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结婚啊

第1277章 关于灵石矿的消息(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277章 关于灵石矿的消息

方天浩疑惑了,根本就不知道周数在说什么。

他来汉城,可不是为了那什么涅槃洞府,而是为了给小桃山秘境撑腰。

说实话,一座涅槃洞府,还勾不起方天浩的兴趣。

毕竟,他自己的实力就能比肩涅槃,而且还是比肩涅槃极致,站到了涅槃极巅。

那涅槃洞府之中,即便是有一些好东西,对他也不可能产生帮助。

因为涅槃洞府细致一点来说,就是涅槃境强者开辟出来的修炼之地。

如今天地灵气复苏,各大秘境开门,一些隐藏起来的修士遗迹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类似汉城涅槃洞府这样的机缘,在华国修炼界不知道有多少,根本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看到方天浩那一脸疑惑的模样,周数要抑郁了。

他没想到,方天浩居然不知道涅槃洞府一事。

“前辈,您竟然不知道涅槃洞府?难道您根本就不是冲着那座涅槃洞府来的汉城?”

“方某来汉城,有其他事情,用不了多久,你就能知晓。所以,你要拿来换取自己一条手臂的秘密,就是那座涅槃洞府?如果是这样,那你可能要失望了,方某对你口中的那座涅槃洞府,毫无兴趣。”

“前辈,当然不是!晚辈所说的秘密,只有晚辈一人知晓,那座涅槃洞府,知道的人可就太多了,根本就不能称之为秘密!”

“不要卖关子,说来听听。”

周数连忙点头,然后挥手在方天浩和他身周布下了一座劲气屏障。

显然,他是不想这个秘密被方天浩以外的人知道。

见到周数如此小心翼翼,方天浩挺意外的,他望向周数,不知道周数口中到底能说出个什么花来。

“前辈,晚辈所说的秘密,是一座灵石矿!”

“灵石矿?”

听到灵石矿这三个字,方天浩是真的来了兴趣。

灵石矿依靠灵脉而生,出产灵石,方天浩之前在蓬莱仙岛找到的那个地方,就是一座典型的灵石矿。

如今方天浩要提升修为,依靠灵石才能拥有最好的效果。

所以,灵石矿三个字对他的吸引力的确是很大。

如果那座灵石矿里有灵石,他这一遭来汉城,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不错,灵石矿,而且还是一座很可能拥有灵石的灵石矿!前辈,灵石在如今这片天地里几不可见,有多珍贵就不需要晚辈再细说了吧!”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为什么你说这个消息其他人不知道?还有,你说这个消息的时候,提起了那座涅槃洞府,难道你口中那座灵石矿,就在那座涅槃洞府之中?”

“没错,前辈,晚辈口中的那座灵石矿的确是在那座涅槃洞府之中。而晚辈之所以能知道这个消息,也是因为机缘巧合。晚辈坐镇何家,何家刚好得到了一张古图,那张古图不仅记载了有关那座涅槃洞府的信息,还记载了涅槃洞府内那座灵石矿的具体所在。”

“那张古图呢,拿出来给我看看!”

“前辈,那张古图牵扯到了灵石矿,实在是太过珍贵,为了保险起见,晚辈就将那张古图给毁了!如今,那张古图只存在于晚辈的脑海之中。”

“你行事还真是够小心的,难怪之前露面以后没有第一时间向我出手!”

方天浩闻言,不知贬褒地说了一句。

听到方天浩的那句话,周数的神色有些尴尬。

“前辈,修炼一道,逆天而行,小心没大错的!那张古图虽然没了,不是还有晚辈在嘛,晚辈就是一张活地图!前辈只要放过晚辈,晚辈就一定带前辈找到那座灵石矿。”

茶水一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都离婚了,必须浪起来
都离婚了,必须浪起来
关于都离婚了,必须浪起来:出差归来,杨浩发现家里的天塌了!老婆把房子和车子全卖了,说好的为了买学区房办的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一夜之间,一无所有!然而,就在杨浩绝望之际,“挂爹”从天而降,从此飞黄腾达
柚子要起飞
给员工画饼就能暴富
给员工画饼就能暴富
关于给员工画饼就能暴富:陈老板获得了财富系统,但是和员工绑定,员工幸福感越高,陈老板的财富也就越高。为了让自己的财富越来越多,陈老板的企业越办越大,回头一看,他已经成为了打工人心中的神仙老板。
芝士丸子汤
夫人她要对暗号,世子他在躲猫猫
夫人她要对暗号,世子他在躲猫猫
舒妗月醒来发现自己穿书了,成了丞相府二小姐,明日就要嫁人,而她想要活着回去就必须完成系统的奇葩任务:对暗号。勇威侯世子洛知珩一朝重生,决定扭转乾坤。本是去参加好友的婚宴,谁知新娘竟逼迫他带她私奔!私奔
你要花花不咯
怪谈游戏设计师
怪谈游戏设计师
“医生,我做的游戏好像变成了现实。”“这不挺好吗?现在人们工作压力那么大,你却能够摆脱这些,游戏人间,过上自己梦想的生活。”“可我是一名怪谈游戏设计师,我构思过一百二十六个凶案,塑造过几十个性格各异的
我会修空调
混沌大魔头
混沌大魔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的美景却被一声啼哭打破,只见一蓝衣女子暗自伤神,将襁褓婴儿放在庙门前。他乃混沌圣体,可刚刚出生就遭到了贼人惦记,夺了他的心,他的眼,他的灵骨,以及……奄奄一息之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