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95章 195 理想状态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物产其实已经算是丰饶了, 老祖宗选了一片好地方,由北向南, 百姓种麦种稻, 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一家老小好歹能靠着勤快活下去。
然而到了此时,大明国祚已隐隐有衰败的迹象, 天灾人祸时时不断, 柳贺去地方上走了一遭,便认识到丰产增收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拓宽作物品类也很有必要。
眼下玉米已经传入了大明, 百姓称之为玉麦,但并未大规模种植, 朝廷也没有派出专人考察, 此时距离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还有十几年, 而马铃薯、红薯、番茄等都是随着地理大发现传入国内。
柳贺曾与张居正详谈过此事, 对于拓宽作物之事张居正并不反对,但要做成就必得开海,开海所涉重大, 隆庆年的开海并未令朝廷获利太多。
张居正原本就不支持开放海禁, 拓宽作物又非朝廷头等要事,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至于兴修水利等归于工部, 柳贺将此事与吴桂芳一说,工部立即请地方上呈报知水利、农事的人才, 并在京郊划了块地方进行尝试, 眼下吴桂芳过世, 柳贺未必能请动新任工部尚书曾省吾。
不过不管此事最终能否做成, 柳贺总要尽力而为。
王锡爵替柳贺找的作物还未运至京城,此前为了令朝堂官员认识到玉米的效用,柳贺曾特意找人寻访过李时珍,然而此时李时珍的足迹已踏遍各地,只为写出《本草纲目》这一篇巨制。
柳贺总不能因自己的私心而耽误了《本草纲目》问世。
柳贺与王锡爵娓娓道来,在当下,读书科举才是正道,浸淫农事、工艺者都是偏门,读书人即便钻研经义到垂暮也不会改,然而经义上不会教人如何种麦种稻,也不会教人如何经营生意。
从某种程度上说,经义教出来的读书人会做官,会驯民,但自走上科举之途那日起,他们便自然地与普通百姓割裂开来了。
两人一边探讨此事,一边谈起宗藩,王锡爵吏部右侍郎之位基本已经定下,若在朝堂上能得到他相助,办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
……
送走王锡爵后,柳贺又在礼部忙碌了片刻,潘晟不是那等事事要下属汇报的礼部尚书,若是柳贺分管之事,他自己决断便可,若非削藩之事闹得满城风雨的话,这礼部侍郎倒是比其他五部的侍郎好干。
临放衙时,柳贺又被内阁召了过去。
他估摸着,到此时,削藩的章程应当是定下了。
柳贺在朝堂上闹了一出,叫各地藩王知晓了朝廷削藩的决心,藩王们再上疏时虽仍是闹,却已经开始和朝廷讨价还价——总而言之,柳贺那封《奏宗藩事疏》所列之条是万万不能用的,那就是将他们往死路上逼。
天子将此事交予了内阁与礼部,藩王们也不再盯着一个柳贺了,转而和阁臣攀起了交情。
因而内阁这段时日必然是十分忙碌的。
柳贺如今对内阁轻车熟路,早已没有了第一次轮值诰敕房的紧张感,比之隆庆朝时,此时的内阁热闹了许多,当时张居正还不是首辅,威势却已十分迫人,如今他已登首辅位数年,李春芳、高拱、殷士儋等人都已远离朝堂,气势更是非那时可比。
“泽远来了。”
“见过申阁老。”
“元辅已候你多时了。”申时行轻声嘱咐柳贺,“这几日,周王、沈王、代王等几位亲王都派人至京拜会元辅,元辅不胜其扰,泽远你需谨慎些。”
“多谢申阁老提醒。”
申时行的意思是,张居正此刻的心情恐怕十分不妙,柳贺千万别去触他的霉头。
柳贺在心里默默叹气,这霉头哪有他想不触就能不触的道理,张居正此时叫他
过来,不就是要训他吗?
事实上,入内之后,气氛倒没有柳贺想象中那般压抑,阁臣中,张居正、张四维与申时行都在,马自强则因卧病暂不在阁,六部尚书中,吏、户、礼三部尚书齐至,各自坐在两侧,屋内茶烟袅袅,柳贺一到,所有人的视线便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在座这几人堪称整个大明官场的最强阵容了。
张居正面色沉沉看不出情绪,待柳贺入了内,他连椅子都未叫人搬张给柳贺:“能者多劳,右宗伯如此本事,便稍站一会儿。”
柳贺:“……”
张居正教训自己的门生,其他人自然不会多言,柳贺就这样被晾到一边,不过张居正好歹没有把他赶出去,还允许他继续听着。
几位阁老与部堂所商讨的正是削藩之事,因所涉重大,天子、两宫、宗人府也参与到其中,其实削藩之事,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因而张学颜这户部尚书也为此事出谋划策。
远上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