也挺好。”
周大掌柜深有感触地说:“老东家常告诫我们,不可小看了天下英雄,想不到小小的瑞昌县,竟有这样的奇人。”
被人提到老爹,王衍爵就沉默了,周大掌柜和王大掌柜,也沉默了。
许久,周大掌柜才问:“公子还在寻找老东家的消息吗?”
王衍爵说:“我相信,我阿爹就算遇险,也会想办法生存下来,他一定是被困在哪个地方了。”
王大掌柜点点头:“老掌柜一定会想办法,送消息回来的,咱们且等着吧。”
周大掌柜问道:“公子,咱们这一次运粮,就算拿到那盐引茶引,也没啥利润,没有钱赚,您图什么呀?”
王衍爵指着正在卸货的船上,几个巨大的木箱子说的:“图什么?一是协助族兄稳定朝堂,打压京师粮价。
第二,图咱们的货,运到北京的速度,比漕运更快,费用更低,两位知道那几个箱子里,装的什么吗?”
二人摇头,王衍爵说:“那是生产出来,不到十天的茉莉花茶,咱们走海运,十五天到北京,只需一个箱子的茶叶,就够咱们的费用了。
这一次,咱们拉了八个箱子。”
两位掌柜这一下明白了:“公子这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
“在商言商,”王衍爵想起了舜华说的话:“没有利润,拿什么来维持运转?”
舜华对他说:“早在元代,从上海到北京的海运航线,已经很成熟了,因为本朝禁海,海运才没落了。
咱们利用这次机会,要探索出一条近海岸线的航道,总有一天会用到的。
为此,不必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太重。”
他对周大掌柜说:“咱们以前那批旧人,要尽量的找回来。
他们对南洋航线熟,这一次,也要让他们熟悉熟悉北洋航线,以备将来之用。”
周大掌柜说:“老朽明白,接下来,就派人去联络熟悉的商家,帮他们往北方运货,也把他们滞留在北方的货运回来。”
王衍爵点点头说:“对,这才是咱们的生存之道,既为朝廷做了贡献,咱们又赚到了银钱,这叫‘双赢’”
王衍爵想起舜华说的这个新词儿,觉得很贴切。
周大掌柜见那几个大木箱子,也被吊架给送上了海船,突发奇想的道:“这个大木箱子,要是装上几袋粮食,一次就吊上来了,岂不更加省时省力?”
王衍爵摇摇头:“本公子也这样问过别人,人家说,那个吊架,毕竟是木头做的,承重力有限,太重的货物吊不起来。
别看那一大箱子茶叶,重量也就100多斤,用它装轻货还可以,装重货的话,就要用到另外的设备了。”
“另外的设备?”两位掌柜都转过头,好奇的问,“还有比这个吊架更好的设备?”
王衍爵点点头,又摇摇头:“听说那是精钢做的设备,造价昂贵,本公子也没见过。”
九月二十五日,王衍爵组织的第一支运粮船队,共六艘海船,顺利抵达登州港。
此时的登州港,早已成了一个军港,朝鲜开战以后,朝廷征集了三四百艘海船,往朝鲜运粮。
与民用码头不同,登州港有官兵守护,没有执照的船只,一律不许靠近。
海面上铺着一大片的海船,进进出出的,十分繁忙,码头上,无数服徭役的民工,往海船上搬运着粮食,远看,跟蚂蚁搬家似的。
十月二日,内阁收到消息,首批执行开宗法的粮食,共六千石,已经运抵登州。
内阁立即向北方的漕仓发出指令:全力往京师运粮。
十月五日,一队有四十艘河船,组成的两支运粮船队,抵达北京城大通桥码头,京师粮价应声下跌。
(注:从通州到北京的运粮船,二十艘组成一队,由一艘驳船牵引)
刚开始,城中的商人和大户们,还幻想着,这是朝廷的权宜之计,不会长久。
当连续十天,每天都有一到两支船队,上万石的粮食运抵京师之后,粮价再也坚挺不起来了,城中的粮商和大户们,也只好降价销售。
京畿地区,暂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