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

第888章 大国外交(3/3)

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888章 大国外交

头一次以正式代表身份坐到气势宏大的会场,方晟不免有些激动,准备偷偷拍几张照片做个纪念,却见身前、身边、身后领导干部们都神情自若,淡定得仿佛在地方开座谈会似的,暗自汗颜,自责还是年轻没见过世面!

正府工作报告还是桑长做的,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即将继任大位成为一号,每次间隙掌声格外热烈,桑长也看出这一点,不时颌微笑,显得温和而平易近人。

听完报告便是分组讨论等程序化的内容,接连等了好几天,终于,期待已久的机构改革和领导人人选酝酿名单分到各代表团!

为保密起见名单并非人手一份,而是各代表团召集人组织代表们召开闭门会议,讲述有关方面提名原因、机构改革成因等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也就在这时,方晟头一回知道将要成立国家层面的外事管理委员会!

从建国伊始,中国全盘照搬前苏联的政体格局,包括大正府小外交。前几十年建交国家不多,对外交往也寥寥还体现不出来。随着朋友圈的扩大,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提升,掌握足够多的话语权,小外交模式愈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诸如欧洲,外交部长都位列内阁之,有的干脆由副相等兼任;美国国务卿只负责外交,直接对总统负责,几乎是除了总统之外最有权力的人物。

美国国务卿跑过来跟我们的外交部长会谈就有些尴尬了,因为权力地位不对等啊。中美建交是周总理亲自接待,很多事他能拍板,别人说了不算;后来互访活动大都由分管外交的副总理率队,外交部长实则沦为办公室主任之类的角色。

如何解决这个困扰?

近几年来人大代表不断有提案,大都倾向于从政务院分离出来。此次成立外事管理委员会基本贯彻了这一思路,而且考虑得更加完善。

外事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国家副主席兼任,这是合理的,在三位一体的模式下副主席主持国家层面外交事务,相当于国务卿。

委员会合并了原外交部、国台办、港澳办等多个部门,形成真正意义的大外交。

机构设置完全在意料之中,但一正两副三位负责人提名则令所有代表都颇感意外!

提名名单是:主任燕昭城即原四号燕长;副主任于云复、吴曦!

合理之处在于,燕长在最高层就分管外交,如今退出正治局行列便以纯粹国家领导人身份对外交往;吴曦担任副总理也分管外交,于云复长期供职宣传部门,与各国媒体、政党等较为熟悉。

又则,燕长是最高层当中少有的没有明显派系,教授出身,能被各派势力所接受且镇得住场面、深得国际政坛尊崇的领导人;执掌新成立的外管会,能实现无缝衔接,迅有效地介入各项外交事务。

诡异之处在于他们留任本身!

以往过年龄线都是同生死共进退,要留一起留,要退一起退,为何同一批下来十多位委员,偏偏他们仨留任?

霎时方晟想起昨晚爱妮娅含糊说的:于家没输,沿海派不象想像的那么强大!

同时退下来的沿海派委员有六位,按比例也该留任一位,偏偏没留,说明京都传统家族势力依然保持了相当强大的影响力。

难怪于老爷子闲庭信步,不急不躁;难怪其他退二线委员都回了家,只有燕长等三人留会。

除此之外,常委、部分正治局委员的分工终于在人大揭晓,颇令人意外。

【作者】:请关注岑寨散人的公众号:亭外下雨的文学屋。公众号主要刊登岑寨散人其它中长篇作品,敬请关注!

岑寨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野雀
野雀
关于野雀:十八岁,桑晚被迫做了许连城的金丝雀。许连城高高在上,永远强势,将她禁锢在身边。桑晚恨他,说,“我永远不会爱你。”许连城轻蔑,“你以为我在乎。”许家三少只要一时欢愉,不爱任何人。十年纠缠,她以
春日金
代嫁春情
代嫁春情
虐文?追妻火葬场?强取豪夺?囚禁?宅斗天生媚骨陪嫁丫鬟?人前正人君子人后疯批阴暗权臣先虐女主后虐男主/后期独宠/女主成长系,先弱后强不心软,有仇必报。酒酿的第一次是卖给沈渊的,被当作试婚丫鬟抬进沈府,
无糖黑茶
全能真千金归来,发现家人住狗窝
全能真千金归来,发现家人住狗窝
全能女神夏灼灼回家认亲,发现家人被害得破产。夏父锒铛入狱,夏母病重在床。六个哥哥更是残的残,废的废。而家里的假千金见情况不对,抱上别的大腿抛弃家人而去,还害得家人只能住狗窝。众人嘲笑夏家是落水狗,人人
温小浅
顶不住了,禁欲大佬把我摁着亲
顶不住了,禁欲大佬把我摁着亲
【破镜不重圆+禁欲大佬+暗恋成真】订婚前夕。未婚夫的白月光回国。沈佳蓉爱了他十年,最后只得到一句:对不起。在众人嘲笑下她狼狈出国。几个月后。京圈第一世家爆出婚讯和一张求婚照片。照片中,俊美男人将娇小女
小妖重生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
【华夏,炎黄子孙也。】【炎帝与黄帝联合,破蚩尤于涿鹿。】【炎黄合流,破九黎,迁三苗,遂得中原之地,建华夏文明!】随后,历经百年,才迎来秦国统一……各朝各代的上空,都出现了字幕,上面写着《盘点华夏五千年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