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一三〇一章 哈兰枪声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之下,张孝达踏上了爱乌罕这片士地,怀揣着诸多盘算。
彼时,各方势力在此地纵横交错,局势宛如一团乱麻,而张孝达深知,自己必须在这复杂的棋局中落下关键几子,方能为华族谋取最大利益。
虽说最终成败犹未可知,但张孝达此刻倒也从容,毕竟他现阶段付出的,仅仅是一张口头承诺,仿若未着成本的试探,却有可能搅弄起爱乌罕的风云变幻。
他此番与马苏德见面,背后实则隐藏着一箭双雕的深意。一方面,自是想借此举给多斯特穆罕默德汗施加些许压力。爱乌罕所处之地,地缘政治极为敏感,其西北部紧挨着希瓦汗国,刚刚占据那里的沙俄人随时可能南下,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爱乌罕倍感压力。
张孝达目光如炬,深知若能促成爱乌罕出兵希瓦汗国,便可在这场列强博弈的棋局中,为华族赢得关键一着,让爱乌罕帮忙牵制住一部分沙俄的兵马,缓解华族面临的外部压力,哪怕只是稍稍掣肘沙俄前进的步伐,都意义非凡。
然而,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却绝非易于之辈,面对张孝达的提议,他总是施展拖延战术,以形形色色的理由推诿搪塞。每次张孝达提及出兵之事,他要么哀叹国内经济凋敝,民生艰难,实在无力支撑一场战事;要么便顾左右而言他,诉说着国内各部落之间矛盾重重,难以在短时间内凝聚起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张孝达虽心中恼火,却也知晓,与这些小国打交道,需有十足的耐心。果不其然,就在张孝达与马苏德会面之后不久,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仿佛感受到了某种威胁,立刻迫不及待地召见了张孝达。
一见面,他便滔滔不绝地表起了对华族的忠心,言辞恳切,仿若华族是他唯一的倚靠,是他治国安邦的不二盟友。可话锋一转,他又开始哭诉起国内的穷困潦倒,军费匮乏,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言下之意仍是出兵一事困难重重。
张孝达不动声色地听着,心中却对他的小算盘洞若观火。好在,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多斯特穆罕默德汗最终还是满口答应了派兵协同作战之事。
他心里清楚,上一次若不是华族仗义出兵,他们西部重镇赫拉特恐怕早已易主,落入他人囊中。
那时,赫拉特被外敌围困,形势岌岌可危,城中百姓惶恐不安,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四处求援无果,几乎陷入绝境。
关键时刻,华族大军如神兵天降,凭借卓越的军事谋略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举击退波斯敌军,帮他们夺回了赫拉特。
这份恩情,多斯特穆罕默德汗自是不敢全然忘却,无论从道义还是现实利益考量,他们都理应协助华族作战。
只是,这些小国国主终究格局有限,见识短浅,满心满眼都只想着自身的蝇头小利,权衡利弊时总是优先顾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爱打些自以为是的小算盘,让张孝达又气又无奈。
张孝达身为传统的读书人,自幼饱读诗书,研习经史子集,对人心的洞察可谓入木三分。
他深知,在这异国他乡,与多斯特穆罕默德汗这样的人打交道,常规手段未必能奏效。
于是,他剑走偏锋,抛开多斯特,直接与爱乌罕的地方势力接触,这一招无疑是精准地拿捏住了对方的软肋。
他心里清楚,爱乌罕国内原本维持着一种微妙的政治平衡,各方势力相互掣肘,又相互依存,在权力的天平上小心翼翼地博弈着。
然而,华族这股突如其来的外部势力闯入,仿若一把强力的杠杆,轻轻一撬,便足以打破这种脆弱的平衡。华族只需稍稍施展手段,偏向哪股势力,哪股势力便能在这场权力角逐中抢占先机,上台主政爱乌罕。
多斯特穆罕默德汗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张孝达此举,实则是在不动声色地敲打他:你若不诚心合作,我有的是办法扶持他人取代你。
张孝达起初并未将这一布局太过放在心上,只当是一次常规的策略尝试,却未曾料到,那位马苏德回到部族之后,竟真的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彼时,爱乌罕的领士向南延伸至阿拉伯海地区,这片广袤的士地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自古以来便是各方争夺的焦点。
然而,英国人凭借其海上霸主的优势,趁爱乌罕国内局势动荡之机,悄然蚕食其领士。他们实际控制了莫科兰海岸,将爱乌罕下属的俾路支地区强行占领,硬生生地将普什图人的控制区一分为二。
这一举措,如同在爱乌罕的版图上划下一道深深的伤口,不仅切断了当地部落之间的联系,也极大地损害了爱乌罕的国家利益。
更为过分的是,英国人妄图彻底巩固在俾路支地区的统治,竟从白沙瓦地区迁移了大量的印度教徒到此地。
这些印度教徒初来乍到,却仗着背后有英国撑腰,狐假虎威,肆意欺凌当地的普什图人。
他们抢占肥沃的士地,垄断商业贸易,在当地横行霸道,使得普什图人苦不堪言,民怨沸腾。
在这重重压迫之下,位于沙漠边缘的哈兰城也未能幸免。这座小城,气候干旱少雨,周围尽是荒芜的沙地和稀疏的耐旱植被,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当地百姓为了生存,只能以种植耐旱作物如仙人掌果、高粱等为生,同时饲养山羊,依靠羊奶、羊肉和羊皮维持生计。
尽管条件艰苦,好在哈兰城地处北部山区与南部沙漠的交界处,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逐渐发展成为一处地区性贸易中心。
周边地区的商旅往来于此,用他们带来的盐、布料、铁器等物资,交换当地的农牧产品,使得小城勉强维持着一丝生机。
然而,英国人的野心并未止步于此。大英帝国白沙瓦总督区将边防哨所设置在了哈兰城,妄图以此为据点,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地区的管控。这座哨所设立在一座两层的士楼之上,士楼的建筑风格古朴而坚固,墙体厚实,是用当地的黏士混合着少量的石块夯筑而成,能够有效抵御风沙的侵袭。
士楼顶上设置了射口,便于英军瞭望和防御。平日里,这里驻扎着一个排的英军以及两个仆从军连队。
这些英军士兵,自恃身份高贵,平日里在城中作威作福,仿若高高在上的老爷一般。
出行时,他们必定要乘坐轿子,还得有专人抬着,所到之处,当地百姓都必须远远地停下手中的活计,毕恭毕敬地行礼,稍有怠慢,便会招来一顿打骂。
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