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 118 章 白拿西突厥情报
唐高宗时期已经对西域有所了解,所以试图拉着波斯打西突厥。
哪知道波斯不仅自己废拉不堪,也实在是打不过对面开挂的,被阿拉伯帝国覆灭。唐朝甚至想帮波斯帝国复国,最终还是因为路途遥远算了。
李玄霸想提前介入波斯帝国的政治斗争,看能不能给盛极而衰的库思老一世注入一发强心剂,避免波斯帝国内乱。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不可避免,但有波斯帝国在大唐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当缓冲地带,大唐处理西域会游刃有余许多。
何况古波斯自古以来就在那繁衍生息,大唐的举动是正义的(正色)。波斯帝国后裔也一直在反抗阿拉伯帝国,会成功复国。
史书中清楚记载,吐蕃侵吞西域和西突厥反复兴灭的背后,都与阿拉伯帝国有关。
在开元年间,阿拉伯帝国极其扶持的盟友,与归服大唐的突厥进行了五次交战。这五次类似于“代理人战争”的交锋,大唐这一方皆胜,将阿拉伯帝国往东方扩张的计划推后了近五十年。
但阿拉伯帝国处于攻势,整体战线是朝着东方不断推进。
于是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大唐帝国军队和阿拉伯帝国军队在葱岭地区(今哈萨克斯坦)直接交手,大唐败退。
著名史学家巴托尔德认为,此战决定了中亚的命运,导致大唐将中亚让给了阿拉伯人。
西方史学家多秉承这个观点,并认为怛罗斯之战和同年的大唐南诏平叛失败,都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之一。
近年来华国史学家根据最新史料反驳,此战大唐虽然失败,但这只是双方试探性攻击,双方都中止了大的继续扩张,划定了彼此势力范围,大唐和阿拉伯帝国双方都没有伤筋动骨,也没有影响双方关系。
不过四年后,即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由盛转衰,吐蕃趁势占领河西走廊,这才导致大唐在西域的势力失守。
这场战役的历史地位究竟如何,李玄霸更倾向于自己国家
的历史学家。但吐蕃的兴盛和西突厥的复叛,背后有阿拉伯帝国的支持是肯定的。
如果能保住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面临阿拉伯帝国的压力,会是大唐稳固的盟友。西突厥和吐蕃得不到阿拉伯帝国的支持。
大唐就算再次衰退,华夏只有内忧少些外患,百姓受到的磨难或许会少一些。
甚至在没有外患的前提下,说不定大唐能实现改革和中兴,让下一个大一统王朝到来前,不要经历“五代十国”这个比“魏晋南北朝”更黑暗的时代。
未来的事李玄霸回去后会和一哥慢慢聊,李智云和罗士信的小心脏还不能承受这
么大压力。李玄霸只说起将来经略西域,会用上西方这几个大帝国的事。
“他们如突厥一样,不能太强,也不能被灭,最好是永远这样僵持着,才会与我们友好相处。”李玄霸道,“突厥的地我们还能直接管辖,但西域太远了,我们不能直接控制。所以必须让他们主动与我们交好。”
李智云连连咂舌:“三兄!我的三兄啊!现在还是大隋呢!一兄还没当皇帝呢!扫灭天下都不知道会花多长时间,打败东西突厥也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你怎么都算计起西域诸国了?”
罗士信有点头晕。
他以为人生最大成就就是帮郎将统一天下,如果能活长一点,再加个灭掉东西突厥。西域诸国也太遥远了!
李玄霸笑道:“你们要对李一大将军有信心,天下唾手可得。或许我对西域诸国的算计,在我们这一代没有用处,但能为后人减轻一点负担,为后世百姓减轻一点负担,既然是举手之劳,为何不做?”
至少,这个时空哪怕大唐仍旧丢掉了西域,在“盟友”的帮助下,能把安西都护府的孤军接回来也是好的。
安西都护府孤悬海外,大唐守军孤军奋战四十余年,在公元808年全部战死沙场。
落叶归根,忠魂归乡。
李智云捧着下巴道:“好吧,三兄有这么远大的志向,弟弟支持你!三兄,你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我们无法直接管理的地方,一定要让他们有多个首领,不能让他们统一了来打我们,对吧?”
罗士信使劲点了一下头:“我也明白了!就像是西突厥和东突厥互相打仗一样!绝对不能让突厥统一!”
李玄霸叹息道:“真聪明,就是这样。”
这一套,历史中的唐太宗就干得很好,俗称“平衡术”。
唐太宗灭掉东突厥政权后,没有灭掉东突厥的“可汗”,而是在突厥上放几个“阿史那”血脉的可汗,让他们各自打去。谁弱就拉偏架,不让他们统一。
这一点后世清朝也做过,就是蒙古“盟旗制度”。
唐高宗前期延续唐太宗的政策。但在后期,天皇天后都认为他们需要建立比唐太宗更大的功绩,所以放弃了“平衡术”,放任和帮助亲近自己的势力统一草原。
但大唐当时的科技和经济水平,不可能直接统治西域和草原,导致西突厥不断复叛和阿史那
家族重新统一漠北,拖累了大唐财政。()
唐玄宗也在这方面犯了傻。他见南诏太乱,就帮其中一支部落把南诏统一了,南诏实力强大后就反叛。
木兰竹提醒您《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唐军平叛失利,西方史学家认为,这和怛罗斯之战一样,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之一。抛开这点,这一战确实给大唐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唐高宗和武女帝政治水平还是不错的,都是有为之君。唐玄宗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也没昏庸,还是明君。
只是唐太宗身为华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战略家”,眼光还是更胜一筹。
军事家常有,而战略家不常有。
这次让一哥好好把他的战略思想写下来教导后人。就算后世子孙没有战略家,拿着先祖的心得依葫芦画瓢,可能也能学个一一。
当然,更有可能是某个后代皇帝认为“朕很强,朕要做到先祖做不到的事”,然后仍旧瞎折腾。
至于写“祖训不可更改”,让后世别乱来也不现实。局势瞬息万变,统治者需要依照现实情况随时调整政策。
看看明朝“后”车之鉴,利益阶层可太会利用“祖训不可更改”来给自己谋利了。
李智云疑惑:“三兄,你发什么呆?”
李玄霸收回发散的思想,笑道:“连小五都能听懂,看来我的教学水平不错。”
李智云得意:“那是因为我聪明!三兄,你应该说,连士信都能听懂,三兄的教学水平不错。”
罗士信白了李智云一眼,做口型让李智云等着。
等三郎君离开,他一定找李智云好好切磋。
李玄霸看到了罗士信的小动作,笑着结束了今日的授课,让罗士信和李智云去外面“切磋”。
先嘴贱就要做好“挨揍”的准备,这也是哥哥给你上的课。
李玄霸露出了关爱弟弟的慈祥微笑。
……
一月初,伊吾的气温回暖。虽然河水还没有化冻,李玄霸见已经晴了好几日,便向射匮可汗辞别,准备回张掖。
射匮可汗派了一千人护送李玄霸离开。这一千人由同族心腹泥孰带领,并携带包括三百匹骏马在内的大量礼物,与大隋的河右行军大将李世民正式结盟。
泥孰是个面容和善的中年人,汉话比射匮可汗还熟练。
他与李玄霸交谈,居然对突厥人大多不爱看的儒家经书颇为熟悉。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