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康妮小说网】地址:https://m.vkni.org
首发:~第13章 智斗粮商
“其实,想要平抑粮价,也不难!”
蒋老大人为了粮价的事情,也是操碎了心。这短短的一个月,他放下了尊严,为了临安府的百姓,他挨家挨户的拜访大小粮商,却处处碰壁。
此时,他听到我说的话,心中满是诧异和难以置信:“当真?”
“只要按我计划实施,临安府的粮价,就涨不了!”
七月十二日,临安府府衙发出公文,全面禁止临安府粮食流出。公文还说,为避免洪涝之后瘟疫祸及周边府县,官府将对临安府实施封闭管制。也就是,临安府只许进,不许出。如果想要出临安府,必须先向县衙提交申请,再找医者开具健康证明,最后报临安府衙审批开具路引。
当日,临安府各处码头、官道,均有官吏、捕快、府兵日夜值守。每一队人,至少有两个互不相识的临安府衙直属官吏,各自记录各进入商队的来路和目的地。
临安府大大小小的粮商,得知消息后,立刻聚在一起商讨。
“我们前些日得罪了府尹蒋大人,他难道是要拿我们开刀?”
“王老板,你是傻了吧?蒋大人此举,分明是为我等粮商做主嘛!”
“蒋老头这是老糊涂了!没有外来的粮商,临安府的粮价,就由我们说了算!此次,定能大赚一笔!”
“只要同心协力,这临江府的银子,就全是我们的了!”
“我打算再找地下钱庄借钱,把临江府市面上的粮食全收了!”
“好主意!算我一个!”
“也算我一个!”
临江府大大小小的粮商,纷纷将房产、铺面、地契押了出去,找地下钱庄借钱。然后,他们花高价继续囤积粮食。
七月十六日,官府又发了粮食限购令,规定每人每日最多买两斤粮食。为了防止哄抬、囤积粮食,官府会安排官吏随机暗访。对于违规的店铺,由官府派人直接接管,按平价售完粮铺的粮食。
限购令颁布后,有效的遏制了平民百姓的抢购、囤粮之风。
连续几日,大大小小的粮铺销售额明显下降。
屯粮的大小商贾又聚到了一起,商议过后决定统一将粮价提高至平日的三倍。
七月二十日,各级官府从官仓调出粮食,设立官办临时售粮点,价格为平日粮价的两倍。连续数日,粮商们的销售额继续直线下滑。
粮商们谈论之后,认定了两点:官仓的粮食有限,迟早会消耗完;因为洪涝灾害。临安府秋粮只能产出往年的一半。
随后,粮商们四处借钱,派人继续收购官府销售点的粮食。而粮商们的人手有限,因为有了限购令,他们只能花钱请人代购。因此,他们派人收购成本,至少是平日粮价的三倍。
到了八月十日,粮商们在官府的内线,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官仓的粮食快卖完了,最多还能坚持五天。
八月十五日,内线传来了消息,官仓的粮食终于见底了。而粮商们早已磨刀霍霍,将粮价提高到平日的五倍。
八月十六日,百姓们听说官办粮食售卖点没了粮食,一大早就来到了粮商们的粮铺,等待粮铺开门。
粮铺的活计刚打开店门,就听到差役大街小巷的在喊:“官办粮铺今日继续开业,价格是平日两倍,欲购从速咧!”
随后,临安府的百姓看到一条长长的车队,装着近百车的粮食,运至官仓。粮商们闻讯赶来,看着堆满官仓的粮食,欲哭无泪。
八月十七日,官办的粮食售卖点粮价,恢复至灾前价格。粮商们的店铺,门可罗雀。
八月十八日开始,粮商们开始平价售卖粮食。但他们之前哄抬粮价盘剥百姓,百姓们将他们恨上了,只有极少的人来买粮。
随后,地下钱庄的老板们、债主们,找上了粮商们,要求他们还债。部分粮商们被逼无奈,逐渐开始低价出售囤积的粮食。但有些粮商,仍然屯粮观望。
八月二十日,临安府各级官署发布公告:皇帝陛下下令,临安府今年免除徭役,并且计划调拨五十万石粮食,填补临安各官衙粮仓。
随后,各位粮商都坐不住了,纷纷半价抛售粮食。而此时,临安府撤回了暗访的官吏,并调官银悄悄的大量收购廉价的粮食。
等到粮商们反应过来,官府已经将粮商们囤积的粮食收购了十之八九。蒋老大人和临安府的官吏们计算过后,发现粮食足以支撑至明年六月。而之前花出去的官银,也在慢慢回流。仔细算下来,官府至少还能赚三十万两。
粮商们的内线,才传来迟到的消息:之前官仓粮食,确实卖空了。但那些车队运回的粮食,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真的,剩下的全是纯白的大理石。官府封锁了临安要道,只是为了让他们得不到临安府外的消息。粮商们开始平价售卖粮食时,官府已经开始秘密派人收购粮食。当他们迫于债务贱卖粮食时,官府已经筹集足够的白银,一举拿下了他们高价囤积的粮食。
爱吃煎炒豆腐的魔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m.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