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二战时期:“两个法国”鏖战中东
1941年,为了阻止德国获取石油,英国和自由法国向维希法国开战—— 叙黎战役:“两个法国”鏖战中东
二战之初,法国因战备不利而被纳粹德国快速击败,随后成立的维希法国政权成了德国占领军的傀儡,但以戴高乐为首的自由法国运动则在英国支持下坚持救亡运动。1941年,纳粹德国试图通过维希法国掌控中东石油产地。为了粉碎德国的阴谋,英国和自由法国联手向维希法国的“委任统治地”叙利亚和黎巴嫩发起进攻,上演了一场“法兰西内战”。
战役背景
自从1918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后,英法两国以所谓“托管”的方式瓜分了原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中东地区,英国得到巴勒斯坦和伊拉克,而法国则控制了叙利亚和黎巴嫩。20世纪20年代,英国允许伊拉克王国独立,但条件是接受英国的“保护”,伊拉克的石油销售也由英国包办,并经由法属叙利亚和黎巴嫩港口外送。如此一来,英法在中东结成“利益共同体”。
然而这种关系随着二战爆发而出现改变。1940年6月,纳粹德军进占巴黎,新成立的法国维希政权屈膝投降,允许德军自由进出其海外属地。1941年4月,亲纳粹的伊拉克民族主义者发生反英暴动,希特勒喜出望外,立即要求维希法国关闭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石油输出港,并计划派兵进入叙利亚,企图支援伊拉克反英势力。
面对能源命脉可能被切断的风险,英国首相丘吉尔决定抢先拿下叙利亚和黎巴嫩。不过,在开战前的最后一刻,丘吉尔向自由法国军队发出了参加行动的邀请。戴高乐在获得英方关于“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一切权力归自由法国”的承诺后,下令集结在埃及(当时是英国保护国)的自由法国军队向叙利亚开进。
当时叙利亚和黎巴嫩境内的维希法军有3万余人,拥有151门火炮、90辆坦克和179架战机。英法盟军则集结了5万大军,拥有370门火炮、157辆坦克和大量战机。英国海军还拥有东地中海的制海权。
按照英法盟军的计划,进攻分为3个方向:在黎巴嫩方向,由英联邦澳大利亚第7步兵师的一个旅负责进攻,他们能得到英国舰队的火力支援;澳大利亚第7步兵师的其他部队向黎巴嫩的梅迪贾约姆进攻,目标是黎叙边界上的贝卡谷地;而在叙利亚方向,自由法国部队负责向大马士革和霍姆斯方向进攻。
战役经过
6月8日早晨,澳军在英军舰炮的支援下,率先在黎巴嫩贝鲁特港的圣·贞德海岸登陆。与此同时,从埃及和塞浦路斯起飞的英国战机像蜂群一样扑向维希法军的各个空军基地,其中巴尔贝克、马德加卢恩和拉亚克三大空军基地是重点打击目标,基地内的许多飞机在第一时间被摧毁。不过维希法军里面也有“强手”,仅过一天,驻巴尔贝克的维希法国空军少校热耶亲率19架“道瓦丁”d520战斗机升空,对停泊于黎巴嫩塞达港外的英军舰队发起攻击,多艘英军舰船被重创。
然而,这样的胜利对缺乏后援的维希法军并无太大意义,接下去的4天里,英军战机持续压制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各个机场,维希法军的飞机无法起飞作战,战场制空权毫无悬念地落入英法盟军之手。
混乱的攻坚战
当英军取得制空权后,英法盟军的攻势就更加凌厉了。在具有决定意义的叙利亚方向,自由法国第1师在师长乔治·卡特鲁的指挥下于6月8日发起突击,目标是叙利亚的南部门户基斯沃。
遗憾的是,由于兵种协同能力低下——自由法国炮兵轰击敌方纵深时,坦克和伴随的步兵分队居然找不到自己的进攻轴线,加上当地气候干燥,炮弹爆炸后的巨大烟尘阻碍了坦克兵的视线,坦克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不得不大大降低,致使坦克和伴随步兵脱节,一些自由法国官兵好不容易抵近敌方碉堡时,却得不到坦克养护,成了碉堡内机枪射手的“活靶子”。最终自由法国军队在维希军队设立的第一道防线前就损兵折将,不得不退兵休整。
