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448章 展开谈判
在这场日军与新军的陆上战斗中,日军冲锋的士兵全部都倒在了距离新军阵列八十步外那道死亡线上。
看着对面这群没有金属甲胄护体的日本士兵,他们在集体冲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让战阵中的新军士兵们都不住的摇头鄙视。
赞许着他们勇敢无畏的同时,也为他们不懂得遵循战争法则的愚蠢而惋惜。
更可笑的是在两军发生激烈战斗的过程中,战场外竟然围上来了大量日本兵士观战助威。
魏建军被日军这种叫嚣声扰的不胜其烦,便在双方战斗进行到尾声的时候命令火炮兵对四周围观的日军进行远程打击。
这就像是在鸡群中丢了一枚爆竹般将围观的日军士兵炸的四处奔逃,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战场不是戏场而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是死神最眷顾的可怕场所。
菊田正胜在手下兵士损失殆尽时竟然大脑短路,也奋不顾身的加入到了冲锋的队列中被新军燧发枪打成了重伤。
他最后是被亲卫冒死背出了战场的,然后就一路狂奔回了江户城内进行紧急抢救。
他趴在亲卫的后背上才真正明白了不是明军狂妄自大,而是自己太轻视明军这个可怕的对手了。
而这次战斗中新军竟然是没有出现任何伤亡发生,打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零伤亡战斗。
这可把一直举着望远镜观战的郑之龙惊的差点掉了下巴,这新军的战斗力竟然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强悍的程度。
怪不得那些快马弯刀战无不胜的建奴铁骑在与新军的作战中会一败涂地了,所以几十万农民军才会在朱喜明面前表现的如此卑微,看来自己当年与朱喜明联姻示好的决定真是太明智了。
他忍不住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看向一旁的朱喜明,心中对自己这位战神一般存在的女婿又是喜欢又是心悸。
这时的德川家光也不得不接受眼前这个残酷的现实,决定派柳生宗代表日本将军幕府前往明军营地,去与那位传奇的明国厚世伯谈和。
但他的底线是明军立即停止向江户城运动,并保证不占领日本的土地和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
只有满足了上述三条后双方才可以展开谈判,否则日本国将会向明国正式宣战不死不休。
“岳父大人,劳烦您去告诉日本使者,明国并不想占领日本的土地也不想推翻德川家族的统治。
而是带着解救日本国百姓,缓和日本国内矛盾的诚意来到这里的。
所以我答应他们的三条谈判提议,现在就可以停止向江户城的行军。
只是我不希望再次发生长崎岛那样的事情,竟敢杀害我大明帝国的和平使者,无知的向我大明帝国炫耀武力。
如果德川家光能够真心实意的接受我带来的诚意,这次谈判就劳烦岳父全权代表我吧。
只是您也不要对德川家光逼迫太甚,最好能谈出一个双方互赢的结果出来。
日本这个民族虽然崇尚武力但却有些狂妄自大,他们如果这次吃亏了以后也会趁我们无暇顾及的时候起来反抗,那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朱喜明看着站在面前的矮小柳生宗,听他说话的语气很是霸道有力。
通过郑芝龙的翻译才知道他是在请求大明国军队不要在日本国内掳掠杀人,便哈哈大笑着表示自己同意了德川幕府提出的三条谈判提议。
他将谈判的权力交给了深知日本文化习俗的郑芝龙,相信会比自己这位连日语都不懂的人来谈会事半功倍。
再说他这次率军前来的主要目地就是为了给郑氏家族和田川家族来撑腰帮忙的,所以他本人对日本的德川幕府没有任何利益上的索取。
朱喜明只是希望通过这次对日本国的征伐,将两国的世代友好的关系能够更好的相互融合在一起。
为自己未来建立起一个繁荣的《大中华文化共荣体》做一个前期的准备。
在双方进行谈判的过程中,朱喜明得知德川家光最可信赖的一位将军在与新军的作战中受重伤的情况。
他猜想这一时代的日本医术,应该是很难救治好铅弹所造成的伤害。
便让郑之龙传话给德川家光,表示他愿意派自己的卫生部长吴又可前去为那名受重伤的将军诊治。
通过这种救治行为来向日本幕府方面展现自己的善意,但特别要求他们保证自己所派遣人员的人身安全。
吴又可对枪伤的战场治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并具备了这一时代最高水平的外科理论造诣。
他果然也是不负众望,去了两日时间就将菊田正胜的伤情稳定住了。
还带着一众军医对受伤的日本士兵进行了救治,只是他们的善行却是在德川家光派亲信全程陪护下完成的。
而那些被救治的日本兵士,并没有表现出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而是全程都充满了对明国人的仇视。
吴又可面对日本人这种善恶不分的行为,在返回来后就向朱喜明一通抱怨不满。却引来了朱喜明哈哈大笑不止,对不理解他此举的众人说道:
“日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岛屿国家,他们很难通过自身努力形成自己所需要的先进制度和文化。
所以他们自汉唐以来就不断派遣使团到我们华夏去学习效仿,并愿意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影响。
所以日本的文化习俗和国家制度中都深深地打上了汉家文化的烙印。
就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借鉴性和封闭性的特点,才使日本国保留了我们华夏文化的部分精髓。
如忠诚而团结,尊道而守礼,重德而少私,并且通过他们的上述特点过滤掉了那些令人讨厌的文化糟粕。
如上欺诈而下蒙蔽,自私而少德,弃道而自愚。
这也就是他们敌视你们这些救命恩人的原因,难道你们不觉得他们爱恨情仇都是很单纯吗?
既然我们要远赴海外建国重塑中华,就不可能孤立于海外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而应该将中华文化不断与外族文化进行融合取长补短。
在这种文化融合过程中寻求发展,才能永远保持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用这种先进的文化去向更多的国家和人传授,从而获得到更多国家和人口的支持与信赖。
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并万世流传,所以我才会将这种融合体统称为《大中华文化共荣体》。
日本作为已经接受中华文化熏陶千年的国家,我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帮助他们更好的保持这种文化。
将来我们中华帝国会因为自身文化繁荣需要,还有可能重新吸取他们保留下来的这些汉家文化。
让他们在未来的《大中华文化共荣体》内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早日达成我强大繁荣中华文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