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抠门的阎锡山 为什么对教育却是那么慷慨?(1/1)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抠门的阎锡山 为什么对教育却是那么慷慨?

阎锡山小气抠门简直出名,甚至现在山西人被全国认为抠门都跟这个阎老头的所作所为分不开,更过分的是,据说他因为抠门把本来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定的民国主 席,也就是民国第一把交椅白白丢掉了,让人哭笑不得。当然这只是一个原因,即使阎锡山当时很大方地大把大把花钱,也不一定能改变事物发展的总的走向。而实际上这位老西肯定不会那样做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抠门军阀,却做出了这样一件事情:

辛亥革命第二年,也就是1912年,山西全省建校数只有5566个,儿童入学数145266名,培育教员数6706名,筹措经费数400079元;可到了1918年,仅仅过了6年,全省建校数就达到14189个,儿童入学数467069名,培养教员数16682名,筹集经费数1039343元,几个数字都达到原来的2-3倍,尤其儿童入学数是原来的3倍还要多。

老西儿对教育如此重视,全省大部分县级政府自然要将搞好义务教育当作第一要务来抓,在行政开支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一般都是最大。,如忻县全年教育经费122021元,占该县当年行政费总开支的61,定襄县全年教育经费64543元,占该县当年行政费总开支的50,大同县全年教育经费91789元,占该县当年行政费总开支的57,比例之高令人咂舌。

阎锡山认为,什么钱都可省,唯有教育不能省,因为教育是世间第一样积德的事情。他说道:“世上万事都可省钱,只有出钱教子弟求学,是与自己后人积钱的法子。故此钱万万不可吝惜,纵然自家现时没有学生,也断不可出异言,要知学校是永远的,无论谁家将来必有子弟入学。况且花钱办教育是世上第一样积德之事,你们须以此理告人民知之。”在遇到不想接受教育的群众时,政府甚至动用警察力量强迫一些民众接受义务教育。

不能不佩服山西对于义务教育之忠实努力,自从民国七年开始试办,到了现山西省100个学龄儿童中已有70多人在国民小学里做学生了。山西之下的第二个省份(江苏)只有20多。可见,真正实行义务教育的,算来只有山西一省。——教育家陶行知

而为了启迪民智,阎锡山还创办职业教育,1919年6月开办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就是为山西培养合格的小学师资而设立的。凡进入这所学校的学生一律免收学费,学生的制服、伙食、住宿、讲义等费用,也由学校提供。课本费学校补助一半,学习用具等学校补助三分之一。国民师范的多数学生出身贫寒,学校规定说,即使家境宽裕的也应格外俭约,以减轻父亲负担,如果查到“在校处各酒食小铺私聚浪费者,轻则扣除操行成绩,重则勒令退学”。

盘踞山西数十年的“不倒翁”阎锡山是个复杂的人物。胡适曾发表的文章说:“现在有许多人爱批评阎锡山,但是阎锡山确有不可及的地方。他治山西,是有计划的。例如他决心要办普及的义务教育,先做一个分年期的计划。四年的师范不够养成教员,他就设速成的国民师范;这还不够用,他就设更速成的传习所。他依着这个计划做去,克期进行,现在居然做到了义务教育!江苏、浙江还办不到的事,阎锡山在那贫陋的山西居然先做到了!”

抠起门来比谁都小气,大方起来还真是很慷慨,这就是阎锡山。或许他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确实为山西教育做出了他能做的一切。

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与缺点。

而且说实在的,阎锡山虽然是一个军阀,但他也是一个实打实的抗日功臣。这是无法磨灭的。

汤汤哩哩啦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饥荒年,我家超市养活皇族女眷
饥荒年,我家超市养活皇族女眷
徐束的食品超市濒临倒闭,打算关门转店,没想到第二天所有货物都不见了!怎么回事?被盗窃了?门窗没被破坏啊!直到查看监控,发现所有货架上的食品凭空消失!我知道,这个世界癫了!旺铺不吉利了。第三天,当他看见
贺一杯酒
被逐出宗门后,师尊师姐后悔终生
被逐出宗门后,师尊师姐后悔终生
周通被师弟陷害,被师尊师姐误会,怒而脱离宗门,转头加入了新宗门!这一刻,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妖娆霸道的小妖女总想着进攻,让周通臣服在魅力之下。二师妹剑道绝顶,原本大字不识一箩筐,却能写出情意绵绵的书
尊者朽
重生之乘风而起
重生之乘风而起
重生91,重启人生。
二子从周
镇守女子监狱十八年,出狱即无敌
镇守女子监狱十八年,出狱即无敌
【杀伐+无敌+多女主+横推一切】他年少被贱人所害,打入SSS级女子监狱十八年,侥幸得到上一任护国元帅看中,得到护国元帅衣钵传承。一朝出狱,贱人惊恐,仇人胆颤!林枫:胆敢欺我、辱我、负我、伤我者,一律杀
非夜无双
关家儿女
关家儿女
本书为本人长篇历史小说《关家大院》的续集,讲述了从1939年到21世纪一百多年间,关家几代儿女们在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如果您是《关家大院》的老书粉,请从第一章开始阅读,如果您从未看过《关家大院》,推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