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43章 360
老翁瞪了来人一眼:“我何时说过当今是天下第一了?明明是‘天下第一爱民如子’!年纪轻轻就耳背, 老了岂不是啥都听不见?”
年轻人一愣,转头看向同伴。
同伴点头。
年轻人嘴犟:“就算是爱民如子,始皇帝也是天下第一!”
这话……
林阡下意识看了嬴政一眼, 眼底满是笑意。
嬴政无奈摇头。
若如老翁所言,嬴子悠颁布所有举措都以百姓为根本的话, 在爱民如子这方面, 嬴政还真不一定能比嬴子悠做得更好——
毕竟他所有政令举措只为国家更强大, 百姓生活并非他首要考虑。
受过嬴政通统治几十年的老翁显然比年轻人更清楚:“不可否认,始皇帝陛下是千万年都难出一个的伟大皇帝,论文治武功, 当今可能也无法与之相比,但作为百姓,能在当今统治下生活可比在始皇帝陛下统治下生活来得好。”
“你们呀,”老翁哼笑一声,“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习惯了如今轻松富裕的生活,便以为父辈都是这般生活了。不说其他, 就那连年征战和当今大刀阔斧改过的秦律,就够你喝一壶的。”
他就如现如今的大多数普通秦人般,年幼时在饥饿中挣扎,稍大后就在徭役中流汗,后来更是去了战场上拼杀。
虽然在始皇执政晚期, 一切都有了改善,但格外繁琐严苛的秦律仍旧让人在生活的时候带上了几分小心翼翼, 很是不畅快——
并非始皇陛下不好, 只是对于寻常老百姓而言, 没那么好。
年轻人有些不满:“您怎么能说在始皇陛下治理下生活不好?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 无论是土豆红薯等高产粮种, 还是杂交水稻、小麦等高产杂交品种,亦或者其他丰富了我们餐桌的蔬菜水果等物可都是在陛下治理期间全国推广种植的,若不然,我们这样的寻常百姓说不准连填饱肚子都做不到呢。”
老翁看了年轻人一眼:“史书上同样记载得明明白白,那些粮种大部分可都是始皇后殿下拿出来的。”
“除了粮种,棉花、纺织机、织布机乃至于影响到我们如今生活方方面面的各种机械造物,传言也都与那位始皇后殿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年轻人顿了顿,似乎没办法反驳。
他同伴似乎也是始皇帝的崇拜者,见状立刻帮腔道:“我当然知道是始皇后殿下拿出来的,可在做决定在全国境内推广的却是始皇帝陛下。在让百姓填饱肚子这件事上,始皇后自然是头等功劳,可秦国百姓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拿到粮种、基本摆脱饥荒的困扰,难道与始皇帝陛下没有一点儿关系?”
年轻人兴奋地附和:“就是就是,纵观各国历史,天下从来能人辈出,可他们提出于国于民有用的政策被采用者却寥寥,许多人不过在各国史书上留下一笔令人怅惘的记录便再也遍寻不着;也不乏有人意外得到好物,将其献给国君或诸侯,那些东西我们如今见了也基本能与如今对照,可在陛下之前,那些东西可从未落入百姓手中。”
“始皇陛下最让我崇拜的,一直都是他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与宽广似海、仿佛能容世间万物的胸怀。”
同伴继续列举始皇帝功绩:“再者如今大秦广袤无垠之疆土,人人均可入学、为官改变自己身份阶层之局面,国家粮仓与百姓粮食年年增产之情况,各色高科技产物年年推陈出新之现状……哪一样不是在始皇陛下在位期间就奠定了基础?”
“当然,我也知道这般大好局面避不开另一个做出了更大贡献的始皇后,始皇后在许多事情上的功劳甚至比始皇帝更大,我们同样也非常尊敬与喜爱始皇后殿下,可单单提起皇帝这个身份,难道始皇帝陛下会比不上当今女皇?”
