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唐人街

第66章 大时代下的惨剧(2/2)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66章 大时代下的惨剧

苏木听说消息后内心复杂,近几年来据说华夏政策发生变化,来到唐人街的非法移民确实多了不少,当地人对此很有怨言,觉得被抢走了工作机会,对最近这场清洗拍手叫好。

美国从不是天堂,对富人来说可能是天堂,但对穷人们并不是。

从那些广播里透露出来的消息看,未来华夏应该发展得很好才对,苏木觉得很可惜,假如死去的同胞们没偷渡,以后说不定会有更好的发展,他清楚知道一个国家的崛起过程中,伴随着无数的赚钱机会。

老实说,像苏木这种出生在美国的华人孩子,对太平洋对岸的那个国家,其实并不熟悉。

只知道长城、故宫之类,老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东西,偶尔也会学一学传统文化,多半不精通,苏木稍微好一些,喜欢看古诗、杂书、历史人物传记等等,有些看不太懂,也找不到人帮忙解惑,于是就凑合着糊弄过去。

绝大多数出生在美国的华人,也有故乡认同感之类的情绪,可他们毕竟没有亲眼见识过那片,祖先们生存繁衍、时代守护的祖地,谈不上多么深刻。

苏木最近突然想去看看,很想知道华夏如今究竟怎么样,居然会让许多人不惜冒死来到美国掘金。

不是一位两位,而是成千上万人涌到洛杉矶,导致唐人街周围房子租金大幅上涨,秩序一下子乱了起来,再加上纽约、旧金山等华人聚集地,移民和偷渡客的数量肯定更多。

根据最近ins负责人的公开发言,据说这些年来从华夏到美国的移民数量,远不止规定的两万个名额,另外每年还有大约两万五千名偷渡客,还说最近要开始整治偷渡现象,抓到就遣返。

这个年代消息不灵通,即使在报纸和电视上看见关于华夏的报道,多半也是些负面的新闻,国与国的立场不同,报道消息的角度也不同,苏木觉得亲眼目睹才能看见真实。

他对祖先们生活的国家非常感兴趣,可惜近些年来,当地人们日子似乎不太好过,想想身在美国的华人们,日子其实也不好过,街边垃圾堆成小山,一家几口挤在小房子里,属于出了名的贫民区,许多白人听说唐人街,就会联想到“肮脏”、“混乱”等词语,在社会上毫无地位可言。

对岸的居民们或许是在依靠臆想,以讹传讹描述出美国的“美好”,苏家条件在唐人街地区还算不错,赚的钱足以让许多偷渡客羡慕,却只能勉强度日,和“富足”这两个字没任何关系,更多美国华人赚钱不够日常开销,一个人工作养全家人,哪里够用。

暂且不谈改革开放引起的移民潮,其中或许有人能赚到钱,绝大多数都是在做无用功而已,有人卖了沪市市中心的房,也有人卖掉长安街上的四合院,带着钱来到美国谋生,从这个时代来看,貌似挺合理。

然而不同于发展两百多年,社会环境早已稳定的美国,大洋彼岸的华夏,正飞速往前发展,包括苏木在内的一大群人,已经隐约发现当中可能存在的机遇

在九月三号这一天早晨。

苏木坐上灰狗长途大巴车,带着彩票奖金剩下的两万多美元,以及家里给的八百美元生活费,前往门洛帕克高中读书,昨晚再次吃了顿大餐,肚子有些不舒服,整个人无精打采。

老妈送他上车之后,忍不住哭了出来,而苏老头笑得挺高兴。

苏丁财在家做生意,没有送儿子去读书,反正都是加利福尼亚州境内,周末有时间见到,不用过于担心

陶良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快穿之妾室妖娆,生存掠夺守则蒋纯惜萧尘
快穿之妾室妖娆,生存掠夺守则蒋纯惜萧尘
在古代妾室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去争宠。她穿成妾室为了完成任务,也必须去争宠。为了完成任务,她不惜将道德情操踩在脚下。国公府小妾:在世子妃眼皮子底下和世子暗度陈仓,真刺激!素王爷小妾:身为皇子侍妾,她争宠
佚名
萌娃小道士下山小焉宝叶灵焉
萌娃小道士下山小焉宝叶灵焉
不靠谱的师父,撒泼耍赖哄骗小徒弟的符箓也就算了,自己着急跑路,把三岁半的小奶娃独自一人赶下山去寻爹娘,还得肩负给道观发扬光大的责任?!这不妥妥的坑娃吗!小萌娃身背破布袋,脚踏传送符,所到之处万鬼瑟瑟发
佚名
萌娃四岁半的下山小道士小焉宝叶灵焉
萌娃四岁半的下山小道士小焉宝叶灵焉
不靠谱的师父,撒泼耍赖哄骗小徒弟的符箓也就算了,自己着急跑路,把三岁半的小奶娃独自一人赶下山去寻爹娘,还得肩负给道观发扬光大的责任?!这不妥妥的坑娃吗!小萌娃身背破布袋,脚踏传送符,所到之处万鬼瑟瑟发
佚名
重生1998: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重生1998: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林放重生了,回到了1998年的夏天。再一次面对被他伤害的虞悠然,他没有犹豫,“我会娶你”说得掷地有声。前世有太多太多的遗憾,这辈子他要一一弥补。还有这个时代,他说:且看我来征服。
管甚
穿越求生:我有一艘幽灵船
穿越求生:我有一艘幽灵船
穿越后,所有人都加入了航海求生游戏。每个人运气相同,获得的东西越好,遇到的危机也越大。而我获得了精品武器和一艘幽灵船……没办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会活到最后的。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