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 47 章 会试(上)
过完年,时间便来到嘉佑二年。
正月五日,朝廷任命翰林学士欧阳修为主考官。
一众考试官在正月十五进入锁院流程。
省试在武成王庙进行,考试前一天排定座位,张榜公布。
苏子由和苏子瞻两人居然离的非常近,坐在斜对角。
考试当天,三人起了个大早,来到武成王庙时,已经排了长队。
不过倒不是谁先来谁先进去,而是有专门的监门官唱名,按姓名引入。考生按照前一天榜上的座位就座,不得移易。
苏洵和苏子瞻先后进去了,又等了半柱香时间,就到了苏子由。
查验完身份和物品,确认没有夹带,便可以坐到自己座位上了。
苏子由走进去,一人一个隔间,和苏子瞻离的不是很远。
省试分四场:第一场,考“策”;第二场考“论”;第三场考“诗赋”,第四场考“经义”。
连考三天,白天作答,晚上在考院内休息,考生白天只能吃自带干粮,晚上可以自己煮东西吃。
还好如今是冬天,食物不容易坏。
在苏子由的建议下,苏家父子带的是馒头、豆瓣酱、白萝卜、盐以及——腊肉。
苏子瞻不理解为何要带白萝卜。因为萝卜通气,吃了容易放屁。京城学子大多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好面子,一般不会有人带萝卜红薯。
但是苏子由坚持要带。
开玩笑,冬天本来就没有蔬菜水果,纯吃三天腊肉根本受不了。
第一天第一场是试策。
所谓“策”,是指出题者就时务提出若干具体问题,让考生发表见解。
苏子由拿到考卷,题目是作策五道:《禹之所以通水之法》《修废官举逸民》《天子六军之制》《休兵久矣而国用益困》《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
苏子由想起这场考试的结果,他记得苏子瞻的策答的也一般。
又想到自己答应苏洵要落第的,苏子由便故意胡乱答了一通,但是还没誊抄。
时间才刚到未时,他便答完了。
他也不急着誊写,而是拿煮水的小泥炉烤了两片腊肉,又烫了烫馒头,开水煮萝卜,将腊肉和萝卜夹在馒头里。
腊肉在炭火上烤的滋滋流油,香气四溢。
许多考生本来还强撑着做题,闻到味道都不得不停笔。
吃完午饭,苏子由慢条斯理地开始抄写。
他想得很简单,既然都不打算中了,那就当练一下午字了。
以后回到眉州,当个教书先生也够了。
考试为昼试,不许继烛。一来考场夜间禁火,避免火灾;二来光天化日之下作弊更加困难。
慢条斯理地写完,天还没黑。
待得衙役来收卷,苏子由已经吃完了晚饭。
晚上是最难熬的,京城冬天本来就冷,考场又不能带被子,考生只能和衣而睡。
苏子由庆幸:还好有之前赵老爷送的手炉和足炉。
不过戌时更漏刚过,便来了一队内侍,说是皇恩浩荡,感念学子辛苦,特意给考场烧炭取暖。
众人自然是山呼万岁。
但是苏子由还是没有睡好,他总觉得这是官家为了他才派人来送温暖的。
心中胡思乱想,试还得考。
第二天上午是第二场试论。
“论”,类似于命题作文,按题目写一篇短论。
苏子由想起苏轼的那篇被欧阳修和梅尧臣大加赞赏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不由得看了看斜前方的那间考房。
明日过后,一切便尘埃落定。
落榜后,他就要和苏洵回眉州了……
心情不好,也不知道自己答了什么。
下午是第三场试诗赋,即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与韵脚,现场创作诗赋。
苏子由看了看,诗题是《丰年有高廪》,赋题是《通其变而使民不倦》。
诗题是根据《诗经》中的《丰年》诗出的题目,原诗为“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他记得,苏子瞻的诗赋没过……
而此时,苏子瞻已然动笔——
颂声歌盛旦,多黍乐丰年。
近见藏高廪,遥知熟大田。
在畴纷已穫,如阜隐相连。
《鲁史》详而记,神仓赋且全。
舂人洪蓄积,祖庙享恭虔。
圣后忧农切,宜哉报自天。
古月三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