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

第二五〇章 橡胶树(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二五〇章 橡胶树

那场战争是蒸汽动力战舰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让各国都认识到了蒸汽动力的优势。

从而才有英国人的“勇士号”和法国人的“光荣号”铁甲蒸汽战舰。

“他们还在港岛吗?”董良问道。

苏林回道:“小的来的时候,美国人还在,不过他们急着补充物资,估计是要出发的,这个时候,不知道对方在哪里?”

董良知道舰队补充了食物和水之后,肯定是要出发的。

要不然补充的蔬菜和水果时间长了会变质腐烂。

“嗯,我知道了,苏管事会去帮我感谢苏东家。”

“对了,我上次让苏东家找人去巴西购买橡胶树苗,有眉目了吗?”

董良突然想到一件事情,这是董良送给苏家的一条财路,可以保证他们家族未来经久不衰。

当然了,也是因为苏文灿这个人在南洋有些门路,与洋人之间的关系也不错。

尤其是苏家与澳门的葡萄牙人关系紧密。他们家中船队多为老闸船,就是澳门的葡萄牙人帮他们造的。

这种船采用西式帆船的修长船身,适航能力很强,同时采用中式硬帆,方便华人水手操纵。

这是苏家维持自己南洋贸易航线的重要保证。

因此董良建议他们走澳门葡萄牙人的路子到巴西去搞一些橡胶树苗。

这个时候,橡胶的应用并不是很多,等到几十年后汽车发明,它才开始真正普及。

不过,董良非常清楚,橡胶未来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有了橡胶,他才能够做出气密性更好的蒸汽机。有了橡胶,他才能做出橡胶轮胎。有了橡胶,华族百姓可以穿上胶底鞋,可以穿上完全防水的雨衣。

然而在历史上,1876年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威克姆才把亚马逊地区的七万颗橡胶种子带到英国,栽种在植物园,后来又陆续把橡胶移栽到东南亚各国。

而一棵橡胶树栽种之后要等上5~8年才能够割胶。

所以这件事情,董良必须提前布局。

南洋的海岛,地处热带,实际上是最适合种植橡胶树的。

在后世,这里成为了全世界的橡胶种植生产中心。

苏管事回答道:“已经托葡萄牙人去购买了,老爷没有跟他们明说,只是说自己要修建宗祠,听说巴西有一种眼泪树,可以流出白泪,希望能够栽种在宗祠,寄托对祖先的哀思。葡萄牙人听后大为感动,答应帮家主带回种子和树苗。”

这套说辞,还是董良教给苏文灿的。

这个时候,洋人实际上对华人还是有防范之心的。

就像当年红薯传入华夏就废了百般周折。

1593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吕宋岛经商。在吕宋岛,陈振龙发现了当地的一种农作物——朱薯。

了解到朱薯不仅美味可口,而且生长力强,耐旱、高产、适应度高,生熟都可以吃,联想到家乡时常灾歉,食不果腹,便想要引种回国。

但由于当地有严厉的禁止带出法令,于是他开始在吕宋学习朱薯种植法,而后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将薯藤巧妙地绞进缆绳之内,避过了出境检查,经过7昼夜航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

巴西人对橡胶也有类似的禁令,因此董良让苏文灿使一些小手段。

之所以找葡萄牙人,那是因为巴西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虽然现在独立,但是当地的统治阶层依然以葡萄牙人居多。

“苏管事务必再次提醒一下苏东家重视此事。”董良没忍住再次提醒道。

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娇贵
娇贵
两人开始于一场荒谬的协议,裴枝桠先招惹上齐郁礼,等各自达成目的后就一拍两散,再也不见。偶然一次,他撞见她被合作方揩油,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猛兽。她抿嘴轻笑:“我们只是合作关系,你无权干涉我的任何事情,
懒得跟你讲
我,玄学大佬,靠算卦横扫豪门!
我,玄学大佬,靠算卦横扫豪门!
(玄学打脸+真千金+灵异神怪,1v1双强)修仙大佬渡劫被劈错了界,穿成个注定早死的病秧子大小姐。原身还活着,家里就已经早早找好了替身,靠着福运命格替她在家享受荣华富贵、父母宠爱,甚至还有追求者的爱慕和
雕雕子
八零年代:恶毒作精她暴打偏心家人
八零年代:恶毒作精她暴打偏心家人
我意外穿到了八零年代,成了书中男主的恶毒作精前妻。绿茶时不时教导我为妻贤惠,与人为善?可她实际上就等着我离婚以后和飞黄腾达的男主过上幸福人生呗,这茶艺不太行啊,看我如何揭穿她真面目,羞辱的她无地自容!
佚名
皇叔好细腰,娇娇王妃要轻哄
皇叔好细腰,娇娇王妃要轻哄
现代医学大佬沈轻一睁眼就躺在了权倾朝野的摄政王的床上,摸着八块腹肌,她才知道自己穿书了,穿成了炮灰真千金,新婚夜被假千金换亲给了不能人道的摄政王,还被假千金下了药,最终因为太过兴奋心脏承受不住而惨死。
药药
老舅别怕,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
老舅别怕,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
【2025年度爆款】有九个漂亮姐姐,加十八个可爱外甥是什么体验?苏明绑定神级舅舅系统!只需照顾外甥,或挖掘并培养外甥们的潜力,就能获得返还奖励!无论什么领域,都“略懂一二”!多年后。娱乐圈顶流、科研巨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