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明

第34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1/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34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朱柏本来不想管这事,不过被逼到这个份上了,也只能管了。

关键没银子的话,他以后想逍遥快活也不行。

好比他以后要是看上个姑娘,想送人家点东西,总不能拉一车大米和桑麻去吧。

他歪头想了想:“缺银子的话,今年收赋税的时候,要求下面交银子不就好了吗?把实物全部折算成银子交上来。地方州府方便,朝廷也方便。粮食桑麻器物路上运输容易坏和丢失,还不好统计。再放开南来北往经商限制,允许南北货物交流,银子自然就活了,朝廷也可以从商人那里多收税。大家都开心。”

朱元璋一愣,坐在那里拧眉想这个问题。

他让农民交粮食和实物,本意是防止有贪官从中盘剥。但其实交实物也是一样的盘剥。

听说,衙役们下去收粮,都是把斗装的满满的,然后踢一脚,掉下来的粮食,就是衙役和官府的“辛苦费”。

衙役还给这种做法取了个专门的名字叫“踢斗”。

还有,用比平时大的斗收,用正常的斗往上交,两下多出来的,就被贪了。

这种事情屡禁不止。

主要他除了给官员俸禄,不给各级官府任何运行费用,都是他们自己想办法来养活手下的那一大班子衙役和师爷,支出日常开支。

不让他们拿点,根本没法运转。

所以时间长了,他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折成现银就好统一规范和计量了。

老朱不出声,屋子没有一个人敢出声。

朱柏忽然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外面就传来个女人小声询问的声音:“湘王殿下可还好。”

有人压低声音回答:“皇上还在问话呢。娘娘快回去吧。”

朱柏听出来这是他亲娘胡顺妃的声音。

想来胡顺妃也是听说他又胡闹,不放心来看看。

胡顺妃不敢进来,每次都是在门口看看问问,确定朱柏没事才走。

朱柏心里忽然小小内疚了一下:这个世界,这偌大的皇宫里。

真正关心他死活的大概就只有老朱和胡顺妃了。

朱柏小声对朱元璋说:“父皇,儿臣出去看看再回来接着跪。您要打要罚儿臣绝不躲。”

朱元璋哼了一声。

朱柏当他是应了,忙起来一溜烟跑出去,远远对着胡顺妃挥挥手:“我没事,你赶紧回去吧。”

胡顺妃也是披头散发,披着件衣服,只带着一个宫女,手里打着灯笼。一看朱柏安然无恙,她才忙转身走了。

朱柏又回来跪着。

朱标俯身:“求父皇莫要气坏身子,早些回去休息。这件事都是儿臣的错,明早儿臣自己来御书房领罚。”

朱元璋又哼了一声:“呵呵,哪有这么便宜放过这小子。明日早朝,你带着这小子一起来,朕要在朝堂上好好罚他。”

朱标和朱柏都有些沮丧。

要是父子三人在御书房关起门来说话,万一有什么破绽还能想办法补救。

到了朝堂上,就不是他们三个能控制得了。

那些言官个个如狼似虎,嘴贱舌滑,非要让一个人倒霉不可。

到时候是牺牲朱柏还是牺牲朱标呢?

文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绝世游龙医仙
绝世游龙医仙
身为玄龙门传人的苏逸从乡下来到城里报恩,寻找名花,以古法碾压武道强者,以医术冠绝通天。 万花丛中过,只取万紫一点红。
苏小火
替嫁被判流放,反手坑仇家上路
替嫁被判流放,反手坑仇家上路
【爽文+女强+空间+流放+基建+不圣母+虐渣】 顶尖特工一觉醒来正坐在花轿中,被渣爹后娘算计,逼嫁昏迷不醒的残废王爷。 洞房花烛夜还没开始,就被下了圣旨要抄家流放。 这不行,属于我的东西,谁都不能拿走。 趁着乱,季如歌直接搬空王府,连老鼠洞没放过。 紧接着又搬空了娘家,又埋了一些造反的东西,再挖出一些账本送到御史大夫家,等着渣爹一家喜提流放一枚。 根据原身的记忆,坑她害她的一个都不放过。 流放路
梦想当咸鱼
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我靠打爆学霸兑换黑科技
【学霸+黑科技+科技兴国+战恐局】 高中生宋河得到“学霸怨念系统”,只要搞崩学霸们的心态,就能兑换各种黑科技。 于是,宋河不断让学霸们破大防: “你怒拿年级第一,全体学霸排名倒退,怨念值+10000!” “你因科研成果获得特殊津贴,待遇高过你的老师,怨念值+1000!” “全班第二丁阳泽得知他暗恋的女神是你的舔狗,心态爆炸,怨念值+800!” “你宣布对不友好国家进行技术封锁,怨念值+4亿!”
吃肉的熊猫
年龄差怎么了,爹系总裁他宠我啊
年龄差怎么了,爹系总裁他宠我啊
季家为了还债,连夜将家里的小女儿打包送到了景家联姻。 婚前 享誉国际的景爷有三不:一不结婚,二不育子,三不近女人。 婚后 景爷日子有三步:早起做饭,日中育儿,夜缠小妻子。 季绵绵则推搡,“景政深,你不是说不结婚、不要崽儿、还要和我离婚的吗?” 小包袱她都收拾好,要屁颠颠的离婚回娘家潇洒了,结果门还没出,人先被堵。 只见景爷虎视眈眈的盯着眼前的某“小肥肉”,大言不惭的说道:“外面坏人多
花惊鹊
抗战之关山重重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