10日凌晨,经过休整的自由法国军队再次发起进攻。卡特鲁命令2辆h-39轻型坦克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迂回到敌军侧翼,夺取迪尔阿里火车站,以期动摇基斯沃守军的斗志。这2辆h-39坦克表现得很勇敢,穿越多道水泥障碍地带,单枪匹马杀进疑似火车站的建筑,靠着仅有的几发炮弹攻下敌人的碉堡。可是当坦克兵们审讯战俘时,却发现他们占领不是迪尔阿里火车站,真正的目标还在几千米之外,这次行动又以失败告终。
12日清晨,自由法国军队又遭遇悲剧:特里斯卡和罗阿德奉命驾驶h-39轻型坦克前往基斯沃阵地外围侦察。由于能见度太差,车长特里斯卡不得不把身子探出炮塔观察,却仍然看不清前方百米外的情况。一路前行,他们鬼使神差地闯进距基斯沃火车站约800米的地方,那里已是敌人的防御纵深。结果,敌军的交叉火力把这辆轻型坦克打成了筛子。直到深夜,自由法国军队才在坦克残骸里找到特里斯卡和罗阿德的遗骸,但已被烧得面目全非。
打进大马士革
鉴于自由法国军队进展不顺,英军派出英印第5旅来接手他们的进攻任务,这让高傲的法国人感到羞耻。经过一番调整后,6月15日凌晨,自由法国第1师向距离大马士革仅20千米的纳贾赫发起进攻。他们的h-39轻型坦克利用高速突破敌人的第一道防线,迅速进抵城区,期间居然没挨上任何一发炮弹。
可是接下来的战斗就复杂了,维希法军利用部署在纵深地带的105毫米榴弹炮实施火力压制,猛烈的炮火使自由法国步兵抬不起头,h-39轻型坦克的小口径火炮也不是敌方大口径榴弹炮的对手。
混战中,一辆h-39轻型坦克被弹片击中,炮塔转动机构被卡死,驾驶员匆忙倒车却陷入泥潭,刚开出泥潭又被1发炮弹打中负重轮,车体被爆炸气浪掀翻,车长洛贝达在爬出坦克时被狙击手打死。
其他坦克的情况也极为不妙:一辆坦克为躲避炮火开进了灌溉渠无法动弹,友军也无力救援,车组成员只好弃车逃命。另一辆坦克遭到敌人火力围攻,密集的机枪子弹不断敲打车体,虽然无法击穿装甲,但连续的震动和可怕的撞击声让车内成员精神崩溃,不久后1发炮弹击中车体,车长鲁森当场阵亡。
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自由法国军队毫无进展,装甲骑兵连损失了4辆坦克,维希法国守军却愈战愈勇,靠着几轮反冲击,把战线重新推回原来位置。在随后的几天中,相互敌对的法国军队展开拉锯战,双方均无大的建树。6月21日,自由法国第1师麾下的第13旅靠着强击突入大马士革,紧接着城内的维希法军倒戈,大马士革被解放,而纳贾赫的敌人也被迫投降。
战役总结
由于一败再败,7月12日,维希法国不得不接受失败现实,宣布在叙利亚和黎巴嫩休战,然而一些维希法国军人难以接受战败的事实,空军中尉德拉达耶不顾停战命令,率领5架战斗机于凌晨时分偷袭自由法国部队的车队。这一鲁莽行动引起英军和自由法国军队对维希法国军队发动全面攻势,最终导致维希法军彻底失败。
7月14日,维希法国驻叙利亚和黎巴嫩的最高长官邓特斯正式在停火协议上签字。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协议起初没有提及自由法国是否对叙利亚和黎巴嫩拥有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自由法国代表拒绝签字,同时把情况电告戴高乐,后者立即向英国首相丘吉尔发难,告诉他如果英国坚持这么做的话,所有自由法国的部队将开往东线,和苏联红军一起作战。出于政治和外交考虑,丘吉尔同意了自由法国接管叙利亚和黎巴嫩,并且将投降的维希法国军队(包括6300名士兵和127名军官)交给自由法国部队。
据战后统计,此役令维希法国耗光军事本钱,共有874人阵亡或失踪,全部武器装备或毁或俘,而英法盟军约有980人伤亡,技术装备损失微乎其微。更关键的是,这场战役打出了自由法国的威名,更多维希法军官兵响应戴高乐的号召,投身到反法西斯阵营。
看后感如何?是不是觉得伤亡人士太少了,的确。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汤汤哩哩啦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