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21章 流言
其实,这猪下水的生意,沈桥也不打算长期干下去,她本来也是爱干净的人,为了生计弄一段时间还可以,要是天天弄那些下水,她早晚要受不了。现在卖人参有了本钱,这段时间正好想一下其他生意。
沈桥这天正在家里做夏衫,就听到有人在敲院门,霜儿和满儿去割喂鸡鸭的青草了,没在家,她只好自己慢慢走到门口开门。
院门还没有完全打开,就听到胖婶焦急的声音“你怎么还这么平静,不知道村里都传遍了嘛?”
沈桥一脸懵圈,看到胖婶身边还有李婶子和翠娘,除了胖婶,她们俩人还没主动来找过沈桥,难道村里出了什么大事嘛,还是关于自己的?
沈桥将三人请到堂屋,分别给每人冲了一杯蜂蜜水。
“啧啧,这糖水还挺甜的。害,你这一打岔,我差点忘了正事。”胖婶喝了口水,润润喉咙,接着说。
“这不是早上翠娘在大溪水那边洗衣服嘛,听到村里一起洗涮的婆娘说你的事,说的有模有样的而且不那么好听,她不好意思直接来找你,就去我家跟我说了。正巧李婶子在我家跟我说事呢,听到你的事情,就一起过来了。”
“啥事啊婶子,是受伤的事情吗?我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呀,就是上山把脚给扭了。再过几天就好了,还值得你们过来跑一趟。”沈桥笑着对三人说。
“啥受伤的事情呀,那个,桥娘,你别不好意思啊,胖婶就直说了。就是你要改嫁的事,现在村里都传遍了。”
沈桥以为自己出现幻听了,她什么时候要改嫁了呀。
“胖婶,这是从哪传出来的,我什么时候要改嫁了,我怎么都不知道。这压根没影的事情啊。再说,我改嫁给谁呀?”
胖婶又喝了口水,这水还挺甜的,接着说“说是,前两天傍晚,看见你和一个男的从山林里出来,拉拉扯扯的,他还给了你一竹篓的东西。还说那男人不是咱们棠樾村的,是外村的,她不认识,但看着是个年轻的男人。”
胖婶说完,用余光看着沈桥的反应,李婶子和翠娘也看着她。
“前两天傍晚呀,那是我上山不小心摔着了,崴了脚,一个山里的猎户路过看到了,好心的送我回来,竹篓也是我的东西,他帮我背着的。”
“回来的路上,还遇见几个村里的人,说了几句话呢。怎么会有这种谣言呢?”
“桥娘,真没这事?要是他是个好人,你也别不好意思。虽说女人再嫁名声不太好听,但也只是大家私下里说说。日子终归是自己过的。”“再说,朝廷不是鼓励再嫁的嘛,虽说你离朝廷规定的最晚再嫁年限还有两年多,但要有合适的,可别错过啊?”李婶子怕沈桥脸皮薄,不好意思说破,于是规劝道。
啥玩意?鼓励再嫁,还有期限,她怎么不知道这个规定!李婶子的话像晴天霹雳打在沈桥头上,这年头,连守寡都不行了嘛?
沈桥学历史只记得明清鼓励女子守节,汉唐的时候女子和离或守寡后,鼓励再嫁,她一直以为这里的婚姻观和明清时期一样,没想到竟然和汉唐差不多。不过仔细想一想也知道了,在封建朝代,特别是大规模战乱后,男人大规模的死亡,国家亟需补充人丁,常会采用强制措施,增加人口繁衍,如规定最晚的男女结婚年龄,规定女子守寡的最长时期,还有官配制度等。
这时期,女子特别生过孩子离婚或守寡的,证明有生育能力的女子还挺受欢迎。这什么破制度呀,沈桥气结。
等沈桥从胖婶、李婶子处了解清楚古代的婚姻嫁娶制度后,彻底幻灭了。
男子还可以通过让三个大夫证明自己那个有问题,再交够一定的银两后,便可以不结婚。但女人却不可以!
这万恶的旧社会,沈桥气的在心里直骂爹。
那这两年多时间,沈桥去哪找对象呀。要是找不到,只能让官府给匹配了。不用想也知道,这剩下的肯定都是歪瓜裂枣。
沈桥穿回现代去的心情从没有像此刻这么强烈。
翠娘看着沈桥一脸气氛无奈的样子,感同身受,她和沈桥都是寡妇,面临着相似的处境,这也是她听到村里的传言后第一时间想要来告诉沈桥的原因,同病相怜。
不知怎的,沈桥脑中突然闪现出那个瘦削冷清的男人,或许,找他?啊,不行不行,沈桥立马又打断了这个想法,他一看就比自己年龄小,而且长得又不错,自己一个人还没啥家庭负担,村里啥样的姑娘找不到啊。她一个大龄寡妇,还带俩孩子,让他喜当爹,别人可不是大傻子。
可是,在这里,他也不认识其他单身的男人了呀。
唉,愁人,算了不想了,还有两年呢,走一步看一步吧,实在不行,不知道这里能不能买男人,抽空自己得去镇上了解一下。
心思转了一圈,沈桥对关心自己的三人说“我目前还没有再嫁的打算,那个男人也只是路过,看我受伤,好心帮助我罢了,我们之间并没有其他的。婶子们再遇见村里人说这些,麻烦帮我解释一下哈,我腿脚不方便,这几天都没出门,再加上住的远,一般也不往村里去。”
“没问题。”
“好的”
“应该的。”
三人一口答应。
村里虽然有爱说闲言碎语的人,但也有胖婶,李婶,翠娘这样的热心人。
沈桥看着翠娘比上次见她的时候状态好些了,知道她的心结解应该在慢慢解开了。
想到自己明天要做一项新吃食,便让胖婶、李婶子还有翠娘,明天带着孩子都过来,尝尝她的新吃食。
刚搬来小院的时候,胖婶就来给自家送过小菜,李婶子帮她怼过王二婶子,这次是翠娘知道这事跑来提醒她的。于情于理,也应该请她们吃顿饭。
三人都是淳朴的人,都推脱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帮点忙搭把手都是应该的,不值当请吃席。沈桥说是迟来的暖房酒,院子冷清偏僻,让她们来给增加点人气,三人这才答应。
等三人走了,沈桥也没了做夏衫的心思,在那坐着想今后的事情。原以为她自己能养活两个孩子,母子三人过上好日子,就可以了。没想到大兴朝还有这种奇怪的规定。想了好一会,也没有头绪,沈桥便觉得有点头疼,干脆不想了,起身去了灶房做晚饭。
沈秋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