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36章 粮草的危机
回府的马车上,赵启靠在窗口眯着眼休息。
赵高则是一直盯着赵启,眼中充满了疑惑。
刚才赵启的一番言论,着实有着大智慧,直接把淳于越给折服。
不管赵启怎么说,淳于越必须让赵启收自己为弟子,还相约每日要来府上学习。
赵高甩了甩脑袋,不知道为何,自从见了赵启后,自己的三观一直在被颠覆。
比如陈郢之战,赵高都觉得自己要当俘虏了,可赵启凭借一万人,硬是杀的楚军败退。
又比如赵启与李信的矛盾,赵高原本觉得,两人相争估摸得好几年才能分个胜负。
可现实总是打脸的,不到两天,李信差点就被人给宰了,自己明明是站在道理的一方,可还是被调往了边疆。
去了那里,等于后面的灭国功劳,就与李信无缘了。
而今天的事,才是让赵高大为震撼。
赵启今天所说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一步一步,教人如何成长,如何经营家庭,如何治理国家,再如何平定天下。
这些是什么?
这些可是儒家所需的武器弹药!
如果说以前的淳于越只是空有理论,只会和大王说,“要以人为本,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这些无关痛痒,压根没有点中大王所思所想,可今天得到了赵启的这番言论,就等于有了武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么流畅的一套模式,只要大王遵循儒家为尊,按照这个模式走下去。
六国自然可灭。
赵高想都不用想,淳于越明日必然会再去面见大王,灌输这一番理论。
可赵启为什么会知道这些?
赵高盯着赵启看了很久,也不得而知,只是猜想,在赵启的身后,应该有着一位比较厉害的老师。
马车晃晃荡荡送了赵启回府,赵高便乘着马车回王宫内复命。
章台宫内,嬴政还在与李斯商议着前线的事。
“大王,蒙恬将军的军粮已然运输完毕,李信将军今日开拔,军粮随军运往,剩余的楚国战场,王翦将军的粮草,恐怕要等些时候。”
嬴政的脸上看不清表情,问:“王翦那可是有五十万大军,你的军粮不运过去,他怎么打仗?”
李斯面露难色道:“这……我很赞同武成君的提议,让王翦将军退回郢都,这样郢都周围秋收的粮食,足够王翦大军使用。”
看着李斯似有难处,嬴政直接开口:“有话就直说。”
“是。”李斯正色道:“大王,我秦国虽然已然占领几国的领土,可战争导致几国的耕地利用率极低,不少他国百姓颠沛流离,无法生产,可您却要开仓救灾,这一来一去,军粮自然紧缺。”
嬴政闻言冷哼一声,“李斯,你记住,以后没有什么他国的百姓,只有我大秦的百姓!”
“诺!”李斯闻言,心中一惊连忙称是。
“另外。”嬴政的目光放在了赵国的领土上,“百姓还得救,只需确保国内无贼寇,让他们安全生产,恢复生气只是时间问题。这可能需要个一两年时间,你要做好准备。”
李斯心中叹了口气,“可大王,眼下军粮恐不够支持王翦将军继续消耗。”
李斯鼓起勇气说出了心中的困难,这一年秦国四处开展,再加上新占领领土,无法恢复生产,军粮已然不够。
嬴政却是没有厉声责备李斯,只是轻叹口气:“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前线的军粮,这样,从这个月起,整个咸阳大小官员的吃穿减半,用于支持前线。”
李斯眉头微皱,这可是个得罪人的活,可大王下令了,他也不敢多嘴。
“诺!”李斯想了想,便问:“那武成君……”
眼前雍城那边还未传来消息,可大王好似认定赵启一般,所以李斯问了一句,赵启的吃穿是不是也要减少。
嬴政忽地笑道:“他怎么了?他不是我大秦的臣子,自然要减,不但他要减,所有的王宫家眷,全部要减,包括我!”
李斯连忙跪下,“大王不可,这前线再困难,也不能消减王宫的吃穿用度啊。”
嬴政眉毛轻佻,“怎么?看不起寡人?孤小时候挨饿的时候,三天才吃到一个窝头,现在能比那时候困难?”
“这……”李斯踌躇不已,他可不敢减了王宫的用度。
“就这样。”嬴政大手一挥,这事就这么定了,大王不想从百姓身上克扣,只得大家一起苦一苦了。
突然,嬴政好像想到了什么,问道:“我听说,赵启那小子在城外种些什么新的粮食?”
“是的大王,好像叫什么土豆。”
“产量如何?”
“这……”李斯尴尬一笑,“才种下去不到半月,还得再观察些时间,不过挺武成君所说,两个月即可成熟,不用等太久。”
李斯对这土豆,并不抱有太多的希望。
据说这东西种下去后,赵启便没安排人去处理过,只是定期浇水。
虽然没有什么杂草,可这么高的亩产,难道不要施肥吗?
“嗯。”嬴政点点头,显然也没当一回事,“再看看吧。”
就在这时,大殿外,赵高匆匆忙忙进来,与他一起来的还有淳于越。
赵高心中十分无语,他本以为淳于越第二天肯定要来游说一番,可没想到竟然当时就来了。
自己才送完赵启回宫,就在门口遇到淳于越。
见赵高来了,淳于越连忙让赵高带着自己进这章台宫。
赵高十分不情愿,可本着谁也不得罪的态度,便带着淳于越来到章台宫内。
李斯和嬴政两人面面相觑,今日赵启与淳于越学习,两人都是知道的。
虽然淳于越过于执拗,可对于礼法教导绝对没问题。
可眼下淳于越却是与着赵高,一起急匆匆进殿。
两人都觉得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嬴政一脸黑线,他虽然认可淳于越,可却不想多和他说话。
否则他一开口,就是儒家治国如何如何。
可秦国是靠法家起家的,嬴政看中的只是儒家的礼义仁智信,教人为善这些。
而今天淳于越到来,嬴政隐隐觉得,有种老师来找家长的感觉。
汾清三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