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5章 云顶接班
整整一个下午,场部把上山的所有物资都准备齐了,装满了十个大背包,需要十一位强壮的年轻人,才能胜任这项送货任务。
云顶是林场群峰的统称,由一个主峰和几个群峰组成,最高峰4千多米,常常云雾缭绕,故有此称。
半个世纪前,国家在这里采用飞机播种和人工植树造林的方式,建成了一个百万亩的超级人工林场。
现在,已经是一片一望无际林海了。
成林之后,防火、防病虫害,成为林场的主要工作。林场成立初期,便在云顶设立了瞭望哨。
从山下到云顶瞭望哨的路程很长,而且,全是崎岖陡峭的山路,步行需要两个白天,一个晚上。途中有一个休息的临时驿站,没有房子,只有几个人工挖的窑洞。
这些窑洞没有人管理,里面有一些简单的生活设施,可以遮风挡雨、烧火做饭,休息一夜。
从山下到驿站可以走马,再往上走必须全靠人力了。每次送给养都是先用马匹把物资驮运到驿站,在这里补充食物,休息一夜,把马匹拴在此,留下一个人看守。
第二天,其他的人背上物资,再爬一个白天的山路,才能到瞭望哨。山路崎岖陡峭,险象丛生,危机四伏,弄不好,一去不回。
瞭望哨建在主峰最高处的一个回湾的平台上,经常有流云从这里经过,可以看云卷云舒,如同在人间仙境里一般。
云顶的风景很美,可是,美丽的风景不是什么人都能轻易看到的。曾经有一个驴友不信邪,一个人独闯云顶,结果,至今下落不明。
这也是云顶瞭望哨建设这么多年,还没有通电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瞭望哨虽然很重要,却不需要太多的人手,有两三个护林员就够了。
由于云顶的生活条件太差,年轻人在上面待不住,这么多年都是快退休的、无家、无口的孤寡老员工去值守,一直干到退休。
这些老护林员非常敬业,他们无牵无挂都把林场当家,也只有他们能守得住家,几十年没有出现过任何责任事故。
高经理不会看错人,他对张大山寄予很大希望,希望他也能干到退休。
张大山在小李的陪同下买了必备的生活用品,估计用一年都没问题。最后,小李带他到场部招待所休息,让他洗个澡,好好睡一觉。
晚上九、十点钟,张大山带了一点从食堂打包的剩菜去了立交桥,想见到苏婶。
可是,一直等到人迹稀少,也没有见到苏婶的踪影。咪咪跑来了,在离张大山几步远的地方小声地叫:“喵!”
张大山把剩菜喂给咪咪吃了,又把它抱在怀里呆了一会,对它说:“你要好好的,我下次来带你走,啊?”
张大山很喜欢这只猫,想这次就把它带上山。可是,他刚刚入职,自己还没有稳定下来,对山上的情况也不了解,带着它有诸多不便,就没有带它走。
第二天,一个12人组成的送货小分队牵着5匹马上路了。由于有马做运力,天黑之前,他们到达驿站,大家打火做饭休整一夜。
次日一大早,留下一人看守马匹,其他人背上物资开始艰苦的跋涉。如果顺利,一般在天黑之前,可以到达目的地。
小分队这次运货很顺利,太阳刚落山就到达了云顶。快到云顶的山口时,大家听到了狗叫声,这是瞭望哨上的护林犬,老护林员兴奋的跑下来迎接大家。
瞭望哨所在的平地面积有十来亩,是一幢用石块和木料搭建的三层小楼,老护林员把大家接到一层的大厅里,大家把行李放下喝茶。
一层的面积有60平米大小,一进门看到一张大桌子和一圈椅子,对面是上二楼的楼梯,楼梯下面是柴火灶,可以烧火墙取暖,也可以烧水做饭;旁边有一扇门,门后是厨房;三面墙上都有玻璃窗,南墙有一组木制的柜子,里面存放着工具和资料。
大家坐下后,老护林员一边给大家沏茶,一边兴高采烈的说:“可把你们盼来了,你们先喝茶,饭一会儿就得,我们吃手擀炸酱面,成不?”
大家都说:“成!”
每个人都饿坏了,这么多人吃饭,做别的来不及,只有炸酱面最快、最省事。
张大山说:“我来帮你。”
“我先给您介绍一下。”高经理拉着张大山的手,对老护林员说:“这位是张大山,是来接您老人家班的,我们接您下山。”
“好、好、好,欢迎、欢迎!”老护林员忙去同张大山握手,两人一起走进厨房。
厨房很大,就是有点脏乱。厨房后面还有一道门,老护林员告诉张大山:“后面是储藏室,我们的食物都在里面,这里没有电,肉类我都制作成腊味或风干,蔬菜腌制成酸菜、泡菜、干菜等等,够你吃好久的。”
唐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