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子,请听我解释

四百三十七章 许元的状态(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四百三十七章 许元的状态

此次异变那未知的迷雾被驱散,推论被得出,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过后,接下来便是想办法解决。

思索片刻,娄姬美眸之中神色忽然一亮,出声问道:

“洛前辈,现在长天体内的阴源与命源应当皆是死物吧?”

世间一切能量的来源皆是天地间的源炁,不管是异鬼的命源,亦或者是阴鬼的阴源,其实都是通过其种族天赋转化出来的特殊能量。

活着的异鬼与阴鬼能够吸纳天地源炁化为己用,现在许元体内的不过是两个死物。

换而言之,

现在控制住许元的那两股诡异能量就是无根浮萍,只要将其耗尽  “没用的。”

洛熙然看穿了娄姬的想法,轻轻摇了摇头:

“那小鬼控制了我的黑死菌毯,他可以通过那东西来吐纳源炁转化为命源。”

娄姬没有任何迟疑:

“那便将那些菌毯尽数销毁。”

“那些菌毯已经尽数融入了他的体内,想要消灭他们,就等于消灭那小鬼本身。

“而且他现在获取能量来源的手段也并不只有这一个,方才你也看到了,他能够通过吞噬他人体内的源炁。”

娄姬对此倒是毫不在意,轻笑说道:

“把他控制起来不就好了?”

洛熙然深深看了眼前这位半圣一眼,轻声道:

“确实,我们现在讨论的一切前提,都是能将那小鬼控制起来,不过就算能够将他控制,他体内也会残存一些命源与阴源。”

娄姬想了想,低声道:

“既然如此,我们的可否强行将那两股力量拔除出来?”

“拔除?”洛熙然略微皱眉。

娄姬轻声解释道:“控制住长天,以圣人圣源,将那两股力量一点一点将他的体内祛除出去。”

洛熙然挑了挑眉。

作为曾经的圣人,她再清楚不过圣源的威能。

世间最为纯粹之物。

若是真的有圣人愿意耗费心血这么做的话,现在许元尚未完全融合,将其体内的命源与阴源彻底拔除掉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洛熙然略微沉吟,道:

“虽然这许元体内的命源与阴源乃是无意识之物,但想要彻底拔除掉,恐怕施术之人会受到不可逆的影响。”

娄姬听到这话,瞥了一眼帝安城的方向,唇角勾起了一抹笑意,道:

“放心吧,他爹就算拼了命,也会选择救他的。”

洛熙然并未感到任何欣喜,直接一盆冷水泼下:

“可若拔除了许元体内的阴源与命源,以他现在身体状态,大概率会直接死掉,他现在仅仅只是维系着人性,体内一切基本都烂了。”

原本已然有了希冀的娄姬瞬间沉默了下来。

洛熙然说的没错。

现在许元是靠着那些阴源与命源而存活着,不拔除,他会继续异变深化,可一旦拔除,便代表着他的彻底死去。

死局。

沉默良久,娄姬用力的摇了摇唇角,垂下眼眸低声呢喃道:

“总总会有办法的,现在我们说的这些都还只是推测,先等我将状态调息至最佳把长天控制起来之后,再慢慢研究解救之法。”

洛熙然点了点头,轻声道:

“那娄总长你最好快点。”

娄姬瞥了她一眼:

“什么意思?”

洛熙然抬眸看向四周那重新聚拢的迷雾,幽幽道:

“许元他现在正通过这迷雾吸收整座城池的那些凡人和低阶修者的尸体,若真的等他将这些尸骸全部吸纳,恐怕会比现在更难对付。”

闻言,娄姬唇角微微勾起:

“这么说来,我倒是要感谢你们监天阁的那名蜕凡了,若不是他,恐怕这三具蜕凡的尸骸也得被长天吸纳掉。”

洛熙然略微皱眉,眼神很是认真:

“我没有和你开玩笑,人族的肉体对于异鬼而言,就如同妖兽的妖丹对于人族而言。”

娄姬轻轻摇了摇头,缓缓闭上了眼眸,声音轻柔:

“放心,没关系的。”

(本章完)

弥天大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穿越成皇子后,被女帝送去和亲了
一觉醒来,他惊觉自己竟成了大周神国的六皇子!刚想感慨一番,女帝的一纸逆天圣旨就砸了下来,宣布即刻送他去和突厥和亲!正当他风中凌乱时,神级选择系统悄然激活。他咬咬牙,决定接旨谢恩,没想到系统竟奖励了他神
佚名
巅峰博弈
巅峰博弈
做官需要责任心,更需要良心,从考上公务员那天起,宋思铭便决心做一个不畏强权,两袖清风的好官。从偏远乡镇的扶贫干事,到市委办公室的领导秘书,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终于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宦海坦途!
争渡
不败战神
不败战神
(又名:不败神婿)五年前,为了能让自己配得上她,他不辞而别。五年后,他携一身惊天本领,荣耀而归,只是归来之时,竟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女儿。
笑傲余生
天域至尊
天域至尊
一代丹帝重返十五岁,这一世,不仅要弥补前世所有遗憾,更要成就当世至尊!
新月弯弓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休了白眼狼探花后,转身跟状元走
我侍奉病重婆母,供养一家老小,还出资供夫赶考。两年辛苦操持,夫君成衣锦还乡的探花郎,还带着怀孕的新夫人。夫君要将我我贬妻为妾,我挥毫,一纸行云流水、气势磅礴的放夫书。休夫!我甩出账册,一千三百两花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