“对啊,四伯爷这话也太有失偏颇。比起始皇帝,其实我个人更喜欢温柔仁慈,心中时刻都惦记着百姓且身体力行地为百姓做了无数事情的始皇后,可单论皇帝的话,始皇帝就是最厉害的。”
老翁视线落在几个年轻人脸上,噗呲一笑:“你们这几个小子,说得好似我不知道始皇帝有多厉害一样。”
但……
他仍旧坚持自己的说法,“虽然始皇帝陛下是我毕生所知的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位,但在其治理下生活仍旧是一件没那么舒服的事。”
始皇陛下的目光总是放在开疆拓土、教化百姓、粮食增产等宏观大事上,对细节的事情并不会放在心上,所以在他治下生活不难过——至少比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好了太多——却也算不得事事顺心。
老翁当然崇敬始皇陛下,可作为一个只想和家人平淡度日的小老百姓,他还是更喜欢如今的女皇。
至少没有严苛且繁琐的秦律与繁重到让人避之不及的徭役——
女皇已经将秦律从头到尾地大改了一遍,如今秦律比之过去已经宽松了许多;原本壮年男子每年都必须参加的徭役,也因为各类可以帮助百姓劳动的机械而逐年减少,等到女皇上位更是被直接废除;
至少没有年年都有,怎么也望不到头的战事——
始皇统治期间已经将能打的疆土全部打了下来,若还想继续开拓疆土,除了有人发现新大陆外,就只能将目光放在地球之外了,除了一些因为生活习惯与风俗等造成的摩擦,如今的大秦几乎已经没有了战事;
同样消失的,还有贵族对百姓的压迫与威胁——
在人人都可能爬到权力巅峰的情况下,贵族身份在面对百姓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一个占有绝对优势的身份,随时可能被人反超;
还有……
老翁不懂太多大道理,只知道在女皇统治下比始皇陛下统治下舒服,自然更喜欢女皇。
然而年轻人对他的想法并不赞同——
“可我们能有如今的生活,难道不是因为始皇帝与始皇后两位将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差不多了?”
这时一队游客路过,见这边争吵得厉害,立刻跑来凑热闹。
听得两方争论的竟是“在哪位皇帝治下生活更舒服”这等有代入感的话题,当即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进去。
林阡与嬴政二人因为不曾在此话题上发表只言片语,很快就被激动的百姓挤到了人群之外,只能听到人群包围中心时不时传出来的些许激动之语。
林阡好笑地看向嬴政,却只得到了一个无奈的眼神。
她无趣地回头,继续听年轻人与老翁的辩论。
仔细观察之后,林阡很快就发现了规律。她压低声音与嬴政说道:“发现了吗?年纪越轻的百姓对你好感越大,也越能理解你当初种种举措背后的好处,而年纪越大的百姓则对你观感越是复杂,虽尊敬,却也对你敬谢不敏。”
尤其那些十几二十岁出头,几乎没有在嬴政统治下生活的年轻人,更是将其奉若神明一般,提起嬴政,一双眼睛仿若盛满火焰,炙热得仿佛能烫伤与之对视之人的心脏。
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嬴政在民间的口碑只会越来越好。
嬴政却不以为意地摇了摇头,视线在老翁与年轻人之间来回打了个转儿后便无趣地撇开头,转而将目光落在了四周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上,合眼倾听其中传出的鸟雀啾啾、山兽怒吼。
至于旁人对他的看法?
他向来只求无愧于心,旁人的看法本就无法影响他分毫,更罔论自己“身亡”后几十年后百姓对他的评价。
林阡见他不感兴趣,干脆拉着他的手朝老翁之前提及的景点去了。
难得回来一趟,看看这大好山河也是好的。
……
林阡与嬴政离开之后,老翁等人又在原地争论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才因为闻讯赶来的官兵而各回各家。
老翁因为不识几个字,倒是没怎么将林阡与嬴政放在心上,只当他们是微服私访的钦差而已;可最开始与老翁争辩起来的几个年轻人中,领头的那一个回到家躺床上后,却不知为何突然想到了今日在四伯爷处见到的两名游客,且越想越觉得两人眼熟。
但无论他怎么想,都想不起来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
可想不起来就是想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